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76步步生莲 > 第1565章 有人做局,有人抄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565章 有人做局,有人抄底

客观的说,臧副总和柏世珍根据已知情况做出的分析和推测,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很遗憾,他们忽略了一些细节,还误判了一些情况。导致做出的判断,与现实出现了根本性的偏差……

首先,臧副总的“弹簧”理论是正确的。

之前几天媒体对李家成的唱衰,以及制造悬念,确实是为股东大会后和黄股价蹿高积蓄力量。

处心积虑的提振和黄股价,也确实是为了趁机套现。

好啦,到此为止了。

臧副总和柏世珍,唯一算是猜对的,就只有这些了。

剩下的全都是错的!

首先,曲卓掌握的和黄股份比他们以为的要多得多。

明面上,他手里只有太古、会德丰和嘉道理三家,占比百分之8.28的3726万股。外加崔俊团队收的,占比百分之1.34的603万股。

把后者摆到明面上,是因为李家诚已经猜到六七月时跟长实抢和黄散股的资本里有曲卓一份。

既然猜到了,就索性展现出一部分让他心安。

实际上呢?

梅德韦河公司不是内陆以为的,曲卓的盟友那么简单。破落户谢尔逊手里的百分之二十,压根就是替曲卓代持的。

再加上丸山幸太在小日子通过券商遥控吸入的430多万股,,曲卓总持股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三十。

崔俊和丸山幸太加一起才收了一千多万股?

九龙仓结束后,所得的资金一分为二,部分投进伦敦黄金现货市场,部分提前布局怡和。

丸山幸太低调吃进怡和控股,崔俊低调吃进置地公司。

俩人手里的一千多万股,少部分是早期趁低价时悄悄吃进的。大部分是借长实砸市做跌截胡买入的,一共也没花多少钱。

眼下金价持续蹿高,需要时以伦敦购入的黄金作抵押,随时能换取资金。

那些不重要。

重要的是,李家成手里有24.3,汇丰握着13.65的优先股,再加上曲卓手中百分之三十多一小丢丢,百分之六十八的和黄股份已经有主了。

其余的投资人、投资机构和二级市场散户掌握的股份,比内陆预估的要少的多的多。

曲卓已经提醒过大社的大领导了,后续都是盘外交易,重点压根不在二级市场。

大社领导将这句话汇报了,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或者说,内陆的“专家们”理解错了。

以为所谓的“盘外交易”,指得是庄家制造利好和恐慌操控股价,通过涨跌反复收割普通股民。归根结底,股票过手的过程,依旧需要在二级市场完成。

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曲卓所说的“盘外交易”,指的是他需要的,达成控股目的股份,已经全部提前锁定了……

怎么锁定的?

比如,早期黄埔船坞的几个小股东委托的资产操盘手詹姆斯,持有的占比百分之7.67共计3450.5万股。

之前约翰亨特替曲卓去谈,对方贪的很,开口就每股十三块,后来又降到十一块五。

要价虽然低于和黄估值,但依旧太高了。

所以,换种玩法……借出来。

借出来干嘛?

做空!

做空赚一笔只是顺带的。

真正的目的,是防止詹姆斯发现和黄情况不妙后,说服一众小股东,将持有的股票卖给其它愿意接盘的人。

等做空操作结束时,和黄应该已经在李家诚操控下,貌似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还股票时再次提出收购,大概率能比较顺利的拿下。

不卖?

问你最后一遍!

二级市场白菜价,狗都不愿意多看一眼,当你握着的是什么宝贝呢?

此时此刻,崔俊和丸山幸太也在做类似的操作。

目标是上午派出代表参加股东大会的那帮,诸如美林、所罗门兄弟、北欧投资银行、华比银行等投资机构。

那些投资机构购入和黄股票,基本都属于单纯的金融投资行为。毕竟和黄长期以来的股价都远远低于估值。

一旦和黄表现出要崩盘的趋势,他们肯定第一时间套现离场。

都不用等到借股约期到限,和黄股价一泻千里,而且完全看不到重新抬头的希望时,就可以跟对方谈借转买了。

还是那句话,二级市场多得是,我不是非从你手里买。

既然二级市场股票多得是,为什么非要从投资机构手里买?

为了不惊动二级市场……

那些代表今天离场时,为什么脸色不大好看?

因为,股东大会虽然只开了两个来小时就尘埃落定,但气氛并不算愉快。

这个“不愉快”,是李家成拜托曲卓帮忙故意营造出来的。

詹姆斯代表的几个黄埔船坞小股东,一直以来都是白人至上,反对李家诚入主是必然的。

梅德韦河集团作为明面上仅次于长实的大股东,派出的所谓代表,是汇丰的一名法务。

不能说是演戏。

得那名法务确实是代表了持股人参会,并表明态度。

并按照委托人的意思严正声明,要求李家诚入主和黄后,必须将经营重心,放在推动港口业务和实体产业的发展上。

如果只做地产操作,港口和实体业务进一步萎缩,就不再支持他……

长实、梅德韦河和自然持股人曲卓,三方合计持股超过了百分之五十。

其余持股人中,汇丰握的是优先股,可以发挥影响力,但理论上是没有投票权的。剩下的那些,就算集体反对也于事无补。

所以,李家诚成功上位是必然的。

这场股东大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投资机构代表心头蒙上一层不信任的阴霾。

同时,也给他们带来希望。

投资机构持股是为了赚钱,不论做港口实体,还是搞房地产,只要能让他们的资产升值就可以。

李家成准备对黄埔船坞旧址进行地产开发的计划,属于绝对的利好消息,让投资机构既忧心忡忡,又舍不得立马套现离场。

李家成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争取时间积蓄力量,吃下那些人手中的股份……

至于曲卓,属于顺水推舟。

地产项目的运作是需要时间的,正常来说怎么着也需要三个月以上,才能做出比较明确的预期。

他正是利用投资机构的这种判断,在空窗期内愿意把股票借出来。以此来防止被第三方半路截胡。

他凭什么“借”出股票?

用手上掌握的股票做担保,通过三菱银行和汇丰欧洲支行进行操作。

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意味着在他持有“股本”的覆盖范围之内,有百分百的归还能力。

曲卓苦恼的不是肚子太小吃不下,而是肚子太大不够吃。

詹姆斯和其他金融机构手上,加一起才有百分之二十三点七的股份,余下八点三在二级市场的散户手里。

没错,经过之前几个月长实、崔俊和丸山幸太的联手操作,眼下二级市场还在流通的和黄散股,一共也不过三千七百多万股。

也就是基数够大显不出来,实际上已经快要干了……

另一个问题。

曲卓可以用股票做抵押借股票,哪来的资金买下借到的股票呢?

理论上,做空操作后所赚到的钱,基本就能覆盖买入操作了。

理想状态下还能小有剩余,即便不理想也贴补不了几个钱……

梅宣宁在小会议室里的一句话,说的非常对——那小子一贯的甩手大掌柜。

在针对和黄的操作上,按部就班的执行就好。曲卓就算不甩手,也没什么好做的。

既不需要筹措大量资金,也不需要在二级市场反复操作。静等着李家成做局,踏踏实实的跟在后面抄底就完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