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渺渺忍不住笑了起来,她不明白为什么刘彻身为帝王,面对她会有这么强的求生欲,但也不再忐忑不安。
看了看刘彻温柔笃定的目光,遥渺渺突感羞涩了起来,偏头避开对视,遥渺渺转身躺好盖好衾被闭眼道:“那先睡觉。”
刘彻伸手轻挠了下遥渺渺的下巴,见遥渺渺无奈地睁开眼睛,才道:“吾还没睡意,卿卿再问问,陪陪吾。”
遥渺渺眉眼低垂,羽睫微颤,问出了方才一直埋在心底的疑问:“赵姬不是想让她和嫪毐的孩子推上皇位吗?甚至不惜谋害秦始皇。”
刘彻蹙了蹙眉,叹了口气道:“是刘闽跟卿卿说的吗?有些野史听听就好,卿卿莫要太当真。
吾让刘闽待在石渠阁,本意是想他此生都远离权力中心,倒是没注意他可能会和那帮儒生混在一起,吾明日下令让他再去蜀地吧。
能随侍在卿卿跟前的人,将来应当独挡一面辅助卿卿,这位置给这玩意太浪费了。”
懒得去管刘闽被误伤,遥渺渺更关心刘彻的言下之意:“赵姬的故事是假的?”
“比之吾年少所听的故事,其细节越加丰富且离谱,那必然是有人不断添油加醋了。”刘彻将遥渺渺重新揽进怀里亲了下,继续道,“秦朝覆灭距今已将近百年了,《秦记》在秦末战乱中就已失传,并无赵姬的详细记载流传于世,很多都不过是以讹传讹。
尤其是汉初之时,那些秦朝旧臣所言就更不足为信了,只要张张嘴就能诋毁赵姬和秦始皇,既能凸显他们的存在,又能向大汉表示忠诚,更能洗白他们转投明主的行为,何乐而不为。
至于那些儒生,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对儒家虽没有刻意打压,但也限制了其发展,儒生最是牙尖嘴利,尤善披道德外衣,行口诛笔伐之实。那些流传的谶纬就窥见一斑。”
遥渺渺刚想说《史记》中有记载,下一刻便想起司马迁现在都还没开始写《史记》,也就是说是司马迁写的这段历史其实是没有实证的?
如此想来,遥渺渺突然意识到一件事。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将近3000年的历史,随着《史记》的地位不断被后世抬高,《史记》几乎成了这段历史的权威记载,被引用,被作为佐证,以至于人们都几乎忽略了一件事。
那就是《史记》只是司马迁一个人的着作,司马迁大概率出生在公元前145年,公元前104年才开始写《史记》,司马迁不是《史记》所涉及历史的见证者。
并且他的思想虽然揉杂了黄老道家、法家等思想,但其思想底色确是儒家的。他自小师从董仲舒,并在《史记》中也明确体现了他认同儒家所宣扬的伦理纲常。
哪怕是有音像资料的21世纪,事件也往往反转不断,甚至有时真相越挖越扑朔迷离,何况是经历长久战乱,书简不仅全靠手抄还流失严重,有时不过是仅靠口头传说。
而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往往不是历史真实发生了什么,而是人们希望发生了什么,选择记住发生了什么。
《史记》之所以在后世不断被抬高,其本质还是因为《史记》更符合后世君王利用儒家思想实现思想控制的需要,所以《竹书纪年》被主流厌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