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39章 石像后的秘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大成在双羊山已经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人了,他所有高规格的待遇,都被取消了。一下子由一个尊贵的客人,变成了失去自由的阶下囚。

他被关进了一个带岗哨的小屋里,等待着处理。

这时,他还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以为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殊不知,自从他到山上后,就被人监视了。

他从石佛那儿得到的宝物,进一步佐证了,他很可能和另一笔财宝案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屋子里,灯火通明。

张方和他的几个兄弟,正在紧急议事。

面前放着一个包,那是大成的。

屋里的人摩拳擦掌,情绪高昂。

他们已经对眼前的这些不义之财,做了鉴定。得出的结论是,此财非彼财。这笔财富和他们丢失的那笔财宝比起来,这笔太贱价了,简直不值一提。

除了几件首饰,全是银子。

而他们从吴雄手里打劫来的那笔财富,除了比这笔数量大的多之外,其中还有不少黄货,就单个价值,就不是一个等级。

毫无疑问,这和那宗财宝,基本上就是两回事。

虽然得到了一笔意外之财,张方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和几个弟兄又头抵头地商量起对策来,直至天亮。

天亮后,他们一块聚到了大成的院子。

“怎么还绑着呢,快松开,松开,无论怎地,我们都是一个头叩在地上的兄弟啊,”张方说道。

老六忙跑过去,给大成松了绑。

大成活动着被梱麻木了的胳膊,说道:“大成给堵位哥哥施礼了。”

“免了吧,”老二说,“知道为什么关押你吗?”

“不知道。”

“你涉嫌偷盗山上的公共资源,被抓了现行。你在山上呆过,难道不知道我们的规矩?山上所有的资源,包括矿产,林木,山石,都是共有的。当然,还包括地下埋藏的贵重物品。自然了,个人的除外。你能证明这笔东西是你的吗?”

“不,我不用证明,这确实不是我的东西,”

“你是怎么知道这个菩萨身后藏有钱呢?”

“是小山告诉我的。”

“小山?他可是我们的钱袋子啊,我们把财产交给他掌管,那么信任他,他却假公肥私,私藏公有财产,这也太不地道了,至少辜负了大家对他的信任,”老三愤愤不平地说道。

“不,三哥,老八是干净的。这笔财富是他偶然间发现的,是前人的藏品,与我们现代人无关。你们从东西上,也可作个判断。”

“东西我们查验了,确实有许多前朝时期的遗留。但这说明不了什么,贵重的东西,是辈辈相传的。我们手中的宝贝,哪样不是前朝传下来的?包括金银。但也不能说这些东西有前人留下的痕迹,就都说成是前人的东西。小山是如何知道这儿的钱呢?”

“据八弟说,他是偶然间发现这个石佛后有秘密的,”大成说道,并说起小山发现这事的经过。

原来,自朱小山掌管兄弟们的财产后,尽力尽责,得到了弟兄们的好评。

由于他不下山,他对所住之处的环境十分熟悉。

尤其是那一片石壁,更是他每日必到的地方。

这不光是因为他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还因为他是一个石匠,对这些石像的制作艺术,打心眼里佩服。

一天,当他再一次从佛像前走过时,忽然有一个惊人的发现。

发现中间的那个菩萨,有一道不被人轻易觉察的缝隙。

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通过他细致的观察,发现这尊菩萨的四周,都有缝条的现象,他一下子明白怎么回事了。

断定这尊菩萨并不是在这儿雕刻的,而是工匠们先在这儿挖好了佛龛,再按照洞的大小,雕刻佛像。完工后,再把佛像塞入预先挖好的洞中。

由于一般敢做这种工程的石匠,都技艺出色,所挖的石洞和所雕刻的佛像尺寸完全一致,所以不是特别心细的人,你根本察觉不出来异样。

那么,不在好好的石壁上雕塑,挖个洞,再做一尊佛塞进去,是不是显得多余,毫无意义?

不是的。

石匠们做这些佛像,也是有代价的。

不给钱让他们整日雕这些石像,石匠也吃不消啊。

他们都是穷人,靠手艺吃饭,靠手艺养家糊口,而不是做免费服务。

所有的石雕都是需要付费的。

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的。

官方的,不说了,政府出面招募工匠,政府买单费用。

这儿单说民间。

这块石崖摩刻就是民间所为,有石牌为证。

这儿的第一块石像是一个姓万的财主,为他的宝贝儿子雕刻的。他的儿子在还未成年的时候,死了。这个财主很悲痛,除了给幼子营造了豪华的墓葬,陪葬了许多东西,又怕儿子在另一个个世界享受不到满意的生活,就请了一个出色的石匠,在这里雕刻了一个菩萨。

四寸贡献瓜果供品,希望菩萨保佑他儿子在另一个世界过的快乐。

他开创了在这地方雕凿佛像的先例,以后,这被更多的有钱人家效仿。

每一座石菩萨,都是一个家庭的奉献,只不过根据家庭财富的状况,尺寸不同。造像越高大,代表家庭越富有。

每一尊造像的背后,都有一段家庭里的兴衰故事。

为了放祭祀供品,每一个佛像前,都有一个石制供桌。

现在这些石质的供桌,都不见了。但在以前,是必备品。每到节日,石像的出资者,必来祭拜,形成了惯例。

由于供品只能满足一时,会变质,不能长期存放,一些聪明的施主,便来取了另一种形式,来向菩萨表示爱心。

那就是不再供献材质贡品,而是以财物的形式来代替。

不过,财物要比供品麻烦,得以隐蔽的方式贮存才好,如果光明正大地出现在人们面前,还不是白白地被人捡走了。

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先在石壁上挖石洞,然后把财物放进去,再在外面放一个石像,这样既遮挡了钱财,又可以一次性向菩萨表达了爱心,便可辈辈享用了。

当然,聪明的工匠,在挖洞子时,一般放财宝的洞子,都挖得比较小,较粗糙。这样做有这样一个好处,放财物的洞就是放财物的,菩萨的身躯永远都进不去。

内洞很小,佛像都很大,它必须拥有自己的空间。

那便是外洞。

外洞雕刻起来难度较大,一般都是先雕好佛像,再挖洞,对洞的要求特别高。大一点也不行,虽然这样塞相对容易,但会暴露里面的秘密。

太小,又塞不进去。

所以必须完全,无差别地挖洞,才能做到完美无缺。

这很考验石匠的技艺。

一般的石匠师傅,是不敢接这种活的。只有技艺特别出色的工匠,才敢在此一显身手。

这样用途的洞一共有十几个,其中的秘密大多被人发现了。人们盗走了内洞的财物,外洞的佛像也未归位,扔的到处都是。

这些石洞就变得一个个毫无用处了,但没用处并不能阻止它们的存在。它们仍忠实地在自己的位置上,述说着岁月的沧桑。

这个石窟由于设计较好,才得以完整保存下来。

但他在小山火眼金睛的照射下,还是难逃一劫。

小山发现了它,把他打开,发现了前人的财物,并未起歹心,并是又把洞重新堵上,使他恢复了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