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54章 难兄难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事情是这样的:

这天,朱平家里来了一个中年人,说是姑娘最近要嫁人,想打一套家具,给女儿做陪嫁。听说朱平手艺好,特来寻求帮助。

朱平是个热心人,想都没想,便背着工具,跟那人去了。

谁知那个人不是个好人,他是附近山上的一个小土匪,奉大掌柜的命令,专门来骗朱平上山的。

朱平不明就里,进了圈套。

在山脚下,他被下山接应的匪徒劫持到了山上,随之被关进了扣押肉票的小屋。

随即山匪通过中间人给朱家传下话来,大意是朱平被我们绑架了,在我们眼里,他现在己不是人,就是一具抵押物。如果朱家想要他活命,就按山上的要求,缴纳足够的赎金,换取他下山,逾期山上撕票不候。

赎金的数量,以及缴纳赎金最后的期限,说的一清二楚。

这事土匪做得有点过分。

因为朱平就是一个小木匠,虽然家庭富有,但也是相对穷人而言。和那些富商巨贾动辄万贯家业来说,根本不值一提。

按理说这种人不应成为土匪的目标。

但这次土匪主动坏了这个规矩,不知是情报有误,还是别的原因。总之,他们对不可能诈出多少油水的朱家,釆取了行动。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不亚于一个晴天霹雳,把朱平的妻子刘氏吓懵了。

土匪要的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啊,他一个破木匠,哪里能拿那么多?没办法,刘氏便哭哭啼啼地向亲朋好友寻求帮助。

朱平在末被绑架之前,有点小财。由于他为人热情豪爽,借出去了很多。人们听说他有难后,纷纷想法筹还。

在朱家所帮助的人家中,宋双是受益最大的一户。

自从家被一场大火焚毁后,朱平及时伸出了援手,使宋双顺利地踱过了难关。

谁料祸不单行,现在兄弟又摊上了事,急需用钱,而且更紧迫,否则性命将不保。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于是宋双忙帮助筹钱,但并不理想。由于他己破产,没有了抵押物,筹集钱很难。

在大家的帮助下,这时朱家己筹到了一部分钱,但还远远不够。

这时候,离土匪要求的日子越来越近,不得已,刘氏便把求援的手伸向了娘家。

希望他们伸出援手,使她度过难关。

她娘家兄弟倒是不少,可也与财主不搭边,都是普通人家。虽有心帮助,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凑不出多少钱来。

就在刘氏近乎绝望的时候,一个人雪中送炭,主动伸出了援手。

原来,刘氐是一个大家族。除了亲兄弟姐妹们,刘氏还有一干众多的堂姐堂妹。这个提供帮助的,便是刘氏的一个远房堂姐姐,其丈夫便是老钱。

为了和刘氏有所区分,我们便称她为刘姐。

本来族姐族妹,在娘家时关系还处的好。但一旦嫁人了,除了年关节日,共同回娘家偶有相遇外,平日难得见面,也联系不多。

但听说朱平出事了,刘姐就表现的十分关心,姐姐长,妹妹短的,天天向刘氏家里跑。

出主意,想办法,忙得不亦乐乎。

而且还不是光说不练,人家还特仗义。当听说刘氏筹钱己是黔驴技穷,离土匪的要求还差一大截时,就拍胸脯打包票,说余下的钱她包了。

果然不食言,天黑便把一笔巨款送到了朱家。

把刘氏感动的,鼻涕一把泪一把,对堂姐说不完的感激话。

“姐,你叫我怎么感谢你才好?”

“妹啊,你可别。虽说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各过各的日子,但一笔写不出两个刘字来。遇事姐不帮你谁帮你?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妹夫成为人家刀下鬼吧。”

“可是这么一大笔钱,你是从哪里筹集的?你家也并不富裕啊。”

“这你就别管了,救人如救火,一刻也误不得,钱的来历,以后再说。”

在刘氏为筹钱忙得焦头烂额之时,宋双父子也没闲着,和刘姐款项到来的同时,宋海又把一笔钱送到朱梅手里。

惦着沉甸甸的钱,朱梅有些不放心,“小海啊,你这几天从哪儿弄来的这么多钱?”

她知道,一场大火,他父子俩已经一无所有,全靠借贷过日子。这一笔款项,一定是从别人手里周转来的。

宋海咧嘴一笑,“这你就甭管了,救人要紧,”

在最后的期限里,朱家交上了赎金,朱平被放了回来。

这些天匪窝里的生活,对朱平的身体造成的伤害很大。走之前生龙活虎,现在虚弱得走路都需要人搀扶,就像一个老人。

而且这次他被土匪绑架,家里损失不小,所有积蓄被掏空,还欠下不少债。

其中欠的最多的,便是刘姐。

不同于那些亲戚的借款,从刘姐那儿借的钱,刘氏是写了借据的,并且在刘姐的引导下,写明了还款的月日。

当时刘氏认为能借到钱就不错了,别的也没多考虑,刘姐怎么安排就怎么做,完全没有考虑到事情的严重性。

为接下来的不幸埋下了伏笔。

且说朱平在床上躺了几天,体力略有恢复,便想着找些事做。

毕竟那一大笔债务,要偿还的。

就在这时,他从一个要好的木匠那儿,得到了这么一个消息,说是京城某王爷要扩充府邸,需要大批优秀的工匠。待遇不错,但拒绝滥竽充数者。

朱平认为自己的手艺完全符合招聘条件,宋双更不用说了。

便去找宋双商量。

宋双同意进京,并乐观地认为,到施工现场后,凭二人技艺,怎么也得给安排个技术员。

要给最高的工资,才对得起二人技艺。

二人便为这次远行做准备。

考虑到这一去山高水远,不知几时才能回来,因此二人商量,把朱梅和宋海婚事办了。

这两个孩子是他们看着长大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结婚是迟早的事。

能在去京之前把他们的婚事办完,也算完成了他们的心愿。

于是,朱平和宋双,开始为孩子的婚事忙开了。

尽管他们不富有,并且负债累累,但他们决意不让父辈的贫穷,影响儿女的幸福,决定为他们办一场体面隆重的婚礼。

按照计划,宋双要在这日给朱平送宋海的八字。

但等了一上午,人没来,朱平决定自己去取。

谁料到了宋双那个临时搭建起来的窝棚里,没见到这父子俩。向邻居打听,这时有人悄悄告诉他,这对父子出事了。

原来,自从家失火后,为了重建家园,宋双每天忙个不停。在这个节骨眼上,朱平又出事了,需要大笔钱去回赎。

筹集金钱,成了他父子最迫切解决的事。

“小海啊,这可怎么办?前段时间你叔没少帮我们。现在他落难了,我们要鼎力相助才是。”

“是啊,咋天看到梅姐,她眼睛都哭红了。”

“现在,没别的办法了,只有冒险了…”

“爹,难道你还有筹钱的门路,”

“是这样,”宋双说起了他前天的一件事。

那天,他碰到邻村的一个熟人,他是从双羊山下来省亲的。二人闲聊时,得知宋双现在的生活困苦不堪,便建议他上山,过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生活。

人生苦短,何必在一棵树上吊死?换一种活法,或许生命更精彩。

但遭到了宋双拒绝,他说死也不会上山。

宋双的坚决更搏得了这个人的敬意,他说如果宋双厌恶上山为匪,其实还有另一种解困的方法。

那就是和他们合伙,去绑附近村的一个老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