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院长满脸笑容,红光满面地迎上前去,拱手说道:“哎呀呀,老定国公您大驾光临,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他的目光随即落在定国公身旁的一位男子身上,笑着问道:“这位想必就是衣员外了吧?久仰久仰!”
谭院长昨天从妹妹那里得知衣浩将会带着父母前来提亲,心中便对这家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深知衣浩在书院里的表现十分出色,如今又见到其父母亲自登门,更觉得这门亲事非同小可。
于是,他立刻派人赶回书院,调取了衣浩的生源信息,想要对这家人有更深入的了解。
经过一番调查,谭院长惊讶地发现,衣浩的父母虽然原本只是普通的农户,出身低微,但却在疫症期间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们为朝廷制作了大量的酒精和口罩,这些物资对于控制疫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圣上龙颜大悦,特封他们夫妻二人为金员外郎及安人,虽然没有品级,却享有俸禄。
如此一来,他们便不再是普通的白丁,而是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这对夫妇育有三子,长子留在父母身旁,二女儿则是嫁给了现任定国公。
不久前,由于疫症的缘故,她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这无疑是一份极高的荣誉。
而衣浩本人,则选择了走仕途之路。在此之前,他的妹夫曾向他提起过衣浩这个人,说他自幼成绩出众,甚至还中了小三元。
衣浩就读于松山书院,那里的谭院长也从其他夫子那里听到了众人对他的赞誉。
后来,当谭院长与衣浩有了更多的接触之后,他也对这个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喜爱之情。
衣浩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还保留着一颗纯真的童心,这种特质在成年人中实属难得。
对于这门亲事,谭院长非常满意,他为自己的妹妹感到由衷的高兴。
他相信,凭借着衣浩的才华和能力,他们陶家将来必定能够依靠这位女婿而重振旗鼓。
作为晚辈,衣浩表现得十分谦逊有礼。他首先向谭院长行礼道:“谭院长,晚辈有礼了!”
接着,他又转向谭夫人和师母,恭敬地说道:“谭夫人、师母,晚辈给您们请安了!”
就在这时,关彤面带微笑,轻盈地挽着林霞的手臂,缓缓地走了过来。
衣浩见状,赶忙迎上前去,热情地向大家介绍道:“诸位,这位是我的父亲,这位是我的母亲,今日特来提亲。”
“为表郑重,我们还特意请来了伯父老定国公以及伯母大长公主,为我们的婚事做个见证!”
说罢,衣浩又转身指向谭府众人,继续介绍道:“阿爹、阿娘,这位是谭院长,这位是谭夫人,这位则是我师母陶夫人。”
谭府的人物关系,衣浩之前就已经详细地跟二老讲述过,所以此刻介绍起来,他们也都能对号入座,印象深刻。
林霞和衣元面带微笑,仪态端庄,落落大方地向众人打招呼:“陶夫人您好啊,谭院长、谭夫人,你们好。”
自从来到京城后,他们见识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经历也变得丰富起来,自身的气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升。
如今的他们,早已不再像初来乍到时那般胆怯,而是能够坦然面对各种场合。
毕竟,他们的亲家可是大长公主和老定国公啊!这两人在京城的地位,那可是除了皇上和亲王之外最为尊崇的了。
有如此显赫的亲家,后面再见到其他的人,自然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压力了。
就连在亲家面前都能谈笑风生,更何况是那些地位不如亲家的人呢?
在一番寒暄之后,谭夫人和陶夫人热情地邀请众人前往花厅,共同商议婚事。
当然,在小辈中,除了陶知瑶和衣浩这两个人在场外,其他的都不太方便参与其中。
关彤作为媒人,自然是要首先发言的。他的开场白说得非常得体,既表达了对两家联姻的祝福,又巧妙地引出了接下来的正题。
谭夫人对关彤十分敬重,在他面前表现得小心翼翼,还说了许多奉承的话。
接着,轮到林霞发言了。
她没有丝毫的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说明了他们的打算:“衣浩还需要参加春闱,为了不影响他的学业,我们希望将婚礼的时间定在放榜之后。”
林霞继续解释道:“我们家打算在衣浩放榜后,全家人就搬回医谷居住。到那时,如果衣浩有幸中榜,他将会有三个月的探亲假。”
“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在京城举行婚礼,之后再一同回到医谷祭祖。”
陶夫人听后,觉得这个安排非常合理,点头说道:“林安人说得很对啊!”
“明天就是除夕了,距离春闱放榜还有四五个月的时间,足够我们做充分的准备了。”
关彤也对这个计划表示赞同,他笑着说:“确实是这个道理!”
几个男人对于这门婚事都没有什么异议,毕竟在之前他们就已经对这件事情进行了快速而果断的敲定。
至于具体的成亲时间,则需要等待双方的八字合过之后再行选定。
眼见着事情已经确定下来,而此刻的时间尚早,距离饭点还有一段时间。
于是谭院长热情地邀请滕烈和衣元一同前往前院,去品尝香茗、逗弄鸟儿,享受这悠闲的时光。
与此同时,陶夫人和谭夫人则亲切地招呼着关彤和林霞,邀请她们一同前往后院,一边漫步闲谈,一边欣赏庭院中的美景。
这些家长们都非常开明,他们深知两个孩子彼此心仪,自然希望他们能够有更多独处的时间。
因此,陶夫人特意嘱咐陶知瑶带着衣浩去逛逛院子,让这对年轻人可以自由自在地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