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好莱坞:导演旋风 > 第850章 初秋的好莱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16年的九月,好莱坞的天空被初秋的阳光镀上一层淡金色。

北美电影市场正经历着暑期档的余温,流媒体平台的崛起与传统的制片厂体系之间的角力,也在这一微妙的时间节点上愈发明显。

好莱坞的影院里仍回荡着暑期档的余音,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敦刻尔克》虽尚未上映,但其前期宣传已开始发酵,而《自杀小队》尽管口碑两极,却以全球7.8亿美元的票房证明dc扩展宇宙的商业韧性。

与此同时,独立电影界正为年底的颁奖季蓄力,《爱乐之城》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展映,以及早期试映口碑已在业内流传,达米恩·查泽雷的这部音乐剧作品被视作冲击奥斯卡的有力竞争者。

商业大片需要票房,而独立电影需要奖项,虽然可以相互交错,但电影李响初衷却是泾渭分明,二者兼得当然是好。

然而,好莱坞电影并非只有票房与奖项的角逐。

Netflix与亚马逊影业正以颠覆者的姿态加速渗透传统电影产业。Netflix的《怪奇物语》在七月首播后迅速成为现象级剧集,而亚马逊则凭借《海边的曼彻斯特》在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的惊艳表现,向传统制片厂展示流媒体在内容制作上的野心。

这一趋势让六大制片厂(迪士尼、华纳、环球、派拉蒙、索尼、福斯)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发行策略。

2016年的好莱坞,技术革新与叙事实验并行。李安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以120帧\/4K\/3d的规格挑战电影的传统观影体验,尽管市场反响褒贬不一,却为高帧率电影的探索提供了重要案例。

与此同时,虚拟现实(VR)技术开始进入主流视野,oculus Rift与htc Vive的推出让电影人开始思考沉浸式叙事的可能性。

在内容层面,多元化成为关键词,《月光》这部由巴里·詹金斯执导的低成本独立电影,在特柳赖德电影节上首映,其细腻的黑人同志题材叙事迅速引发关注。

迪士尼的《海洋奇缘》则在暑期档末尾上映。延续《疯狂动物城》多元性,进一步巩固动画电影在种族与文化代表性上的进步,但依旧是两极分化。

好莱坞在光鲜的表象之下,电影产业结构正经历深刻变革。迪士尼于四月宣布收购bAmtech,为其流媒体平台disney+铺路,而At&t对时代华纳的收购案仍在监管审查中,这一交易最终将重塑华纳兄弟的母公司格局。

另一方面,国外资本大举进入好莱坞,华夏财团收购传奇影业后,又着手并购美国“金球奖”制作公司dick clark productions,试图在娱乐产业中占据更大话语权,这个并购案进行过程艰难,成功率极低。

与此同时,好莱坞的劳资矛盾又一次爆发。美国编剧工会(wGA)与制片人联盟的合约谈判陷入僵局,流媒体分成与编剧权益成为焦点。

随着流媒体平台崛起,传统影视行业的利益分配模式被彻底颠覆,而编剧群体,影视产业链的创意核心,正试图在变革中扞卫自身的生存空间。

好莱坞编剧与资方的博弈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时不时就会发生罢工潮。

早在20世纪中叶,电视业的兴起便催生第一次大规模编剧罢工。新兴的电视媒体挤压电影市场,编剧们要求从重播收益中分得一杯羹。

经过数轮拉锯,wGA最终确立“剩余酬”制度,确保创作者在作品后续播放中持续获益。

然而,流媒体时代的到来让这一制度形同虚设。

Netflix、disney+等平台以“原创内容”为名,将影视作品永久纳入自家片库,彻底消解传统意义上的“重播”概念。

编剧们发现,他们的作品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被无限次播放,却无法像过去那样按次计酬。更严峻的是,流媒体巨头以数据不透明为由,拒绝公开具体观看量,使得分成计算沦为无源之水。

其实面对如今局面,Netflix等流媒体巨头,也在积极与好莱坞编剧工会商讨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解决方案。

编剧工会要求平台提供详细的观看时长数据,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制定剩余报酬标准。

目前,许多编剧仅能获得一次性买断费用,即便其作品成为爆款,后续收益也与之无关。

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的成熟,制片方开始尝试用算法批量生成剧本草稿,再交由人类编剧润色。wGA要求将AI生成内容排除在“编剧”范畴之外,并禁止资方以此压价。

为降低成本,流媒体公司近年大量雇佣编剧以短期合约形式参与项目,团队规模被压缩至传统编剧室的1\/3。这种模式导致创作流程碎片化,新人编剧难以积累经验,资深编剧则被迫接受低薪高压的工作环境。

制片人联盟则反驳称,流媒体行业尚未实现稳定盈利,高昂的内容成本已让多数平台深陷亏损。

若完全满足wGA要求,影视制作成本将飙升20%以上,最终迫使资方减少项目数量,反噬就业市场。

若谈判破裂,wGA很可能发动全行业罢工,历史经验表明,此类行动将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2007年的编剧大罢工持续100天,导致《绝命毒师》等剧集延期,《今夜秀》等脱口秀停播,直接损失约21亿美元。

此次罢工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如今的好莱坞已高度依赖流媒体的内容需求。Netflix、Apple tV+等平台虽拥有庞大的国际制作团队,但核心创意仍依赖美国编剧。

一旦罢工开始,各大平台的原创内容储备将在半年内耗尽,观众可能迎来“剧荒时代”。

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际编剧组织已声援wGA。英国编剧工会(wGGb)公开表示,若好莱坞罢工持续,将协调欧洲同行采取同步行动。

这种跨国联动可能迫使流媒体巨头重新评估全球内容战略。

好莱坞仿佛又站在一个十字路口,传统制片厂仍在依赖Ip与续集维持票房,而流媒体已悄然改写行业的游戏规则。

技术实验不断拓展电影的边界,但叙事的核心仍回归于人性的共鸣。

在这个初秋,好莱坞的未来尚未完全明朗,但变革的种子已然埋下。

而当历史的镜头拉远,2016年或许会被视为一个转折点,一个娱乐产业在技术、资本与文化的多重冲击下,开始重新定义自身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