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东汉末年烽火路 > 第241章 建安五年漂亮开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过了年就是建安五年了。

一段时间,刘辟是幸福的,也是繁忙的。

答应了带蔡琰母子三人逛街,那就要实现自己的诺言。

刺史大人带着美丽的家眷逛小吃街,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

小吃街的商贩都是经过严格审核的,不会再担心会出现被人刺杀的情况。

但是刘辟还是习惯性地把他的特制的环首刀带上。

“刺史大人,您可好久没来我们小吃街逛了。”

黄老汉见到刘辟几人来到他的摊位前,很是热情地打着招呼。

“挨,这不是跑到司隶地区打了一仗,又跑到并州打了一仗,这一来一回的半年时间就过去了。”

刘辟出征的事情,如今整个寿春城都知道,刘辟也没有什么可以避讳的。

“那刺史大人还全是跑得快了,这么一趟光是走路都要走三五个月,那还要打仗呢!”

黄老汉很是感叹地说道:“当年小老儿跟随郭将军出击鲜卑的时候,成天就是行军,累都能把人累死。”

说话间黄老汉已经弄出一只椒麻鸡盛在一个大钵钵里端就出来,又拿出四个小碗四双筷子四个水杯。

“黄老汉,你自己忙去吧,这里我们自己弄就可以了。”

刘辟给蔡琰和两个孩子分别把热水倒上。

“这个椒麻鸡可是我们这里的一个特色菜,来寿春的客人都对这个小吃赞不绝口。”

也不用刘辟帮忙,刘狼刘珠两兄妹直接就开始了。

刘狼直接拿起一个鸡腿,然后给妹妹拿了一个鸡翅膀,两个孩子尝了一口就再也停不下。

不一会两个孩子就吃饱了。

“阿父,这个什么椒麻鸡简直太好吃了。”

刘狼的眼神告诉刘辟,他还想吃,但是肚子是真的装不下了。

“阿父,我们今后每天都可以吃这个椒麻鸡吗?”

刘珠糯糯的声音,很是好听。

溺爱地摸了摸刘珠的脑袋。

“当然可以,但是我们寿春有很多特色美食的哦。你们才吃了一个,这几天我就带你们好好逛一逛我们寿春城,让你们体会一下寿春的美好。”

“可是,我还是喜欢吃这个椒麻鸡。”

刘珠坚持道。

“没有问题,今后我们每天都做椒麻鸡。”

小孩子的这个愿望刘辟还是可以满足的。

过了年,天气慢慢转暖,大人们都在为每一年的春耕开始准备了。

而到处跑的小神兽们也该回笼了。

蔡琰还真的和乔莹乔霜一起到学堂担任女先生一职。

不过,相比而言,刘辟对蔡琰教书授琴还有更多的威望。

刘辟这个不要脸的家伙,在回到寿春城的第二天,就放出了消息。

蔡邕之女蔡琰,我大汉朝第一才女,将在寿春书院讲学授徒。

寿春书院将向天下学子免费借阅由蔡大家提供的四百多部文约经典。

一时间寿春城的街头新增了不少的游学的新面孔。

“陶兄,怎么也想不到,一个黄巾贼出身的家伙,能够把偌大的地盘经营得这么好?”

陶知指着干净整洁的街道说道:“李兄,这个刘辟居然对所有七到十岁的孩童都提供免费的学堂,而且还是男女不限,有魄力啊!”

李尚叹息道:“相比于其它诸侯地盘上死气沉沉的样子,刘辟的属地可是一派欣欣向荣。

我有种感觉,收拾这个残破河山的,说不定就是这个刘辟了。”

“话说,这里据说还有一个什么招贤馆,要不你我二人前去碰一碰运气,说不定还能被授以官职。”

李尚突然说道。

李尚陶知二人乃是寒门出身,在以前的举荐制度下,想要有所作为基本上就是不可能的。

没有关系没有资源的二人,别人凭什么举荐你。

“刘扬州如今和天下世家闹得势如水火,这个时候投靠刘扬州,你不怕世家大族打击吗?”

陶知笑着说道。

“我就是一个底层的小人物,需要养家糊口,为了五斗米折腰,这不丢人。”

李尚淡然说道。

当二人赶到招贤馆的时候,招贤馆里面已经有好几个人等着了。

过了年。负责招贤馆相关事宜的刘晔就忙碌了起来,因为之前门可罗雀的招贤馆,如今却变得熙熙攘攘起来。

以前三五天见不到一个前来投奔的,而且几乎都没有什么真才实学,都是些小吏的才能。

弄的刘晔都是百无聊赖。

然而最近几天,天下的读书人好像疯了一般地涌向寿春城,通过招贤馆展现自己从而希望能够获得刘辟青睐的人也不在少数。

后来刘晔通过询问才知道,原来这些读书人大部分都是被蔡琰吸引过来的,或者说是被蔡琰提供的四百多卷藏书吸引过来的。

当然了,刘辟端了袁术的老巢,各种书籍其实不在少数的。

刘辟也大开金手指,将活字印刷给祭了出来。

这也使得书籍在刘辟的势力范围内变得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只要是愿意投靠刘辟的读书人,都可以免费获得各种书籍的。

只不过当时掌握社会舆论的世家大族对刘辟的各种诋毁,使得读书人根本就不敢投靠刘辟。

当然,也不是就没有读书人投靠过来,但是无不都是揣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心情而来。

然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蔡琰的存在,使得刘辟在读书人中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甚至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版本都冒了出来。

或许,这仅仅是那些读书人想要为自己谋出路的一个借口而已。

刘辟也是乐得出现这样的情况。

虽然说刘辟如今也在卯足了劲培养自己的人才,但是文人的成长周期太长。

想要有所成就,怎么也要六年八年才能有所结果。

现在有现成的,何乐而不为呢?

“主公,今天在家招贤馆来了十几个读书人,属下亲自考核了一下,有六人足以胜任县长这一职务。”

刘晔也是非常高兴。

如今制约刘辟快速发展扩张都不是军事能力,而是极度缺乏对于地方的管理能力。

可以马上打天下,却是不能马上治理天下的。

“那还等着干嘛,我们如今可是有不少县长职位虚悬的,把他们给立马补充上去。”

刘辟最近几天脸上的笑容就没有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