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家里不给宋大使准话,是不需要,也没必要给。
“知道”的意思是:甭管,该忙什么就忙什么。
曲卓临飞伦敦前,让赵小军把霍尔推进器和激光设备的图纸,直接送进海子里三号办公室。
这不是展示特权或是表功。
而是通过三号,将东西转交给应该接收的人或者单位。三号相当于曲卓这个“发送端”,到“接收端”之间的防火墙。
即便出现了泄密的情况,也能将被追寻到“源头”的可能性降至最低……
三号看到资料后,以为臭小子又搞到了先进的好玩意,并没有直接下发至相关单位,而是让秘书暂且归档。
毕竟再好的东西,将技术落地也是需要投入的,很可能还是不菲的投入。
所以,准备等有合适的机会,询问下钱老或者其他几位相关领域的专家,确定这些技术的价值和紧迫性。
如果是迫切需要的,就立即投入。如果并不是迫切需要的,就当做技术储备先放起来,或者先组织有关单位进行预研,等有需要时再进入实践性阶段。
没办法,缺钱。
只能先紧着急需的来。
宋大使的密电到京城时,是早晨五点多,三号在六点多点吃早饭时看到的。
他虽然不懂技术,但看关键词就知道,这是卫星相关的技术。而且,一定是非常先进的东西。
继而联想到了前两天收到的那批技术资料。
两相一参照,隐约猜到了某人的打算。
指示机要秘书给伦敦回电后,让张秘书稍晚些时候联系七机部五院的孙院长,协调下时间见一面……
67年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时,钱老点名要的孙院长,并推荐他为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后面的68年和70年,孙院长又主持制定了“尖兵一号”和“实践一号”卫星的总体方案。
76年被任命为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以东大航天专家的身份先后随团赴高卢、西德、荷兰、意呆等国的航天部门考察访问,立体的了解欧洲空间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尖端技术。
现在,为七机部总工及下属五院院长,负责东方红二号的设计工作。是国内最顶尖的运载火箭与卫星技术专家。
29号傍晚,孙院长从东方红二号项目组赶到京城。
在三号办公室内,看到了宋大使凭记忆记下的专业词汇,大致推断出了整体的构想。
看着看着,眉头就皱了起来,但谨慎的没敢妄下定论。
仔细思考权衡了一番,才开口:“全数字卫星链路……现在虽然还处于技术论证阶段,但……确实已经具备了实现的基础。
可是,这个卫星定位系统,需要通过低轨卫星组成星座,才能实现对多星测距的几何解算,反推自身位置。
想使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在实现卫星通讯的基础上,复合卫星定位功能……从现有的技术看……是很难实现的。”
三号点点头,示意张秘书拿出霍尔推进器和激光设备的技术目录。
孙院长接过资料翻到目录页,整个人就愣了一下。指尖在目录由上至下快速划过,直接跳过前面,翻到放电室通道部分。
看过技术描述后,又翻到孔径设计部分,看到电火花加工和激光微铣削技术……食指和拇指用力搓了搓。
氮化硼和二氧化硅复合材料,从技术梗概中大致可以确定,我们是具备制备能力的。
但加工设备国内没有,已知的只有汉斯杜梅尔公司和瓦尔特公司能够制造。
关键是……肯定在禁运名单里。
“看看那个激光。”三号发声。
孙院长暂且放下霍尔推进器的资料,翻看激光测距和同步设备资料……原本微微打皱的眉头缓缓舒展开。
很明显,激光设备的生产条件,我们是能够满足的。
看过两本目录,孙院长万分期待的看向三号:“只,只有这些?”
“全套资料,好几箱子呢。”三号脸上透出笑意,见孙院长还要追问,开口打断:“把资料带走,组织人手用最快的速度吃透。”
尽管孙院长心里有了一些的猜测,但依旧提醒三号:“涉及到的一些关键设备……”
“不用理会。”三号没直说,但给孙院长吃了一颗定心丸。
“好呀~”孙院长激动的轻轻拍了下手边的资料。
如果有了微米级,甚至亚微米的超精密加工技术,解决的可不止是一个霍尔推进器的孔径加工……稍微想了下可以应用的领域,孙院长激动的脑门上血管都涨了。
拿起桌上的两本目录,正准备跟张秘书去领取资料,忽然停下脚步。
看着三号,语气中隐隐透着不满的问:“我听说,计算机中心的实验室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小曲同志,什么时间能回归工作岗位?”
“哈哈~”三号笑了:“小曲去剑桥领学位证啦,大约年前能回来。”
“我跟半导体所沟通了好几次,他们……”孙院长的不满越发明显,但不好意思说太尖锐的话。
我们下一代卫星的行波管放大器、箭载计算机运算单元等很多方面,计划使用氮化镓和碳化硅材质。
这方面的设计需要半导体所、国防科大、计算机所等单位的配合。
虽然不涉及负责民用和商用研发任务的计算机中心,但需要使用计算机中心先进的实验室和某曲姓小同志。
问题是,某曲姓小同志成天到晚的抓不招人,半导体所似乎也不甚着急,把孙院长急的呀,恨不得一天催八遍。但很多事涉及纪律,没法问也没法催。
“半导体所不急,是因为他们心里有数。”三号依旧笑呵呵的:“就小曲那性格,一旦进入工作状态,全世界都要跟着他的节奏跑。你呀……还是先把其它项目做扎实,省得到时候跟不上节奏。
跟你讲,那小子发起脾气,可不管你孙大院长是不是老前辈。”
“……”孙院长神情发怔,腮帮子微不可察的抽了抽。
这一刻,他脑子里想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是半导体所那老几位……言语和态度跟此刻的三号一模一样。不急不缓的同时,也在提醒他加紧其它项目组的进度,省的到时候跟不上节奏。
他也听说过一些,向量机算计项目和R-1计算机研发时的一些“轶事”。
还有新一代通用型计算机,五院是有人参加的,只用了一百天就完成了从设计到初期验证。
那效率,都不能用“快”来形容。
全程两百来号主力研发人员,被赶鸭子似的“拖着跑”。
继而想到了去年年底时,接收的那批关于欧美卫星技术的详细资料。和随后上面将“331工程”和配套的“cZ-3”项目优先级提前……
脑子里灵光一现,又想到了去年早些时候钱老忽然提出的,基于老美子午仪系统的思路,发展我们自己的卫星定位系统的构想。
思路兜了一圈儿,落回刚才三号给他看的那个,技术上不可能实现的,基于同步轨道卫星,实现的卫星定位的……含糊残缺的构思资料。
他隐隐的感觉到了,这里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内在关联,但明智的没有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