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76步步生莲 > 第1701章 时代的馈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猜猜这一版现在值多少钱

80 版猴票(志号 t.46《庚申年》)

黄永玉原画,邵柏林设计,姜伟杰雕刻,是49后第一枚生肖邮票,被誉为“金猴”或“猴票之王”。

原计划发行八百万枚,后缩减至五百万枚,最终因印刷技术限制,实际成品仅四百四十余万枚。

听起来好像很多,但发行时邮票就是邮票,大多数都被用于日常邮寄消耗。

若干年后实际流通量不足百万枚,全新品仅占存世量百分之十左右,绝大部分藏家手中,整版极为罕见。

所以,才有了汉口邮局秦先生工当年用三个月工资购买了15版,2000年出售5版换得两套房的故事。

秦先生不是集邮爱好者,也不知道那玩意未来会很值钱。他的情况不是个例,都是无奈之举。

邮局有经济指标,任务下到小单位,单位再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

秦先生所在邮局要求每个人必须卖出十五版,完不成任务不但要挨批评,还要扣工资。

卖不出去咋整?

只能自己花钱买下呗。

一枚八分,一版八十枚,就是六块四。

十五版九十六,正经是普通工人三个月的工资呢。

秦先生不是个例,汉口也不是个例。

街道柳主任媳妇在邮局上班,不但自己有任务,还额外背负了一份领导的嘱托:大家都不宽裕,你家里老柳在街道上班,认不认识平日里寄信多的单位?

邮票又不过期,买一批存着慢慢用,帮助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志分担点压力……

柳主任能咋办,厚着面皮管片儿里问呗……

派出所、菁华学校、戏剧学院……还有基金会。

基金会这种时下还没有明确定义,公不公私不私的单位,与现有体制不兼容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实际运行起来麻烦事不少。

别看都是些小事,但小事也是需要解决的。总不能啥问题都向上反映,让上面往下打招呼吧。

街道和派出所在权责范围内帮了不少忙呢。

平日里因为公事“化缘”是一码事,柳主任头回因为私事开口,徐晓燕肯定得给面子。

基金会日常往各地的信件往来确实多,信件又是眼下这年头人们的联系沟通最主要的手段,于公于私都能用得上。

没怎么犹豫,就说:有多少完不成的指标就都送来吧……

在徐晓燕想来,一家邮局虽说有几十号人,不能说人人都困难呀。领导工资高,起个表率作用多买点。职工之间互帮互助一下,窗口再卖一些,剩下个几十版实在没招儿了,基金会花上几百块钱买下来慢慢用呗。

老柳也是一样的想法,寻思着欠几份人情不如欠一份,就没麻烦其它几家。

告诉媳妇:你们先自己想招儿,临秋末晚实在完不成的指标的部分,就基金会去吧。

老柳和徐晓燕都没想到,邮局的那位领导是真不客气。

主要是老柳媳妇有点傻实在。

领导问她,那是个啥单位,她说不大清楚。只知道那个单位挺有钱,逢年过节发福利是,给街道和派出所都带份儿。年前买了两千只灯笼送给街道,给整个南锣鼓巷十六条胡同家家户户都挂上了。

邮局领导一听……这是碰上个大财主呀!

压得全局上下愁云惨淡的任务解决了,心气儿也上来了,准备争个第一,抢个先进。

照着两千只灯笼的价儿来,今天上午邮票正式开售后,亲自带着老柳媳妇和四整包足足四百版邮票,外加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拜访基金会……

徐晓燕闹了个哭笑不得,看着老柳媳妇尴尬的模样,没说什么。只是签单子时念叨了一句:挺好,后面好些年都不用买邮票了。

潜台词:就这一次,没下回了。

等人走后,拆开一包……侧坐的金丝猴手持寿桃,双目圆睁神态机灵,黑色毛发根根鲜明。大红的背景带着“满天星”网纹,瞅着又漂亮又喜庆。

三万两千枚呢,单位公用能用到猴年……能用到下个猴年去。

这年头不兴发红包,就一人发一版,图个喜庆吧……

加了香油、黄酱、姜末的猪油渣韭菜馅饺子鲜香多汁,白菜蜇头还加了海米和粉条的凉菜脆爽解腻,一整天没正经吃饭的曲某人,跟老黎干了两小盅后闷头一顿吃,撑的五饱六饱。

快十二点出去看放花时被动的腆着肚子,慢悠悠的踱步,活脱像是个领导……

鞭炮没少买,足足放了半个多小时。

主要是对于基金会职工们的收入水平来讲,是真的便宜。

每家每户除了凭副食本,在副食店的临时烟花柜台买两串二百响的鞭和五个小礼花,还能去西单菜市场开的鞭炮专区花钱不限量的买。

小孩玩的小鞭儿一百响的一毛五,五百响的大地红八毛。单筒单响的大礼花一个两分五,火炬花(魔术弹)一根三分钱。

“炮打灯儿” “太平花”之类的中小型烟花,最贵的一个也也才五毛钱。

家家户户少说买上四五块钱的,基金会还买了两百块钱的大鞭和一百块钱的大花,在胡同里噼噼啪啪的好一阵放,把周围胡同的住户都吸引来了。

曲某人折腾了一天,疲乏的厉害。又吃的太饱,格外的困。

硬挺着过了十二点,跟一大帮人闹闹哄哄的互道了过年好,悄没声的拽着同样累到强打精神的傻媳妇回家。

草草的冲了个澡,叮叮当当的上床睡觉……

乔小雨听了她老娘的交代,本来还打算跟掌柜的盘一盘去年家里的工资收入和开销,还有后面四天要走动拜年的安排。

看男人累的都睁不开眼了,她自己也累的身上一点劲儿都没有,把记账的本本和大事小情抛脑后……睡觉。

感觉才睡了没一会儿,就听着有人轻轻敲窗。

是曲素梅,提醒收拾收拾去雍和宫。

乔小雨强睁开眼看表,才将将四点。

要不怎么叫“超自然力量嘛”,想起来还有“正事”呢,瞬间就不困了。

一个人放轻动作起床,怕吵着某人,去餐厅里的大洗手间洗漱。

想着昨晚小姑的叮嘱,雪花膏都没抹,蹑手蹑脚的找了身素色衣服穿上出门。

没叫某人。

厅级干部呢,被认识人看到了影响不好……

小雨妹妹不是个例,同样没睡几个小时的曲静、陈嘉慧和曲素梅姐俩也一样。

五个女人挤进夜班司机早就热好发动机的皇冠里,做贼似出发,奔东城区76年从红日北路恢复了历史地名的雍和宫大街……

雍和宫

五点钟这个点儿,是何老秘书好容易“协调”出来的。

没错,需要“协调”。

从去年文保修复大体完成,十八名专业人士到位。随着消息悄没声的在小范围内传播,有心体验下民风民俗的人就没断过。

平日里好安排,大年初一这个“扎堆”的特殊时间点,多少有点麻烦。

主要是都想低调,熟不熟的也不愿跟其他人打照面,时间表正经不大好排。

从过完零点就开始了,短的二十分钟,长的半个小时,中间还得空出十分钟左右间隔开出门和进门……

五点钟到六点半,是专业人士的早课和早饭时间。

弯省友人一点小小的要求,肯定得满足呀。就给雍和宫的负责人打了通电话。让那边的专业人士克服克服困难,工作上灵活一些,稍微加一加班……

甭管灵活还是加班,跟曲某人没关系。

一觉儿搂到了快八点,被媳妇叫醒了……

从80年开始,正式恢复了中断了多年的春节假期。

按照49时的规定,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三三天假。

初二17号是周天,初四补休一天。加一起从16号到19号一共休四天。

说是休四天,基本不得清闲。

乔小雨在老乔的谆谆教导和曲秀梅的帮助下,规划的满满当当……

初一大人们都忙,主要拜访曲某人的长辈和叔叔们,大王先生、师父、林老太太、黄所长、魏丰娃、杜佳杰、刘长河等等,外加一个王世襄王老爷子。

加一起十好几位呢,一天走下来紧打紧的。

初二曾老太太、杨老头儿、刘老、老高、方院长……对没错,有杨老头儿。

初三是重头戏,上午去米粮胡同和海子里的几家拜年,中午在老太太那吃饭,下午……小两口双回门,去北新仓吃晚饭。

初四不用出门,但也不闲着,等着别人上门来拜年。

正经不少人早早就打招呼,过年时来拜访曲大主任呢。

一个个都是有头有面的,正主不在家,乔小雨拿不准哪些能应下,哪些不能应。

曲秀梅帮着参谋,拿不住的就含糊其辞,说不知道某人过年能不能回来,也不知道能待几天,都有什么安排……总之,先拖着。

有些实在没法拒绝,就给安排到初四了。

比如,北大的半导体系吴主任,软件工程系的徐主任,还有跟着凑热闹的单逸飞,这波就没法拒绝。

来给曲副教授送聘书的,咋拒绝呀?

还有清华、农校等几所海天基金捐了礼堂的高校,也都派人来拜年。

曹迅也早早的打了电话……好歹分局副局长呢,还帮过那么多忙,也不好拒绝。

除了认识的,还有不认识,但同样没法拒绝的。

比如,建行的副行长。

建行去年真真的跟着曲某人沾了大光啦,但好歹是副部级衙门,行长怎么着也得讲点体面,就派了个跟曲大主任平级的副行长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