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12章 阅江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天,魏忠贤陪朱由校在那条河上泛舟。

朱由校躺在船头,魏忠贤摇着桨。不大的河道,两岸花红叶绿,亭台楼阁不时闪过,风景很美。

朱由校很享受这样的过程。

在路过岸边的一桩建筑时,引起了魏忠贤的好奇。

他曾多次陪皇上游览花园,也曾多次在这儿划船,对河两岸的景色,很是欣赏。觉得岸上建筑的设计,很有特点。但是,也有部分建筑不合人意。

不但对周边景色起不到美化的作用,还把花园的美,拉低了一个层次。

其中最叫人不忍直视的是岸边的一桩建筑。

这座建筑位于河的中段,如果船由北向南划行的话,它就位于左岸。它紧靠河边,从岸上到河,有专门的台阶可以直达。

房屋两边长满了垂柳。

它叫阅江楼,是这花园里一栋最大的单体建筑。高两层,面水而建,阔五间,进深三间。由于它躯体庞大,在整个花园的建筑中,很是显眼。

它是整个花园建筑群中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不仅因为它的建筑面积最大,而且它还是整个建筑群内最古老的。

差不多有两百年了。

它的建造年代,和它旁边的河,差不多是同时期的两大工程。

当年,为了缓解手下的思乡情绪,成祖大帝挖了这条河。并且在河边修建了这座楼,并且以河为江,给它起名阅江楼。

当时这两项工程对成祖影响最大。

除了在河内组织各种活动外,还在这所楼内不定期举行宴会。文武百官站在二楼城墙的围栏下,看河里表演,并饮酒作乐。既缓解了南方人思乡的情绪,又稳定了人心。

时过境迁,随着大明朝政权的稳固,人们把留在京城做官当成了一种荣耀。朝廷再也不用为取悦南方人而在这小小的河里,举行龙舟赛了,阅江楼也不再举行宴会了。它们失去了往日的热闹,而逐渐被人忘却。

加之后来的帝王,又根据自己的所好,在花园里增建了一个个的亭台楼阁,既精美又时尚。新旧一对比,把这个旧建筑衬托得既显臃肿又陈旧,别说人游玩了,人躲之唯恐不及。

最后只有关门大吉,时间一长,因缺少维修,就变成了一所危楼。

魏忠贤每次从河里走过,都会对这个建筑瞄上几眼。

他认为,这所当年风光无限的建筑,已落伍于时代。岁月的流逝,就是一个去旧迎新的过程。旧的东西,注定要被淘汰掉,取而代之的,是精美的新式建筑。

他认为,无论从地理环境对周边的影响,还是建筑的美感,这所楼都不该存在了。

它太破旧了,严重影响了皇家的声誉。

他几次想向朱由校提出拆除这桩建筑的建议,但思考一番后,又觉得不妥,就忍住了。

从这所建筑建成,到魏忠贤所处的时代,已经二百年了,光皇帝就换了十几个。这些帝王中不乏喜欢游山玩水的人,也有一些迷信黄老,精通风水玄学的,他们难道看不出这个建筑的缺点吗?

这么多人都对他的存在见怪不怪,大概有其存在的道理吧。

为人处事经验丰富老道的魏忠贤,虽然好奇,但还是闭上了嘴。

有次他想看看楼的内部,但是发现门上挂了锁,都生锈了,看样子多少年不进人了。

他只好作罢。

但忍不住好奇心,他跑到窗户前,从窗户里向里看,见房内空荡荡的,满是灰尘,什么也没有。

终有一天,陪伴朱由校刬船的时候,魏忠贤忍不住了,提到了这个建筑的问题。

“这个楼有些年头了。”

“是呀,怕有二百年了。”

“呀,怪不得看上去那么陈旧,原来这么多年了。”

“是成祖大帝时的建筑,这个没一点错,有确切的文献记载。”

“是有些年头了,都已经成为危楼了,为什么不修缮一下?”

“当初建这所楼,目的就是为了取悦南方来的将士。后来没这个必要了,也就没人管顾它了。”

“怕再过个几十年,它要自然垮塌。还不如早点拆除了,在这个基础上,搞个体面的建筑,如建一个凉亭,在这儿眺望河面,肯定很美。”

“原则上是不准许它垮塌的,”朱由校说道,“祖上留下遗训,这所楼什么时候坏了,什么时候维修,无论如何都不能使他垮塌,一定要保证他在原址上存在。”

“这是不是说,这座楼的地位十分重要,既不准许它坏,又不准许用别的建筑代替它,可以这样说吗?”

“对,是这样,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写在圣训里的,谁也改变不了。”

“啊,看不出这么一样建筑,这么重要,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个,”朱由校刚开始想说什么,想了想,又闭上了嘴。

“一定是这所楼显藏着什么东西吧,”魏忠贤说道。

其实他也是胡猜。

感觉如果楼内没有特别的东西,就不该拥有这么高规格的重视。

不料他的话引起了朱由校的极度不安,“你昨知道这所楼里藏有东西?”

“我只是瞎猜,”

朱由校摇了摇头,“如果你是猜的还好,但是如果你真知道了这个楼内的秘密,那对你是很危险的。”

魏忠贤一惊,朱由校这是不打自招,承认这楼里有东西啊。

魏忠贤一下子来了兴趣。

想想,天下最富有的,自然没超过皇家的,能被皇家收藏的东西,自然格外珍贵。

而这所楼,历数百年却严格限制它倒塌,肯定是在保护里面的东西。

“既然这所楼需要保密,我才不打听呢。”

二人的谈话又扯到了别处,好像魏忠贤对此事真的不关心似的。

其实,朱由校低估了魏忠贤。

魏公公可不是简单人,他己敏感地察觉到,这所楼里确实藏有珍贵东西。

至于什么,他只能做猜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定很珍贵。

这点,朱由校一定知道。

从他听到别人说这所楼内有东西那焦急的表情,就表现了出来。

魏忠贤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要设法占有。

对不明白的事,总喜欢刨根问底。

对阅江楼的猜测,成了他一块心病,他一直琢磨怎样知道这个秘密。

再从朱由校这儿问,可能会引起猜疑。

只能用另一种渠道获得。

这时候,他想起了自己的老相好客氏。

客氏是天启皇帝的乳母,魏忠贤在事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她功不可没。

魏忠贤向客氏述说起了自己的发现,说阅江楼下肯定有秘密。他很想知道楼里到底隐藏着什么,希望客氏帮助他。

客氏和朱由校关系特殊,形同母子,她想从皇帝嘴里知道东西,要比魏公公容易的多,而且不会被怀疑。

客氏很愉快地接受了老相好交给她的任务。

果然,几天后,她告诉魏忠贤,说阅江楼的秘密,已经探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