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76步步生莲 > 第1722章 小老六很厉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曲某人在弯省微电子和半导体圈子里,已经非常出名了。

不是因为之前他“指点”过示范工厂,而是因为他夏天在剑桥连着放出一串炸雷后,欧美各大学术期刊短时间内密出现了以他名字发表的,和从他搞出的成果延伸出的论文和学术文章。

连带着,早前内陆公家投出的大批论文也被关联,并挖掘了出来。

怎么还得关联呢?

名字不一样。

内陆投出的论文和文章,曲卓的署名是“hongqi qu”,剑桥发出的署名是“Jeremy tsu”。俩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名字,如果不是有知情人点破,一时半会儿还真就没人能联系起来。

搞学术的,其它都是虚的,只有ScI、EI才能代表硬实力。

很明显,曲某人的硬实力已经足够硬了。

起码在弯省地界,他所取得的成就,足以让所有从业人士在放下矜持的同时,忽略掉他的年龄……

曲卓刚来那天在物理研究所讲座时,想提问的可不止是陈良基。只是当时曲卓急着回家吃饭,没给大家机会。

陈良基一开口,其他人也憋不住了。

距离午饭还有一段时间,在吴重雄教授的提议下,一众人去了研究所会议室。

说好了的参观,原地变成了座谈会。

说是座谈会,但全程都是一帮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在发问,或是以探讨的语气提问。

微电子、半导体,六个字就能概括的东西。但如果扩展开,分支何其多。

一个本科生,即便是学硬件的,编程也肯定懂一些。

但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从略懂到精通,中间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就像学医的,脑科专家大概率对癌症只了解个大概。心脏领域的权威,遇到眼科问题直接麻爪。

七八个人轮番发问,真心请教也好,多少透着几分刁难也罢,曲某人全程侃侃而谈,从半导体理论到集成电路设计,再到刻蚀工艺和程序语言……

如果忽略掉年龄,简直就是一位大学教授坐在那里,不紧不慢轻松写意信手拈来的,应付一群求知欲旺盛的小朋友。

曲忠禹和曲久伫坐在那,虽然跟鸭子听雷似的,但一个美的不行,一个惊诧的不行。

美的那个自然是曲忠禹。

老头子虽然听不懂,但看的非常明白,越发认定自家乖仔真有了不得的大学问。弯省这个小破岛上的所谓专家教授,在他面前根本就不够看。

都不是差着档次那么简单,简直就是天地之分。

嗯,美~

曲久伫是真的惊了,他知道小老六除了做生意厉害,科学上也厉害。但真没想到,会厉害到这种程度。

会议室里还有一位叫施敏的教授,同样诧异到不行。

而且,比曲久伫要诧异的多得多的多。

曲久伫完全听不懂,全凭观察到的情况做出判断。

施敏作为一名真正的,且有成就的“专业人士”,简直可以用难以置信来形容。

施敏还是很有点真才实学的,36年生人,57年毕业于弯大学电机系,60 年获华盛顿大学电机硕士学位,63 年师从半导体器件先驱 John moll 教授,获斯坦福大学电机博士学位。

随后进入贝尔实验室工作。

67 年,他与南盲肠裔姜大元在午餐时受三明治结构启发,提出在 moSFEt 栅极中插入 “浮栅”的构想,共同发明了浮栅晶体管。

69 年,出版了《半导体元件物理学》,系统的阐述了半导体器件的物理机制与设计方法,在后面很长很长的时间里,都是全球高校的经典教材……

弯省为促进学科发展,国科会搞了个 “海外学者返台讲学计划”,邀请海外工作的弯裔科学家定期回来给各高校授课,施敏就是其中之一。

趁着春节回来过年,多滞留了一段时间,计划等高校寒假结束开学后,给弯大学子们上几堂课……

是不是在介绍中,看到了眼熟的东西?

浮栅晶体管。

没错,曲卓给史蒂夫列的第一批需要收购的技术清单里,就有“浮栅晶体管”。

这项技术被发明出来后,很长一段时间并没有被重视。直到小日子电工实验室的 Yasuo tarui 等人,在72年提出“电可擦除”的概念。

77 年贝尔实验室的 Frank wanlass 团队进一步优化了浮栅结构,解决了EpRom 需紫外线擦除的痛点,首次实现完全电擦写的存储单元。

但容量仅有几百位(bit),且擦写速度非常慢,只能算是完成了EEpRom的雏形。

一位等于八分之一个字节,几十个字节的存储量好干嘛呀。

容量小,成本高,速度还慢,擦写虽然摆脱了紫外线,但依旧需要外部编程器,几乎不具备实用价值……被扔到了一边。

贝尔实验室虽然不能算作纯粹的商业实验室,但时间进入七十年代中后期,正在面临预算紧缩的压力。

只要钱给到位,很高兴授权一些价值不大的成果,以回收浪费掉的科研经费。

以至于史蒂夫没费太大的力气,就把技术搞到手了……

有了授权,曲卓通过集成振荡器和电容电路,实现了无需外部编程器的板上擦写,搞定了全功能EEpRom 芯片。

又通过将源极和漏极分别并联在地址线和数据线上,使每个单元可被独立寻址,且可以同步擦除多个存储单元,大幅提升效率。

对,就是NoR Flash。

并将其作为大型游戏机和计算机bios的存储单元……

看着侃侃而谈的曲卓,施敏惊诧过后,心里开始止不住的泛酸。

他一直待在老美那边,接触的信息源比弯省这边同行要宽广太多了。

他知道曲卓,不止是通过各类论文和内陆异军突起的计算机产业,还因为NoR Flash。

贝尔实验室在NoR Flash专利进入公示期后,就第一时间关注到了……如常明显的侵权,怎么可能看不到。

可法务团队仔细研读了专利背书资料后,情况有点尴尬。专利提请方blizzard Entertainment 公司,与tech Unicorn公司有专利共享协议。

而tech Unicorn公司在早些时候,买下了贝尔实验室相关基础专利的完整授权。

结合情况很容易就能分析出,blizzard Entertainment 公司的科研团队,明显很早之前就有了成果。那直到tech Unicorn公司拿下了基础专利才公布出来。

然后,双方共享这一成果所带来的收益。

不,压根就没公布。

申请完专利就没动静了。

如此重要的成果,居然仅仅是申请专利,没有向学术界正式公布……就很匪夷所思。

搞定NoR Flash的技术团队,只在乎利,不在乎名吗?

贝尔实验室的人觉得很难理解,继而怀疑这里面一定有某种不能对人言的秘密。

甭管处于什么心态,将这一不正常的情况向cIA进行了反馈。

得到的答案却是:经过调查,并没有发现可疑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