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的清晨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宋江已经站在下榻宾馆的窗前,俯瞰这座正在苏醒的省会城市。昨天一整天的密集调研,让他的笔记本上记满了问题和思考。
\"部长,早餐已经准备好了。\"白天波轻声提醒。
用餐时,宋江对陪同的韩青山说:\"韩市长,昨天看了几个点,感触很深。汉江的干部队伍,就像这座城市一样,充满活力,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
韩青山放下筷子,认真聆听。
\"我观察到几个现象,\"宋江继续说,\"一些机关干部四十出头就感到晋升无望,开始安于现状;基层干部则苦于上升通道狭窄,工作积极性受影响;而有些中层干部,把太多精力放在经营关系上。\"
韩青山点头称是:\"部长看得准。我们也在想办法破解这些难题。\"
宋江直指要害的说道:\"在开发区,一位招商干部告诉我,他手上有三个项目因为协调不畅搁置半年;在街道,一位党工委书记说,他们最优秀的社区干部因为年龄超标无法晋升。这些问题不解决,汉江的发展就会受阻。\"
宋江的问题直指核心和要害,让韩青山一时语塞,这些问题他们都知道,但要想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要有破除的决心和勇气。
调研结束后,在前往宁乡的路上,宋江对随行人员说:\"汉江的问题具有代表性。我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干部队伍建设的症结所在。\"
当车队驶入宁乡界内,宋江的目光变得深邃。道路两旁熟悉的景致,让他回忆起在这里奋斗的岁月。
远处,他曾经参与规划的新区已经初具规模;近处,农民的新楼房鳞次栉比。
\"部长,快到了。\"尹天河的话将宋江从回忆中拉回。
宁乡市委大院门前,以市委书记李红、市长宁可信为首的领导班子整齐列队。车辆停稳,宋江快步下车,与迎上来的李红紧紧握手。
\"宋部长,欢迎回家!\"李红激动地说。
\"李书记,各位老同事,好久不见。\"宋江与众人一一握手,当看到几位曾经并肩作战的老同志时,他特意停下脚步,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近况。
座谈会在市委会议室举行。宋江开门见山:\"这次来宁乡,就是想听听大家在干部队伍建设方面的真实想法。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所思所盼。\"
宁可信首先汇报:\"宋部长,我举个例子。我们有个副镇长,在乡镇工作了12年,负责的农业项目带动了上千户群众增收。但因为一直在基层,缺少机关工作经历,在选拔时总是差一点。\"
\"具体差在哪里?\"宋江追问。
\"一方面是任职经历单一,另一方面是参与重大项目的机会少。\"宁可信实话实说,\"基层干部往往被日常事务所困,很难展现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这时,一位乡镇党委书记举了个生动的例子:\"我们镇有个大学生村官,创新'电商+农业'模式,帮助群众把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但因为编制问题,始终无法进入干部序列。这样的人才流失很可惜。\"
政策法规处处长昌旭华插话:\"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我们应该研究如何打破身份限制,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干部一处处长王建波补充道:\"部长,我们正在研究的《基层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就是要解决这类问题。建议对特别优秀的基层干部,可以适当放宽学历、年龄限制,更注重实际工作能力。\"
座谈中,宋江不时插话询问细节。当了解到某个偏远乡镇的干部已经五年没有培训机会时,他当即指示:\"干部教育培训不能遗忘任何一个角落。要建立全覆盖的培训体系。\"
下午,宋江临时决定去他曾经工作过的通羊镇调研。这个决定让当地干部既意外又感动。
在通羊镇调研时,一位老支书握着宋江的手说:\"宋书记,您当年带着我们修的路,现在已经成为群众的致富路了!您提倡的'一线工作法',我们现在还在用。\"
宋江感慨道:\"老支书,你们在基层的经验最宝贵。现在省里正在研究制定基层干部政策,你们有什么建议尽管提。\"
镇干部们纷纷发言,有的反映基层干部待遇问题,有的谈晋升瓶颈,有的说工作压力。宋江认真记录,不时追问。
一位年轻李姓副镇长的发言特别引人深思:\"我们不怕吃苦,就怕没有希望。如果能建立清晰的晋升通道,让基层干部看得见未来,大家一定会更有干劲。\"
回程的路上,宋江对随行人员说:\"这次调研,汉江和宁乡反映的问题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我们要制定差别化的政策措施。\"
尹天河表示赞同:\"部长说得对。比如省直机关要解决干部'躺平'问题,基层要破解晋升难题,中层要防范廉政风险。\"
当晚,宋江在宁乡宾馆整理调研笔记至深夜。他把发现的问题归纳为几个重点:基层干部晋升通道不畅、干部培训覆盖面不够、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年轻干部培养缺乏系统性等。
第二天离开宁乡时,宋江对送行的干部们说:\"宁乡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干部群众的智慧给了我很多启发。省里会认真研究大家的建议,尽快出台实实在在的举措。\"
回省城的路上,宋江已经开始筹划下一步工作。他对尹天河说:\"回去后要立即做三件事:一是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二是着手起草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实施意见;三是筹备全省组织工作会议。\"
这次原本计划用15天时间,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快,省委召开重要会议需要他参加,不得不暂时停止调研。
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宋江心中已经有了清晰的改革思路。这次调研让他深刻认识到,干部工作必须接地气、通下情。
只有真正了解基层干部的心声,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