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篮内的斥候拿出望远镜,朝着广宁方向望去。广阔的原野尽收眼底,远处的广宁城轮廓清晰可见,城外围着密密麻麻的建奴军营,如同蚁群一般。东门之外,建奴骑兵列成整齐的方阵,云梯、撞车、红衣大炮等攻城器械整齐排列,不少士兵正在休整,准备下一轮攻城。
“快看,建奴的粮草营在西北两里处!”一名斥候指着远处说道。透过望远镜,可以看到一座巨大的营寨,里面堆满了粮草,周围有数百名士兵守卫,兵力相对薄弱。
“还有,东门城墙有多处破损,建奴正在架设云梯,准备攻城!”另一名斥候补充道。
斥候们一边观察,一边快速记录,同时通过信号旗将情报传回地面。地面上的士兵看到信号旗后,立刻将情报飞鸽禀报给崇祯。有了这热气球,就相当于开了全地图。
“好!”崇祯看完情报,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立刻调整部署!命曹变蛟率主力正面牵制建奴,另派一千精兵,携带两门崇祯一式火炮,夜袭建奴粮草营,烧毁其粮草器械!”
“是!”传令兵领命,即刻骑马赶往曹变蛟的军营,并放出信鸽传信。
曹变蛟接到命令后,当即调整兵力部署。他将五千步军分为两部分,主力四千余人继续向广宁正面推进,牵制建奴主力;另派一千精兵,由副将赵勇率领,携带两门崇祯一式火炮,绕道而行,夜袭建奴粮草营。
赵勇领命后,当即率领一千精兵,悄悄离开了主力部队。士兵们轻装简行,带着火炮,借着夜色的掩护,朝着建奴粮草营的方向疾驰而去。崇祯一式火炮的底座装有铁轮,在士兵们的拖拽下,行进速度并不算慢。
广宁城内,祖大寿正站在东门城楼上,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建奴士兵,脸上满是疲惫与焦虑。城墙上的士兵们个个伤痕累累,却仍坚守在岗位上,手中的武器紧紧握着。一名年轻的士兵腿部受伤,鲜血染红了裤腿,却仍咬着牙,用身体支撑着破损的城门。
祖大寿此时有点后悔,不该全军撤进广宁城内,应该和袁崇焕袁大人分别驻守,形成犄角之势,只是一时大意,没有想到建奴追击的速度这么快,衔尾追上就是不死不休,他根本就来不及撤出城外。
好在自己的儿子祖泽润带着一千人马,始终在城外驻扎,如今建奴大军势大,不知道现在埋伏在何处。
还没有到绝境,没到吃战马的时候,就不是绝境。
“将军,建奴又开始攻城了!”祖大乐大声喊道。
祖大寿拔出腰间的宝剑,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兄弟们,死守城门!援军很快就到了,咱们一定要坚持住!”
城外,建奴的火炮再次发射,炮弹轰隆隆砸在城墙上,发出“轰隆”的巨响,城墙又出现了一道裂缝。建奴士兵如同潮水般涌向城门,死兵们把云梯架在了城墙上,不少士兵已经爬上了城墙,与明军展开了近身肉搏。
此时已经早就没有了吊桥和壕沟,都填满了。
就在这危急关头,远处突然传来一阵震天的马蹄声。祖大寿心中一喜,连忙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支明军队伍正朝着广宁疾驰而来,旗帜上的“曹”字清晰可见。“是援军!援军到了!”祖大寿激动地大喊,“兄弟们,援军到了,杀啊!”
城墙上的明军士兵听闻援军到来,顿时士气大振,纷纷呐喊着反击。建奴士兵没想到明军援军来得如此之快,一时之间有些慌乱,攻势渐渐放缓。
而此时,赵勇率领的一千精兵已经抵达建奴粮草营附近。粮草营内的守兵大多是辅兵军余,战斗力不强,只有少数士兵在巡逻。“兄弟们,准备行动!”赵勇压低声音下令,“火炮手准备,瞄准粮草营,听我命令,点火发射!”
两名火炮手快速调整炮口,瞄准了粮草营的方向。“点火!”赵勇一声令下,火炮手点燃了引线。“轰隆!”两声巨响,两枚炮弹呼啸着飞向粮草营,精准地落在了粮草堆中。
火光冲天而起,粮草堆瞬间被点燃,浓烟滚滚。守营的建奴士兵被惊醒,看到粮草营着火,顿时大乱。赵勇率领士兵们趁机发起冲锋,手中的刀枪挥舞,朝着守营的建奴士兵杀去。
建奴士兵毫无防备,很快就被击溃。赵勇率领士兵们冲入粮草营,四处放火,将堆积如山的粮草全部点燃。火光映红了天空,照亮了士兵们脸上的笑容。“任务完成,撤退!”赵勇见粮草已尽数烧毁,当即下令撤退。
建奴主帅镶红旗旗主岳托得知粮草营被袭,顿时大惊失色。粮草是军队的生命线,没有了粮草,士兵们根本无法坚持下去。他不得不下令暂停攻城,抽调兵力前往粮草营救援,同时派人向盛京求援。
只是他很快想到了,明军从东边来,那就证明辽河以东已经不安全了。自己应该早做撤离才是。
广宁城下的局势,因为明军的驰援与夜袭,暂时得到了缓解。祖大寿率领城内明军趁机休整,修复城墙,补充弹药。而曹变蛟率领的主力部队,也顺利抵达广宁外围,与城内明军形成了内外夹击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