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中的男主名叫顾彻,顾彻的祖上曾是煊赫世家,簪缨累世,门楣生辉。
等到顾彻出生时,顾家早已不复往日荣光。
父亲在世时沉迷酒色,将祖上留下的良田、宅邸变卖大半,只余下一座空壳府邸撑着名门的幌子。
顾彻至今记得,有次他去账房取月钱,撞见管家偷偷将库房最后几件玉器塞进袖中,见了他也只冷笑。
他攥紧拳头没说话,转身去当铺当了母亲留给自己的玉佩,换了药钱给咳得直不起腰的母亲,又分了半块麦饼给饿得直哭的幼弟。
十六岁的脊梁骨,就是这样在一次次弯腰中被生生压直的。
母亲总摸着他的背掉泪,说不该让长子扛起这些。
顾彻只是笑笑,替她掖好被角——他没得选。
父亲的葬礼办得潦草,连棺木都是族中长辈凑钱买的薄皮料,下葬那日,他跪在坟前,指甲抠进泥里,在心里默念顾家不会完。
三年后他投军,从最末等的小兵做起,凭着一股子不要命的狠劲在战场上滚爬。
有次被敌军围困在山谷,他带着残部拼杀到只剩最后一口气,恍惚间竟看见母亲站在谷口,像小时候那样唤他回家。
那口气硬生生吊住了他,等他拖着血人般的身躯冲出重围时,天边正泛起鱼肚白。
十年沙场,顾彻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成了镇守北疆的“玉面将军”。
军中传言他不近女色,帐内连个伺候的婢女都没有,却不知他心里早已住进一个人。
那是去年回京述职,上元节的灯会上,他刚从宫里出来,就被一阵银铃般的笑声吸引。
人群里,穿月白襦裙的少女正踮脚去够一盏兔子灯,鬓边斜插着半开的白玉兰,风掀起她的裙角,像只欲飞的蝶。
四目相对的刹那,少女眼里的惊惶像晨露滴落,下一秒便被同伴拉着消失在灯影里。那一眼,成了顾彻解不开的结。
他遣人四处打听,却只知那少女许是哪家勋贵的小姐,再无踪迹。
这次奉召回京,他本已备好奏章,打算寻到她便求陛下赐婚,哪怕倾尽军功,也要换她为妻。
可圣意从来由不得人算。陛下寿宴上,当内侍尖细的嗓音念出“昭华郡主”四个字时,顾彻端着酒杯的手猛地一颤。
昭华郡主,长公主之女,金枝玉叶,却绝非他魂牵梦萦的那抹月白。
更让他心头火起的是,赴宴前听来的传闻——这位郡主早有心仪之人,只待及笄便要请旨赐婚。
陛下笑得和煦,眼底却是不容置喙的威压。顾彻垂下眼,指尖掐进掌心。
他懂,这是陛下的制衡之术,用一位郡主笼络手握重兵的将军,再寻常不过。
可他不甘,那盏兔子灯下的身影还在眼前晃,怎么甘心让一个心有所属的女子占了她的位置?
大婚那日,红绸漫天,却遮不住顾彻心头的冰。
他冷着脸牵过昭华的手,那双手纤细微凉,隔着喜帕都能感觉到她的颤抖。
拜堂时,他甚至没看她一眼,只想着如何尽快脱身。
送入洞房后,他连盖头都没掀,只留下句“恪守妇道、侍奉好母亲与幼弟”的吩咐,便以边关急报为由,带着亲兵纵马出城。
马蹄踏过青石板,将身后的喜乐与红烛远远抛在脑后,他没看见,红盖头下,昭华的眼泪正像断了线的珠子,打湿了衣襟上绣着的并蒂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