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做惯了农活的村民闲不住,一过了年初二,那些没有太多人脉关系需要维系的人家,就开始往田地里忙活。

冻了一冬的田地,需要翻新。水田要放水耙了,准备育秧。菜地要犁了,起垄做畦。山地要锄了,不然很容易荒芜。

其实这么早就干这些活,也是没有办法。因为村里就只有一头水牛。养在祠堂隔壁的牛棚里,各家各户共同放养。等到耕种时,再轮流使用。所以每到耕种时节,各家各户都在等牛用,等得那叫一个望眼欲穿!这个时候,谁家若是搞小动作,那就是全村人的公敌,不被人打死都得被口水喷死。

可是牛就这一头,过度使用是不行的。所以每家每户使用的时间和亩数,也是有规定的。这就导致了,有相当一部分的土地,还是得靠人力翻新。

人力翻新土地,那可是一项力气活。想象一下,假如用一把铁铲翻新土地,首先要将铁铲大力踩进土里,然后铲起十几二十几斤的泥土,翻过来。重复这几个动作,要铲个几千下,才能翻好一亩地。

正常人铲个十几下就累狠了,给他三天时间,也翻不了一亩地。这还是有铁铲铁锄的,若是贫困人家,只有木铲的,都不知要弄坏多少个木铲才能翻好地。

家里有壮汉的还好,那些孤儿寡母,或者失独的老人家庭,就更惨!

当然,村民们还有另一个办法可以用牛,那就是租牛,就像那赶牛车的老汉一样。但是这个要交赋税,有点家底的人家还好说,穷得家里揭不开锅的人家,还是得人力耕作。

这一日,杜老爹又早早地去田里忙活。

江清的身体状况已经好了很多,不再是病怏怏的。他看着杜老爹早出晚归,而自己也帮不上忙,很是自责。

“清哥儿,家里的田地,一直是阿爹打理。你若是担忧,等他回来,我劝他租牛。”

江清还是自责,说道:“可是租牛要钱。要不,明天我也去田里?”

杜子远摸摸他的头,说道:“不用,明日你要陪我去一趟杜员外家。”

原来,杜子远自小学方木工,他天资聪颖过人,技艺早已超越了杜老爹,别说在附近的村子,就是在镇上,也有人听过他的名号。人们攻讦他的身体残疾,却不曾说过他的木工技艺一句坏话。

那杜员外原也是布阳村的人,发迹后,搬去了坤山镇上。他的女儿到了婚配年龄,杜员外准备给她打造一套家具添作嫁妆。其中的闷户橱,很受杜小姐的重视,说是要亲自督造。

杜员外对比过一轮,最终决定交由杜子远来打造,双方约了明日上门商量具体细节。因为男女有别,杜子远就想让江清陪同,也方便和杜小姐沟通。

江清听说了缘由,便同意一起前往。

晚饭桌上。

“阿爹,杜员外这次催得急,给的银钱也足。开工后,约摸着,还得要你帮忙。春耕之事,须早日完成。我们租牛,如何?”

杜子远斯里慢条地放下碗筷,用手帕擦了擦嘴角,等着杜老爹回答。

杜老爹还是惯常样子,先吃饭,吃饱喝足了再说。

江清看看杜老爹,又转头看看杜子远。看着这两父子的相处方式,也觉得有趣。

好一会儿,杜老爹说话了。“我还以为,你说要买牛呢!”

“自家养牛,易遭人忌恨。”杜子远不建议这样做。

“呵,你还怕这个!你夫郎造个大锅都叫全村人围观过了,怕什么?”

江清赶紧低头扒饭,装作鹌鹑样。

杜子远:“......”

“行了,就买个牛回来!你再造辆牛车,这样出入都方便。”杜老爹又是直接拍板做了决定。

就这样,第二日一早,三人一同去了镇上。

杜老爹去买牛,还要去官府给牛登记造册,没空陪他们夫夫俩去杜员外家。

杜老爹买好牛,牵着去了铁匠铺。他还要给牛配一副农具。那学徒杜阿毛见到他,又看到他手里牵着的水牛,就非常热情的拉着他,说要去见老板。

“杜老爹,您来啦,我正好有事找您商量呢!”那老板见到他,当即迎了过来。

杜老爹:“老板,客气了。不知找我有何事?”

老板:“是这样,前不久,有个客商来我这订制大锅,无意中瞧见了您的柴火地锅灶。后来过来取货时,提及到也要订制三个这样的柴火地锅灶,说是有销路,后续估计会继续订制。可我想着,这大锅是从您手里流出的图纸,总得要经过您的同意,对吧?”

杜老爹听了,也不和他绕圈子,就说道:“老板,我是个庄稼人,说不来那些场面话,我就直说吧,客商的订金,你收了没?”

老板讪笑。“这个,那客商非要订制,我也不好劝说,对不对?”

“一整套的耕牛农具。”杜老爹也不废话,直接说出条件。“送我这个,我就不再计较。”

老板还有些挣扎,最后还是说:“这个,唉,行吧!”

“老板,你也不亏!一旦这柴火地锅灶有销路,那就是你的财路!区区一套农具而已,有甚舍不得!”杜老爹可不惯着他。但他也知道,其实老板已经算是有良心,毕竟他大可私底下锻造,闷声发财,用不着非得要告诉他。

告辞了铁匠铺老板,杜老爹也不等杜子远和江清,先行回了布阳村。

一进村口,又是一阵轰动。这次比上次江清造移动柴火地锅灶弄出的动静还大,有些正在田里忙活的人,听到呼喊,甚至连腿上的泥巴都不洗,直接就跑了过去看牛。

在这个农民把“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看作是人生的最高理想的世界,杜老爹除了没老婆,他所拥有的,已经打败了百分之九十的男人。他意气风发地接受了村民向他投来的各色目光,羡慕和敬佩也好,妒忌和憎恨也好,他照收不误。

等杜子远和江清从镇上回来,面对村民们对他们的指指点点,江清是又心虚又感慨,杜子远则完全是无视。嗯,也对,他从小就是这么过来的。

有了耕牛的加入,杜老爹的春耕进度,进展神速,很快就翻新了土地,播下了种子,只等插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