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76步步生莲 > 第1860章 先排排坐,再分果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60章 先排排坐,再分果果

曲卓交代的事,虽然时间上不是很紧张,但从物色人手到组织实施,都需要秘密进行。

还是计划中套计划,略显复杂。

谢尔逊认真的听了安排,充分领会要点和意义后,生出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下午主要是和戴英各方讨论卫星制造、发射、科研网络的搭建;电视转播和通讯的商业计划;第二阶段极地卫星的组网完善,以及第三阶段的卫星定位系统的展开预期。

霍佳宁,戴安娜、夏洛特和司力达派给的bE特聘专业律师共同参加。

这四个人需要详细了解整体方案和后续计划,并与戴英方面取得默契,参加后续与高卢人的正式谈判……

虽然大基调已经定下,但正式谈判时资金和技术投入,权益与利益分配等一系列细则走下来,是非常繁琐的。

尤其是第一阶段的合作确定后,从第二阶段开始,意呆和汉斯大概率会加入进来。东大有可能会加入进来,也可能是第三阶段才会加入。

所以,第一阶段的权益与利益分配只是暂时的。要提前做好约定,三方暂时持有多少权益,引入更多合伙人后各自要让出多少。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后,又将获得什么。

简单的的讲——先搭餐桌,并确立主导位置。随后接纳更多人上桌,大家一起将盘子做大……

下午与戴英各方的“内部会议”结束,确定好基调,后面的三方谈判曲卓就不参加了。争取半个月内达成协议,最后在签约仪式上露个脸,签个字就算完活儿。

中间这段时间干嘛呢?

之前大卫提替m15高层与曲卓沟通,他要带领英国佬的技术人员搞一套不同于内陆的,独立的网络监控系统和数据加密协议。

后者曲卓只教学,具体编码由英国佬独立完成……

九号,曲卓带着霍建宁去了温莎的b实验室。

按照上次曲卓来时给出的完善与扩展构架,一号工程机已经进入了稳定运行阶段,此刻正在对“悟空”进行国际象棋训练。

具体训练方式是,通过b实验室到剑桥的专线网络,与剑桥的两台国际象棋专用计算机连接。剑桥那边不断有各种棋力的人与“悟空”下棋,以此来获取训练数据。

与人工智能对弈,眼下是剑桥最“时尚”的娱乐活动,专用机房内每天都排满了人,从教授到学生,还有外界慕名而来的人络绎不绝,以至于需要排号。

校外来访者至少需要提前三天预约,然后等候通知。

牛津的网络马上就要通了,到时也会拿出两台计算机参与进“国际象棋大师”训练计划。

英国佬干点什么事儿,尤其是涉及到公共施工,真特娘的磨叽…

人工智能项目主要由艾兹格负责,其他人没闲着,正在根据一号机积累的经验搭建二号机,随后是两台原型机的组网测试。

后面还有三台联机测试和五台联机测试。

等五台算力单元组成一个算力群组后,还会开展一些人工智能以外的应用测试,及搭建配套的软件环境。

毕竟,那么庞大的算力集群加上强大的系统工具和开发工具,只用来做人工智能训练实在太浪费了……

“放心,你们需要的芯片组正在赶工,最快下周就能起运。”项目讨论会后,曲卓给出承诺。

“依旧是三微米和四微米制程吗?”曲卓的便宜大师兄大卫·惠勒有些不甘的问。

“是的,不过不要急……”曲卓稍稍停顿卖了下关子,才笑呵呵的说:“bE正在与尼康和Ibm协商专利置换。完成后我们将会拥有,能够加工现今世界上最高制程的电子束光刻机。”

“有多高?”牛津的詹妮弗兴奋的问。

“至少一微米制程,也许是五百纳米。”

“哇喔~~”

一阵惊呼声响起。

b实验室的几组人,即便不涉足集成电路专业的学者,也知道更高的制程,对于芯片意味着什么。

负责供电单元管理和散热系统的扬·埃维茨,一直在酝酿和等待机会,见契机忽然出现,顺势提出:“曲,我想,你应该关注一下超导技术。”

“超导?”曲卓挑眉,恍然:“你是说功耗?”

“是的。”扬·埃维茨点头:“我计算过,如果引入超导技术,算力集群的功耗能够降低百分之十到十五,发热量至少降低百分之三十。”

“超导冷媒成本太高了。”曲卓发出质疑:“而且,搭建超导系统会极大的增加基础成本,运维成本和工程复杂度也会相应提高。”

“曲,你说的是低温超导。”扬·埃维茨示意搭档阿奇·坎贝尔:“我和坎贝尔的努力方向是高温超导。而且,我们已经有了明确的方向。”

“是的。”阿奇·坎贝尔点头:“我和扬经过过去几个月的沉淀,重新梳理了一遍思路……”

俩人之前在剑桥做超导项目,因为推进受阻迟迟没有成果,导致经费削减项目停滞。正郁闷时,在莫里斯教授的建议下,加入b实验室的算力集群项目。

一方面是科学家也需要生活,不介意赚点外快。一方面是盯准了东方曲这头大肥羊,试着能不能薅点经费,以继续推进研究……

曲卓听到“高温超导”和“低温超导”这两个词,脑子里仿佛有一道电光划过。

他知道那玩意,一项诺奖成就。不止单纯的获得诺奖,特别之处在于头一年发布成果,第二年就得奖了。

因为意义太大,属于不给发个奖都说不过去的那种。

转瞬间搜刮脑子里的相关资料,首先确定还没有高温超导相关成果获得诺奖。

随后确定,除非是近几个月内出现的成果,去年以前超导技术最新的成果,是73年的铌锗合金,属于金属超导范畴。

记忆中关于高温超导的内容有什么?

铜基、铁基……陶瓷材料?

搜刮知识储备,60年代末主流观点将氧化物陶瓷材料划定为“不可能超导”的范畴。

铜基陶瓷材料……等等,等等……上大学时有人吹嘘老美的超导技术多牛波一,后来得知那玩意只是参数好看,结构并不稳定,无法长期稳定运行。

是……汞?

汞基铜基?

不对不对不对……

从头捋顺,陶瓷材料分两种,传统陶瓷和先进陶瓷。先进陶瓷中的功能陶瓷……化学组成分类是氧化物陶瓷。

知道了,应该是汞基铜氧化物陶瓷材料。

汞基铜氧化物?

制备应该使用高温烧结的固态反应法。

原料……氧化汞、碳酸钡、碳酸钙和氧化铜?

无所谓,只要确定是氧化物陶瓷材料就行。元素周期表就那么大,无非是不同组合的穷举实验呗。

现实中投入巨大,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哥们有“挂”。

搭建起工程环境慢慢来呗,半个馒头一杯水就够“琢磨”小半天的。

光琢磨没用,需要收集不少素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