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之后,香江这个地方,默认统治这里的,是港督府、汇丰、马会、豪门加洋行。

原本是四大洋行,不过四大洋行只剩下两个了,自然就变成豪门加两大洋行,这让伦敦那边有些不满,不过也没有办法。

和记黄埔的和记国际,还在配合他们执行一些安保任务与雇佣兵任务;自从一起执行任务之后,他们感觉,在某些方面,他们不是和记国际的对手,放弃了,嗯,放弃追究,为什么四大洋行变成两大洋行的事情,因为,他们不想承认一个事情,那就是,和记黄埔是华资的事实。

到了十月,恒生指数跌到了二千点以下,这让港府很没有面子,全球股市已经从八七股灾走了出来,但是,香江还没有,因此,港督很不高兴。

港府是舍不得拿钱出来办事的,特别是这种救市的事情,不是他们不知道股市可能会反弹,但是,他们求稳,而且,英伦的自由经济策略,他们也不会参与其中,那怎么办?当然是找香江的有钱人了。

特别是富贵郑家,早就提出了建议,有感于香江投资者们的不易,也感受到香江经济受到了此次股灾的影响,他准备带头增持相关关系的上市公司股票。

结果呢?原本是港府财政司同意休市四天的,但李主席背了锅;现在呢,救市不积极,现在已经跌去了一半多了,开始着急了。

对此,郑昆对他们的效率表示了嗤之以鼻。

今天,袁总经理去开会,带回来两个消息,一个是证监会成立,另一个是,让他们救市,可能还要讨论几天。

“嗯,我知道了。”郑昆想了想,就和他说道:“我们大发集团,是愿意救市的,也愿意拿出真金白银的,不过我们不能当出头鸟,看看前辈们,他们怎么说,我们是小辈,不能冒头。”

另一边,大发证券与大发基金,在十月之前,基本上,把能抛的股票,全部清空,并且加入了做空当中,从十月二十六日,就开始重新开始买入股票进行平仓,然后完成平仓之后,就开始加仓,全力买入曾经卖出去的股票,这样相当于做了一个t,只是中间的时间长了一些。

此次股灾,恒生指数从接近四千点,掉到了现在不到二千点,可以说,已经折了一半还要多,有些股票,更是跌出了翔。

那些参与了融资的三十来家企业,是此次暴跌的主力军;让他们苦不堪言,而此次,加仓的最多,也是这三十来家企业。

此次救市谈了几天之后,大发金融也跟着那些大佬做了同样的表态,将加入救市当中去。

其中一条,就是放开了控股股东35%持股的限制;其他人也都同意,其中有几个人就很开心,他们在此次股灾中损失最小。

并且,整个会场上,富豪们还认购了不等的指数期货。

和记黄埔、会德丰、大发金融、亚洲传媒,纷纷发布了加仓旗下被控股公司的公告。

然后是一些基金,就包括那二十亿外室基金,现在叫安乐基金,此次安乐基金由二十亿的资本量,扩大到了三十二亿港元。

亚洲传媒有先天优势,发布的快了一点,好像此次救市,是和黄、会德丰、大发金融、亚洲传媒他们牵头的一样。

这个时候,一则消息传来,星岛报业集团,将新闻大厦以六千万港元的价格,出售给了亚洲传媒集团,这是股灾发生前的市价。

至于为什么要溢价收购,有媒体解读,亚洲传媒旗下的亚洲报业,其体量已经独霸香江,虽然影响力不如明报,但是没关系,但在全球的影响力,就不如亚洲传媒。

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有驻点或者办公室,与全球无数媒体有合作,可以说,有一个通讯社,还是很方便的。

虽然花了不少钱,不过在郑昆看来,早就赚回来了。

这样庞大的体量,这么多人在办公,那么,自然需要一幢能配得上其身份的建筑,才能彰显香江第一的地位。

星岛报业集团,正是他们的目标,星岛报业集团,可是曾经的第一,而且,郑昆不仅买下了新闻大厦,还买下了一半他们家族的大宅。

这个消息,减弱了各大富豪们救市的名声,让很多人不爽,不过,他们还得忍着,此时的富贵郑家,与十年前的富贵郑家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其他人不甘之中,一场救市行动拉开了序幕。

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们,纷纷调动资金,开始大量买入本公司的股票。他们的行动迅速而果断。市场上,投资者们看到了股东们的坚定信心,情绪并没有稳定下来。

随着股东们的持续买入,公司股价并没有显着回升。

虽然短期还看不出影响来,但长期看的话,这些上市公司的市值得到了有效的支撑。

也不是一点反应没有,股市还是涨了,这一点,可以向韭菜们说明,我们是尽力了,至于会不会被记得好,他们也不知道,反正,买得越多,将来赚的越多一样。

在金融市场风起云涌的时刻,股东们挺身而出,展开了一场震撼的救市行动。这一举动,犹如黎明前的曙光,给众多股民带来了希望。

报纸上,醒目的标题和详实的报道铺天盖地。股东们的坚定决心和果敢行动成为了焦点,他们的努力不仅提振了“韭菜们”的信心,更是激起了股市的一片繁荣。随着消息的传播,股市价格开始上扬,投资者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人们纷纷传阅着报纸,讨论着这一激动人心的事件。咖啡馆里、办公室中,到处都能听到关于救市的热议。股东们的举动成为了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这个画面充满了希望和活力,展示了股东们的力量,也见证了市场的复苏。救市行动如同一股强劲的东风,吹散了股市的阴霾,为投资者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