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一早,杜老爹去找神婆占卜。得出明日宜出行,是个黄道吉日。

于是隔日清晨,杜老爹在门口摆起了祭祀台,杀了鸡,洒了米,倒了酒水,上了香,告慰了神灵,祈求祖宗保佑杜子远和江清夫夫俩一路平安,顺利归来。

祷告完,杜老爹用手指沾了朱砂,分别点在杜子远和江清的额头中间。“好了,准备出发吧!”

江清将之前准备好的物品,一一放进两只可挑可背的箩筐里。临出发前,脑子灵光乍现,去厨房拿走了一些腊肠和花生米。

杜老爹送他们到村口,乘坐雇佣的牛车。他们将途经坤山镇,到达县城休整。然后换乘马车,横跨县城,到隔壁县城一个叫做河门渡口的地方,再换乘小船。

那赶牛车的老汉和江清他们是老相熟了,难得接到这单大生意,老汉很是高兴,忙上忙下地将杜子远安置好。看着杜老爹眼巴巴地看着,迟迟不愿走,就劝道:

“杜老爹,回去吧!我都赶几十车了,你还信不过?不就是去县城嘛,我又不是没走过。”

赶车老汉看不得杜老爹一个老汉子依依不舍的,搞得像是生离死别。

“你懂个屁!这俩孩子,是第一次去县城!”

“哎哟,我说你,去个县城就这副样子,那他们还要去东边那个什么寺,你岂不是要天天掉金豆子?”赶车老汉嗤笑道。

“台山寺,去上香。”杜子远回答。这是他们报备给别人的出游原因,毕竟他们也不想被当成无业游民抓起来,总得要说出个名目才行。这台山寺,也不是乱说的,是真的有这么一座寺庙。嗯,杜子远是看游记找出来的。

江清跟杜老爹拜拜,嘱咐他:“阿爹,我们走啦!你一日三餐记得准时做饭,不想做的话,可以请壮哥儿帮忙,千万别为了图方便随便应付啊!田地里的菜,少种些,等我回来,再种多多的。别总下水摸龟捉鱼,搞得身水身汗的......”

杜老爹都听不下去了,打断他:“行了,赶紧走吧!”说完,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

赶车老汉拿绳子甩了一下牛背,牛车开始慢慢启动。

太阳开始高照。江清拿出帽子,给自己和杜子远戴上。

去坤山镇的路,大家都已经熟悉,一路无话。到了镇上,赶车老汉买了点干粮吃,给牛喂了草。

江清问杜子远:“相公,你饿吗?”

杜子远摇了摇头。江清递过水壶,让他喝两口茶解解乏。

停留了一阵,他们就朝县城走去。

“老爹,我们还没去过县城,给我们讲讲呗!”江清知道去县城要找客栈住一晚,但不熟悉情况,就问赶车老汉,看下能不能收集到一些有用的信息。

“嘿,坐我老汉的车前往县城的,都是在同一个地方下车,那就是县城最大的客栈——路路通客栈。听说是县太爷妻家的一个侄儿开的,也不知真假。但未曾听说过有欺客之事,你们就放心住吧!”

“那你知道县城的商业区,呃,就是市集,在哪吗?”

“你问这个干什么?你们只住一晚,晚上不开市,你们也去不了。况且我老爷子每次来,都是匆匆忙忙,没留意这个。”

江清有点可惜。

中午的时候,赶车老汉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停了下来。他解开车厢,将牛绳绑在树干上,让牛自个儿去一边吃草。

“你们夫夫俩吃点东西,我去歇一会,迟点再赶路。”赶车老汉说完,就抱着茶水壶,倚到大树干的另一边,睡觉去了。

“相公,先吃点炒米饼。等晚点到了县城客栈,我请你吃大餐!”

杜子远被逗笑,抱拳说道:“好。那先多谢夫郎!”

约莫半个时辰后,赶车老汉醒过来,将牛车装上。等江清他们都坐好,戴上帽子后,重新上路。

“相公,坐车赶路,你觉不觉得有点无聊?”其实是江清感觉无聊了。这个时候的马路,路面凹凸不平,哪怕是坐牛车,也会感到颠簸。再加上现在天气热了起来,泥土路干燥,易扬尘。拿布条掩住口鼻吧,又热。不戴布条吧,又得吸灰!

杜子远没江清那么娇气,他正闭着双眼,如老僧入定呢,就被江清摇醒。他搂过江清的肩膀,哄道:“睡一会。”

“太晒了!”江清抱怨。

无奈,杜子远只好去箩筐里找出雨伞,撑了起来。再将江清的帽子摘下,让他的头枕着自己的肩膀,再用帽子盖住江清的脸。

两人就这样在热浪下互相依偎着,睡得摇摇欲坠。杜子远比江清警醒一些,会偶尔睁开双眼,观察周边情况。见没什么异样,再搂紧江清,重新闭眼。

也不知过了多久,赶车老汉将两人叫醒。“准备进入县城,你们两人准备好。”

江清搓了搓惺忪的眼睛,打了个呵欠,挤出两滴眼泪,擦了,才凝神开始打量起来。

跟印象中有着高大城门的古代城市不同,这里并没有城门,但是有护城河。

准确来说,那也算不上是护城河,应该是这河流本来就存在,反而是这县城围绕着河流而建。河水并不湍急,河面宽阔,有小船经过,还有不少竹筏在上面划动。

牛车经过石桥,桥头有一块石碑,碑上有字,江清认出是“兴盛”两字。

“相公,这是县城的名字吗?”

“非也,此乃石桥名。”

“哦,那这县城叫什么名字?”江清有些路痴,所以,他没看过游记,规划路线这一块,就交给了杜子远,他纯粹就是陪吃陪玩的。

“等下往前,你再看看。”

其实江清已经看到前方有一大圈的篱笆墙,入口处竖起一个大牌匾,上面写着“兴庆”两个大字。

“哎哟,相公,这县城怎么那么寒碜!城墙居然是篱笆!好歹也搞个土墙啊!还有,这牌匾,为什么不做成牌坊?坤山镇入眼就是大牌坊,比它好看多了。”

“清哥儿,祸从口出,小声点。”杜子远又解释道:“南方水网密布,少人侵扰,故县城少有城墙。”

“对呀,小哥儿,你可别小看这县城,里面的人,多着呢!”赶车老汉也来附和。

篱笆墙入口处有士兵把守,江清收起轻视之心,耐心等待检查通过。

随着越往县城里面走,果然人就越来越多。因为目的地是路路通客栈,所以赶车老汉并没有绕路,径直往前走。但是一路上,江清就看到不少店铺。有典当行,有香烛铺,有匠人铺,他甚至还看到了一家钱庄!这说明什么?说明这里商业发达,经济发展有潜力!

江清兴奋起来,心想:待日后归来,一定要来县城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