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历史排行榜,万朝皇帝卷起来了 > 第425章 《女戒》的作者,是规范还是枷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5章 《女戒》的作者,是规范还是枷锁

“班昭的次兄班超,早年弃笔从武,投身西域战场。

他每战必克,每攻必下,率军击溃匈奴势力,稳固了大汉的边境防线,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

但为了国家安危,他在西域戍边整整三十一年,一直熬到七十岁高龄。

他的身体早已衰败不堪,行动艰难,处境苦不堪言。

‘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他归乡的念头越发强烈,却依旧被滞留万里之外的边疆。

实在没有办法,他只能辗转托付可靠之人,把请求归乡的奏疏递到皇宫。

可他‘目见故土’的愿望如同泥牛入海,整整三年过去,始终没等到朝廷的批复。”

“班昭得知兄长的境遇,急切想要帮他脱离困局。

她不顾皇权威严,写下千余字的奏疏呈给朝廷。

这封奏疏后来被世人称作传世佳作,也是一篇极具分量的政治论述,

‘所与相随时人士众,皆已物故;超年最长,今且七十,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耳目不聪明,扶杖乃能行,虽欲竭其全力,以报答天恩,迫子岁暮,犬马齿索,为之奈何?’

班昭在奏疏里的进言话语真诚恳切,对汉和帝既讲情理又摆事实,可谓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奏疏的开头提及‘赖蒙陛下神灵’,班超才能建立这般卓着功勋。

在讲述兄长忠臣良将的品性时,也极力称颂皇恩,用词朴实却能打动人心。

同时,她还详细分析召回班超的益处:班超年迈体衰,留在西域已难有作为,召他回来既能彰显朝廷对功臣的体恤,又能让新的将领接任职位,更利于边境的长久稳定,这些论述有理有据,又不失对朝廷的敬重。

最后,她着重说起兄长的健康状况,话语里满是关切,没有半分怨怼,拳拳之意却众目昭彰。

汉和帝读完这封既显君王恩德又慰劳边将的奏疏,不禁戚然动容,当即下旨召班超回京。

只是让班昭始料未及的是,班超回到家乡才刚过了一个月,就突然病逝了。

虽然悲痛,但至少班超‘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心愿还是达成了。

可对班昭来说,亲人就此阴阳相隔,实在是难以承受的伤痛。”

“然而,在后世的名声却有些好坏参半,这主要是跟她写的另一部着作——《女诫》,脱不了关系。”

看到这里,不少观众开始议论起来,

“不对吧!《女诫》明明让班昭的名气达到了顶点啊!”

“女诫?那不是女人该遵守的规矩吗?怎么会好坏参半?”

“三从四德有什么不好?女人本来就该好好伺候丈夫!”

不少人都很疑惑,尤其是男性。

他们不懂,为什么班昭为女人量身写的“行为规范”,反倒让她的名声变得“好坏参半”了呢?

视频继续直播,苏治讲解道:

“班昭丈夫曹世叔去世后,她独自拉扯家中子女长大。

由于经历过了许多普通女子没受过的苦,这也让她对子女有了更多期盼。

眼看着家里的女儿们一个个长大成人,班昭开始担心她们出嫁后,能不能在夫家好好孝顺公婆、侍奉丈夫。

于是趁空闲时写下《女诫》,想让家里的女孩们时常对照自省,规范言行。

《女诫》一共分七章,

分别是《卑弱》《夫妇》《敬顺》《妇行》《专心》《曲从》《叔妹》。

单看这些章节的名字,就能知道这是本要求女性守好本分的书。

但要是仔细读完全书就会发现,班昭宣扬的不是人人平等,而是男尊女卑的观念。

这种观念在封建时代本就扎得很深,所以当时没多少人觉得这有什么不对。”

“班昭在书里写了不少女性该承担的责任,比如操持家务、侍奉长辈等,但核心还是要求女性对夫家绝对服从。

以后世的眼光来看,这种完全丧失自我的要求,无疑是对女性极大的不公。

可在封建时代,这本书刚问世就得到很多人称赞,世家大族的女子都开始传抄研读,渐渐成了一种风气。

班昭本来只是想用来教育自己的女儿,没想到后来成了各朝各代女子的必读书,成了三从四德的规范范本。

可能她自己恐怕都想不到,她写的这本书会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竟然影响了女性的生活和地位整整一千多年。

故此,后人评价班昭时争议很大。

很多人认可她的才华、胆识和品行,但《女诫》给无数女性套上了思想枷锁,

这让她难逃‘罪人’的指责,

这也是她名声好坏参半的原因。”

“但在古代,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几乎是人人都认可的常识。

人们的观念都是在这种环境里养成的,所以班昭写出《女诫》后,不光是男人,很多女人也对她非常推崇。

用现在人的眼光去批评古人之时,其实更该先站在当时的处境去考虑,换个位置思考。”

“《汉书》编撰完成后,班昭的名气传到了妇孺皆知的地步。

在那个年代,女子能多认几本书、写几篇像样的诗文就已经很了不起了。

而班昭不仅学问渊博,还凭着不输长兄班固的才华续写史书,这在历史上还是头一回。

事实上,就算翻遍整部《二十四史》,班昭也是唯一以女性身份编撰正史的人。

班昭一生写过很多着作,可惜流传下来的很少,只有《东征赋》《为兄超求代疏》等七篇。

但就这七篇,也让后人对她赞不绝口。

比如范晔说:班昭博学高才。

赵傅评价:东观续史,赋颂并娴。

萧良有则说:班昭汉史,蔡琰胡笳。凤凰律吕,鹦鹉琵琶。”

“班昭是华夏历史上第一位女史学家,还曾担任皇后的老师。

当时后宫的妃嫔都称她‘大家’,又因丈夫姓曹,所以世称‘曹大家’。

她虽然没有上官婉儿那样大的政治权力,但在朝堂上的地位并不比上官婉儿低。

而且和上官婉儿沉迷权术不同,班昭一门心思放在学问上,不争夺名利,不玩弄权势。

班昭身上的争议其实不算多,大部分人对她的认可没什么分歧。

唯一让后世人们争论不休的,恐怕就是《女诫》到底是女性的行为规范,还是禁锢女人的枷锁了……

综上所述,班昭排在历史十大才女第三位,实至名归。”

【华夏历史十大才女第三位:史笔千秋班昭,盘点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