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草根之官道风流 > 第159章 苍山翠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浇了一盆凉水的卜建波有点无趣的离开周里军办公室,他不明白的是作为一县之长,下面乡镇要发展经济他本应该大力支持的,他不但不支持还泼冷水,说话也阴阳怪气的,这应该是县长所为嘛。他和前任书记明争暗斗,相互拆台,卜建波并非不知,可人家王书记刚上任,跟你又没有什么矛盾,难道还准备像对待前任书记那样,整日勾心斗角,把精力都花在内耗上嘛。

作为下级,能遇到一个好领导是福份,若遇到一个差领导那也只有自认倒霉,委屈求屈了。

虽然被周里军浇了盆冷水,但是卜建波并没有彻底失望,他认为王伟江提出的开发思路是对的,若把那片荒丘开发成茶园是极具战略眼光和经济价值的。茶作为我国的国饮,深受人们喜爱,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奇特的芳香和药用价值,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喝茶也注重品质,几千元一斤,甚至上万元一斤的茶叶照样有人喝,若把茶园建好,保证品质,再把牌子打响,到时那片茶园真的就是钞票的来源。

卜建波来到王伟江的办公室,“王书记,你上次考察古茶林后,我们就按照你的指示精神,经过实地勘察,这是我们建茶园的规划,这份是建茶园的报告。”卜建波边说边把规划和报告递给王伟江。

“卜书记,干事就应该这样,不拖不等,有股只争朝夕的劲,估计总投入要多少钱?”

“要1700万,投资主要分两大部分,一是开荒经费,二是栽种和维护经费。”

王伟江问完后再也没有讲话,而是专注的看起报告和规划来,当他看完后才抬头对卜建波说,“这1700万想好怎么筹了吗?”

“王书记,这么大一笔款子想是想了,可是就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把钱筹到。”卜建波道。

“我看用不了1700万,你这规划里用钱主要是两大块,一是开荒,这笔钱是省不掉的,必须请机械开荒。第二部分是栽种和维护,这部分的资金我看完全可以省去,政府不要投入一分钱。”王伟江胸有成竹地说。

“啊!王书记,那怎么把茶树栽种下去,茶树自己可不会跑去茶园里成活的,成活后还要修剪维护,这可都要人工去干的。”卜建波不解地问。

“这些我当然知道,没有人栽种和管理怎么长出好茶园呢,我们现在不是穷嘛,你们镇里没钱,县里也没钱,可是不能因为穷我们就原地不动,就不去发展,光躺在那等靠要,这是不思进取,也是不负责行为。我想在茶树栽种和维护这一块,能不能走和当地茶农共同开发的路子,茶树栽种和维护以产权作置换,完全由茶农自己栽种和维护,等茶园能采茶出售时,政府和茶农共享利益分成。”

听完王伟江的话,卜建波真是眼前一亮,豁然开朗,只见他一扑大腿道:“王书记,你让我佩服得真是五体投地,这个方法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难怪你这么年轻就能干县委书记,实在是佩服。”

“这样经费就等于砍去一大半,到时筹集几百万留开荒就行了,另外再建几十间平房留炒茶时用。”

“王书记,有件事我还是跟你说了吧。”卜建波神情暗淡地说。

“什么事?”

“我来你这之前,我去周县长那了,我想建茶园是政府行为,我理应给他汇报一下,可谁知我给他汇报后,他不但不支持,还把我数落一通,说我没事干吃饱撑的,我真不知他为什么会这样。”卜建波一脸苦相。

“县委让你去担任古茶镇党委书记这个职务,并不是想让你去那里无所事事、虚度光阴,而是希望你能够肩负起带领全镇人民共同发展、实现富裕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将古茶镇打造得更加美丽繁荣,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同样的,市委安排我来到沂水县担任县委书记,也赋予了我相同的使命和责任,你说我们是躺平舍事不干,还是只争朝夕,奋起直追。”

“王书记,我明白了,你来沂水是真正想为沂水做事情的,想为沂水百姓发家致富的,跟着你干我觉得敞亮。”

\"既然规划已经制定出来了,那么回去之后就要立刻开始筹备资金,并与茶农们商讨合作事宜。在这个过程中,利益分成的比例必须要谨慎把握,绝对不能过于苛刻地对待老百姓。平心而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终极目标,归根到底还是希望让所有百姓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啊!因此,在与茶农谈判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更要充分关注到茶农们的实际需求和利益诉求。只有这样,才能够达成一种双赢的局面,既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又保障了茶农们的权益,真正做到造福于民、共同富裕。同时,这也是我们作为当地政府应该承担起的社会责任所在。通过这次合作,可以建立起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促进当地茶叶产业的繁荣与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总之,一切都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好处!

离开县委大楼,卜建波的心情是兴奋的,虽然先前在周里军那被浇盆凉水,但并没有影响到他此时的心情,可令他不解的是面对同样一件事情,王伟江和周里军为什么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呢?王伟江一到古茶镇,听说山上有古茶树,他二话没说就要亲身前往察看,他想察看的原因就是想看看有没有利用和开发的价值,由此可见,他在工作中是时时在关注或者是寻找着有没有值得开发的商机,为壮大集体经济寻找根源。

而周里军,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沂水人,沂水的一草一木他都心中有数,山上那片古茶树林他肯定早就有所耳闻,然而,他对古茶树林仅仅是耳闻而已,他并不想去看看古茶树林长什么样,有没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这就是格局不同,两人同为沂水党政主管,但两人的执政理念则完全不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难怪他周里军一心想当这个县委书记,可就是当不上,这也许就是人心和天道吧。

下午王伟江感觉没什么事情,到办公室后他就对夏子伟说,“叫李健备车,下午我们到下边转转。”

人们常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王伟江作为刚刚走马上任的县委书记心中有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他迫切地想要做出一番成绩来!然而,摆在他面前的任务却如同一座座高山等待着他去征服:要了解全县各个乡镇的发展情况、解决老百姓关心的实际问题、推动经济增长……千头万绪,让人应接不暇。

面对如此繁重的工作压力,这位年轻有为的县委书记深知自己不能有丝毫懈怠。于是,他决定亲自深入基层一线,用双脚丈量这片土地。但由于日常事务繁忙,他只能像挤海绵里的水一样,从紧张的日程中挤出宝贵的时间,马不停蹄地下乡走访调研。

每到一个乡镇,他都仔细聆听当地干部群众的心声和诉求;认真查看各项民生工程的进展与成效;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特色的发展道路……就这样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虽然辛苦劳累,但他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与专注度,因为他知道只有真正了解基层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政策措施引领全县人民共同迈向美好未来!

汽车在乡村道路上飞驰,王伟江今天下午准备到西南片几个乡镇转转。“王书记,先到哪个乡?”正在开车的李健问。

“最远的陈庙乡。”

陈庙乡位于沂水县的边陲之地,与县城相隔六十余公里,堪称该县各乡镇之最。其地理位置独特,处于全县版图的西南角,宛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于此。

不仅如此,陈庙乡还以庞大的人口数量而闻名。据统计,该乡人丁兴旺,全乡总人口竟然多达六万之众!这一数字令人咋舌,也使得这个原本偏远的小乡变得热闹非凡、充满生机。在这里,人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共同创造着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

“夏子伟,以前来过陈庙乡吗?”王伟江突然问。

“来过,那还是上大学时放暑假回来和几个同学来过一次。”

“该乡有什么特色嘛。”

这里最为独特之处便是那高耸入云、绵延不绝的千仞山脉之上,一望无垠的茫茫竹海。那场面简直令人叹为观止!想当初,我们一行数位同窗好友结伴而来,正是冲着这片壮阔无比的竹海而去。听闻在千仞山巅处,曾有一座古老庙宇藏匿其间,当地人皆称之为\"陈庙\"。相传,这陈庙乡之名便源自于此。只可惜,如今这传说中的古庙已然消失无踪,徒留后人唏嘘感慨罢了。

“去千仞山的道路还记得吗?″

“记得,有条土路能到山脚下,那片茫茫竹海也在那。”夏子伟道。

“你带路,先去看看竹海。”王伟江说。

“要不要通知乡里,叫他们也过来。”夏子伟问。

“不用,他们都有事,不要打搅他们。”

车子在公路上疾驰了将近 40 分钟后,终于缓缓停下。透过车窗望去,千仞山那雄伟壮观的轮廓已然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这座山果然名不虚传!只见无数座山峰如同被利斧劈开一般陡峭险峻,笔直地冲向云霄,仿佛要将天空撕裂开来。这些山峰高耸入云,巍峨挺立,给人一种无法撼动的震撼感。

在一个岔路头前,夏子伟叫车拐下一条土路上,沿着土路直奔山脚下驰去。

站在山脚下仰望,千仞山宛如一座巨大的屏障,挡住了人们的视线。山间云雾缭绕,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阳光洒在山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使得整个山体显得更加神秘而庄严。

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也让人心生敬畏之情。面对如此壮丽的景象,人们不禁会想:究竟是怎样的力量才能造就这样一座惊世骇俗的奇山呢?或许只有大自然本身才知道答案吧……

山脚下便是那片广袤无垠、一望无际的竹海。这些竹子宛如绿色海洋一般,波涛汹涌地顺着山坡蔓延而下,又如蜿蜒巨龙般沿着山脉起伏而生。每一根竹子都挺拔修长,翠绿欲滴,仿佛蕴含着无尽的生命力。阳光透过竹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给整个竹林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氛围。微风拂过,竹梢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犹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其中。这里远离喧嚣尘世,只有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环境相伴,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走进这片竹海,仿佛置身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一切烦恼都能抛诸脑后。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古人的心愿,作为“四君子”之一的竹,千百年来一直被文人雅士所咏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对竹子的赞叹,好像与他说那有名的四个字“难得糊涂”有点不协调。

这时一个长者抽着旱烟袋,放着一群羊朝王伟江这边走来。

“老人家,养这一群羊到时卖了能落多少钱?”王伟江主动上前问。

“赚不了几个钱,也就够生活的吧,年纪大了干不动农活了,可日子还要过,路还要往前走,你说是不?”老人道。

“老人家,您说的很精辟,也很实在,路要走,日子要过。”王伟江夸赞道。

“哈哈,后生,看你像个读书人,跑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连个人都没有的地方来干什么?”老人问。

“老人家,我是被这片一眼望不到尽头的竹林吸引过来的,还有这无数险峰的大山。”

“哈哈,没见过的有新鲜感,经常有人大老远跑来看,天天见就习以为常了。”

“老人家,您说的没错,对于外地人来说这山和竹都是风景,可对你们当地人来说就是山和竹。听说这山上有座古庙可是真的。”

“是真的,要论起来还是我的先人呢。”老人此话一出让王伟江颇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