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察组的一众领导又了解了十多分钟,可无论他们怎么问,怎么鼓励引导,雪山公社的干部就一句话。
李书记好,李书记没毛病。
考察组互相对视几眼,全都无奈地笑了笑。
组长起身整理东西。
“走吧,去下面看看。”
在这他们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都是在说李丰好,说巴中市委好。
他们当然知道李丰和巴中的干部很好,不然巴中也不可能发展得这么快。
他们这次来,是专程考察巴中发展情况和收集民情的。
准确的说,就是找问题,找李丰的问题。
因为目前有许多高级职位空缺,中枢考虑再三,决定破格提拔一批作风正派,政治正确,锐意进取的年轻干部。
李丰就排在干部名单的榜首。
所以他们才这么重视,实权副厅带队千里迢迢地跑过来视察。
考察组来到一个生产队,老百姓听到考察组问他们的生活,全都发自内心地笑了。
“自从李书记来了巴中,我们巴中是越来越好了。”
“吃得饱穿得暖,娃娃有书念,老人治得起丙。”
“我们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点余粮,每天炒菜都舍得放一点猪油了。”
“每周还能吃上一顿肉。”
“我们的日子好的不得了。”百姓们欣喜地说着。
考察组越发赞赏和钦佩,李丰他们都是为国为民的好干部啊。
真正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更让他们钦佩的是,这年头好干部好找,但一个市都是好干部就很罕见了。
他们来到巴中也接触了不少干部,但有干部都表现得很好。
不卑不亢,言之有物,所有数据信息一问就能脱口而出。
最主要地是,每个人眼里都有光。
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组长越想越激动,如此景象,仿佛让他回到了三四十年前。
“组长,我们还要继续考察吗?”副组长看出了组长的激动,笑着询问道。
组长调整了一下心态,笑着点点头。
“去。”
接着看向一旁的生产队队长。
“你们生产队有没有那种无依无靠的老人?”
巴中老百姓念李丰的好,也因对李丰的敬重,回答很可能有失偏颇。
而这种孤寡老人就不一样了,无牵无挂,还年事已高,没有任何负担,也无欲无求。
这种人说的话更加真实。
“有,有位退伍老兵,从保路运动一直战斗到抗战胜利,后面打内战的时候偷偷跑了回来。”
组长闻言眼前一亮,这最合适不过了。
如果不是真的热爱这个国家,不会参加这么多战斗。
“带我去找他。”
山坳里,一个消瘦但精壮的老人正拿着锄头清理沟渠里的泥沙。
突然,看到远处一群人朝他走来。
老人瞥了一眼,往嘴里吐了口唾沫,拿着锄头继续干活。
………………
“老人家您好。”组长亲切地问候着。
老人微微点头,不紧不慢地从兜里掏出一支烟管。
又慢条斯理地拿出一片干烟叶卷起来,塞进烟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