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他是奸细 > 第14章 牧羊人(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了解了这一切情况后,已经基本可以确定,吕府里的怪兽,并不只是传说,是真实存在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出现的怪物,和二百年前出现的,是同一个吗?如果不是,两个差不多相同的物种怎么会出现在同一地方?难道仅仅是巧合?

如果是,期间隔了二百多年的时间跨度,那这怪物可真不仅是超能力的了,还成精了。

现在和古时候遥相呼应,目标为同一怪物,实属罕见。

吴顺和于虎都陷入沉思中,虽然他们来的目的达到了,证明怪物确实是存在的,问题是现在该怎么办。

按历史上的说法,怪物和吕家关系密切,吕家有袒护怪物的嫌疑。

现实中的吕府对此什么态度呢?

“我们绝不袒护他,也不会和他有任何联系。我现在担心的是,周边的民众不知情,而前边的朋河湾,又是人们最喜欢悠闲的地方,每年总有许多人到那儿游玩,时间长了,我怕出事。”公寿忧心忡忡地说。

“那依您的意思…”

“我的意思,是想请吴大人以县府的名义,发布一张公告,言明这儿有怪物出没,给这一带的民众,生活上带来极大的不便。让民众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同时,不要再到这个充满危险的地方来了。”

“贴告民告示我可以做到,”吴顺说道,“我回去之后就写,写了之后就安排人去张贴。不就是不让人们靠近大院吗?这是为了大家好,人们会理解的。”

“那太感谢您了,吴大人!”

“没事,份内事,该干的。那就这样说定了,现在我也有一个小要求,就是来这儿一趟很不容易,想在周边走走,看这地方有何特别之处,使那个怪物一百年都不舍得离开这儿。”

“那好,你们随便转转吧,”吕公寿说,“这儿紧靠朋河,河水在这儿来了个大转弯,很美。现在是枯水季节,正是游览观光的好时候。”

“好的,我看东边的小山,风景也不错,也值得一去,”于虎说道。

“那个小山叫蜈蚣岭,就是一个小山丘。我们家这个大院的山石,都是出自这个小山。要不要我陪着你们一块走走?”吕方问道。

“不用了,我们自由活动一下,更好,”吴顺说道。

“行,只要你们玩的开心。别忘了中午回来吃午饭啊,”吕公寿笑着提醒他们。

二人出了吕府大院,向东走去。

吕家大院的墙外,是一条东西大道。西边拐个弯和秦庄的官道连接,向东,则一直延伸到那个叫蜈蚣岭的小山丘。

这个路的南边,则是一个大广场。那时人尚武,吕府里的人也不例外,家人中都是好武之辈,每年都在这儿举行武术表演。

在往外则是杏树林。

这些杏树己不再是山阳公时期栽种的了,而是后来补种的。由于新陈代谢及时,整个杏树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

吕家大院和蜈蚣岭之间,有一段几百丈远的平地做隔离带。

紧靠院子的地方,地面土质很厚,几十步远之后,地面开始起了变化,逐渐为石头所代替。

这地方原来是蜈蚣岭的山脚,后来吕府需要大量建筑用石,而蜈蚣岭的石头也不错,质地坚硬,很适合做建筑材料,离府又近,便于开掘。于是,从山阳公开始,就开始对蜈蚣岭的山石大量开凿。

既开凿了石头,还腾出了不少建筑用地。一百年前,整个吕府向东扩了三十步,土地就是原来的蜈蚣岭山脚。

他们来到了院墙下的排水口,发现远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夸张。

也就一尺高,八寸宽,里面用铁丝网堵着。

既防止野兽往里钻,也防止下雨从里面冲出东西来。

看得出,这个洞很原始,并没有什么东西攀爬过的痕迹。

之后,他们便向蜈蚣岭爬去。

由于开凿山石的原因,许多地方很陡峭,他们便找了一个没有开采过石头的山坡,爬了上去。

在爬山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山脚下有大量的黄土堆砌在一起。

这种黄土是这地方特有的一种土壤,在地下都有分布,和山陕一带的黄土十分相似。

既干燥,又有直立性,适合掏地洞,可以使用若干年,不会垮塌。

于虎看了,很是好奇。

奇怪这些土壤来自哪里,怎么都运到这儿?看上面只长了一些草,因此推断运到这儿的时间不会太长。

看一下周边的环境就知道了。

周边都是丘陵地带,不适合种农作物,长满了矮树和野藤。

贫瘠的山坡上反而长树和藤类,而肥沃的土地只长了些小草,这就表明,这些土刚到这儿不久,这没时间长出小树。

蜈蚣岭是个小山丘,站在最高处,只能看到吕府的东围墙,院内情况,一点也看不到。

隐私保护做得非常好,看来吕家在做这个院子时,把防止人站在蜈蚣岭上,窥视府内隐私,都考虑在内了。所以东则的院墙,要比西则的院墙高一些。

在蜈蚣岭的东坡,一群羊正在吃草,放羊老汉正在草坡上半躺半坐,昏昏欲睡。见有人走近了他,忙打精神坐起来,微笑着打招呼。

二人走上来,和牧羊人攀谈起来。

由于二人和蔼可亲的态度,很快赢得了牧羊人的信任。三个人天南地北,谈的很开心。

牧羊人对两个人所提的问题,都做了回答。

原来,牧羊人是秦庄人,长年靠放牧羊群为生,只要天气不是特别恶劣,都会把羊赶到村外放。当然,放牧最多的地方便是这蜈蚣岭。

从十几岁起,到现在六十多岁,已经几十年了,熟悉了这儿的一草一木。

因为常年在这儿放牧,和大院里的人都很熟悉。

在以前的那些日子里,并没有人关心他在这儿放羊,他只要保证羊不啃食别人的庄稼就行了。

喜欢到这儿放羊,还因为这山上的面积足够大,把羊往这儿一赶,只管睡觉就行。

以前,根本没人管他,然而一天,一个人走上来,对他说,从今天起,你最好不要在这儿放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