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45章 山洞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个平台从山崖上突兀出来,大树就长在平台和悬崖的连接处。

在这个平台的两侧,是宽不过三尺的断悬层,形同小径。

如果把它看成是一条小道的话,往左边是上行,通往山顶方向。

往右是下行,直通谷底。

无论上行还是下行,道路都很凶险。

现在摆在于虎面前有两条路。

要么在这儿等待天亮,等到阳光普照,风清气朗时,登高望远,为自己选择出一条走出困境的最佳路线。

但这需要时间,夜还很长,需要耐心等待。

从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判断,现在正是午夜。

他甚至听到了悬崖上边的锣声,紧一通慢一通的,这是老于在联系他。

可惜他无法应答。

另一条路,那就是如果他不想坐等天亮,就采取措施想法自救。

无非就是贴着悬崖,上行或下行。

别无选择。

悬崖那儿道路痕迹明显,看来不时有人从这儿经过。

这情形给了于虎极大的鼓励。

即然别人能走,他也肯定行,

当然了,于虎也知道,走在这样的悬崖山道上,是有一定的风险的。

理由是,天黑,道路狭窄,在行走过程中,如果一不小心,就有跌落山谷的危险。

如果再出意外,只怕到时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可是在这儿坐等天亮,又不符合于虎的性格。

思虑再三他还是决定碰一下运气。

既然左走是上行,那就去左边吧,说不定可以顺着这条山道爬到山顶呢。

就这样,在飘忽不定的烛影中,他走上了那条紧靠悬崖的便道,开始尝试着走出了自救行动的第一步。

很快,他就证明这条路走不通。

脚下的路越走越窄,越来越陡,由最开始能并行两人,到只能走一人都困难,前后不足五十步。

到最后,就彻底无路可走了,所谓的路都变成了陡崖的一部分。

对此于虎并不奇怪,反而认为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知道,他所处的位置上方,正是老田小屋靠北的位置。这儿是双羊山最雄险的一段,是经过无数人验证了的。不可攀越,所以连寨墙修到这附近,都停止了。

认为这么凶险的地方,修寨墙没必要,纯粹是一种浪费。

如果这儿有路通山顶,还叫不可逾越的天险吗?

于虎直叹晦气,但又没别的办法,只好往回退。

当他退到离平台几十步远时,竟然发现有一个地方与别处不一样。

那个地方长着茂密的灌木,并从那儿呼呼冒着热气。

他感到奇怪,扒开树丛,用烛光一照,竟然隐藏着一个洞口。

刚才他只顾往上爬,没有对周围进行细致的观察,加上洞口又小,周围长满了灌木和杂草,烛光又不是太明亮,他光顾脚下的路,才把这一重要现象给忽略了。

如果不是感应到这儿与别处截然不同的气温,还真把这个山洞给遗漏了。

这意外发现,立即引来了于虎的极大兴致。

或许是平原长大的孩子,他对大山非常地着迷,尤其对于山上的那些洞穴,更是充满了好奇,每次见到山洞,总是满满的探险欲。

在他看来,每个山洞都是大自然无私的馈赠,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值得人们去探究其中的奥秘。

他一时间忘却了烦恼,欢喜得像个兔子,拨开草丛,钻了进去。

刚一进洞口,就感觉到了气温的变化。比起在外面来,里面可暖和多了。烛光也不再摇曳不定,能看到洞里很远的情况。

这个在外面看起来很小,不轻易被人发现的洞,进来后,才发现它很大,里面另有一番天地。

洞不算大,并排走三个人没问题。高度好像是专为于虎定做的,站着刚好不碰脑袋。

但洞很深,在烛光下,根本看不到尽头。

于虎试着向里走。

走了几十步,洞开始起了变化,由平坦直行,开始演变成了曲折上行。

并且随着对洞子的深入,坡度也越来越大。

比起最初来,坡度增加了十几个。

人在里面,走起来都有些困难了。

有些地方的坡度,极不适合行走,只能用爬行来代替。

即使这样,也没打消掉于虎进洞探险的热情。

仿佛把自己所身处的环境给忘了,他就是来游玩的,来寻幽探奇的。

不过,这样的行走方式,很考验个人的体质和耐心。

很快,便累了。他坐在地上,背靠石壁,想休息一会。

同时,有关这个洞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他许多的猜测。

首先,便是这条洞很长,至今还没有看到他要终止的迹象。那么,他究竟要通向哪里?自己还有没有必要往前走?

不过他又想,即使不在洞里寻刺激,也最好不要出洞。在天没亮之前,最好不要乱跑。

山洞外边的情况太复杂,尤其在山崖上行走,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

天亮后,登高望远,那儿是沟,那儿是壑,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走起来就不会反反复复,可以节省不少体力,少走许多弯路。

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他因此打定主意,天亮前就不出洞了。

在洞里,不受天气变化的影响,一丝风也没有,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蜡烛才燃尽了一点点。

外面即是狂风暴雨,也与他扯不上一丝关系。他只坐等天亮,然后选准目标,直接下山就是了。

“要是觉得时间还早,就躺在洞里睡一会吧,”他想。

这个时候,他也确实需要休息一下。

虽然大树救了他,但是树枝对他造成的伤害也不小。

有些树枝直接划伤了他的皮肤,血都渗透了出来。

更要命的是头部,现在隐隐约约地作疼。用手一摸,粘乎乎的。如果这时候他以现在这个形象面人,不引起人们的惊叫才怪呢。

他觉得考虑一下别的,能转移伤痛对身体造成的痛苦。

他开始思索最现实的问题:这个山洞到底通向哪里,前方还有多长。

不弄清这些,总觉得缺少些什么,有枉此行。

于是,他又爬起来,手脚并用,向山洞深处爬去。

在他小时候,他就听到有关山的这么一个传说。

说山洞就是山神的家。

山神神通广大,几乎无所不能。他拥有世上最多的财富,最好的宝贝。他会在自己居住的每一个洞里,放置一件宝物,有缘份的人,就会得到他。

越是大的山洞,得到宝贝的机率就越高,价值也越大。

于虎希望今晚做一个幸运的人。

在大的山洞里,人们最大的困惑,便是方向感的迷失。

就是于虎这样对方向极度敏感的人,也迷失了方向。

他只知道,自己一直在向上爬,且坡度越来越大。

别的,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终于,经过一段时间的爬行后,山洞出现了第一个支叉。

这个支叉的出现,使他有些为难,不知进哪一条好。

那个是主洞,哪个是支洞。

同时,这也提醒他,接下来该注意了。

因为像这样大的山洞,支叉可能不止一条。

而且山洞里又没啥明显的特征,这时候,如果你再继续探险的话,就要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预防走错路。

支叉多的山洞,状如蛛网,形似迷宫,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好标记。

洞内情形都差不多,要是不做记号,找不到返回的路,那是很危险的。

有可能就出不来了,而被山洞吞噬。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没有过此经历的人,根本体会不到在山洞里迷路有多危险,有多无助。你会在山洞里无休止地绕圈子,最终耗尽体力,最后只能等死。

想想那一刻你该多么无助,多么绝望。

还有,就是在洞里,充足的照明,也是逃生的关键。

比如蜡烛,一旦用尽,洞里就是个黑暗的世界,叫人寸步难行。

那时你才真正体会到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是什么滋味了。

想到这,于虎看了一下手中的蜡烛,还很长,洞里没风,气流稳定,只要走的不是太远,问题不大。

于是,他想找个东西,在洞壁上做个标记。

也就在这时,他发现一侧洞壁土,颜色有些异常,明显不同于别处。

仔细一看,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原来那颜色不同,是真实的,那是一道红色颜料的涂抹物,虽然蒙上了些灰尘,显得很有年代感,但清晰可辨。

而且这是一个带箭头形的标志物。

显然,这是一个路标。

也就是说,这个洞并不是于虎首次发现,在他之前,已经有人进入了此洞,并做了路标。

于虎顿时激动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