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城的清晨,薄雾如纱,阳光穿透雾气,在古老的街道上铺满了碎金般的光辉。这座繁华的古城,此刻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之中。然而,在城南一个冷清的街角,一处破落的摊位却与这份安宁格格不入。摊主,正是昔日的三界战神——杨戬。
封神大战的荣光早已褪尽。为救外甥沉香,他天眼受创,神力大减,昔日威震寰宇的二郎真君,如今只得流落人间,以摆摊算卦度日,尝尽世事沧桑。
破旧的布幡在晨风中猎猎作响,上书“神卦先知,洞察乾坤”,字迹斑驳却仍透着一丝残存的锐气。杨戬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长袍,面容憔悴,唯有一双鹰隼般的眼眸锐利如初,只是眉宇间锁着化不开的愁苦与落寞。哮天犬安静地伏在他脚边,仿佛也敛去了往日的锋芒。
“杨先生,”一个驻足的行人带着几分好奇开口,“听闻您当年叱咤风云,怎会……落得这般光景?”
杨戬嘴角牵起一丝微不可察的弧度,手抚过哮天犬的脊背,目光投向渺远的虚空:“世事如棋,乾坤莫测。荣辱兴衰,皆是造化弄人罢了。”
话音未落,一阵急促而慌乱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一位衣着华贵却面色苍白的年轻女子奔至摊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泣不成声:“先生!求先生救命!家中夜夜遭妖物侵扰,父亲病重不起,小女子玉玲实在……实在走投无路了!”她是城中富商之女,此刻的惊惶无助,早已盖过了平日的矜持。
杨戬的目光落在玉玲身上,那哀戚与绝望触动了他心底沉寂已久的弦。他轻叹一声,那叹息仿佛承载了千钧重担:“起来吧。斩妖除魔,乃吾辈本分。纵使落魄,手中三尖两刃枪……也未曾真正蒙尘。”
玉玲眼中燃起希望,慌忙起身引路。踏进玉府,一股阴寒刺骨的不祥之气扑面而来,府邸深处隐隐传来令人心悸的呜咽。杨戬眉心微蹙,指掐法诀,额间一道黯淡的裂痕骤然亮起微光——那是他受损的天眼。神光扫视之处,妖氛无所遁形。
“果然。”他声音低沉,透着冰冷的杀伐之气,“一只修炼数百年的妖狐,借夜色为屏障,吸食生魂精魄。”
他令玉玲取来朱砂黄纸,提笔蘸墨,笔走龙蛇间,一张蕴含沛然正气的驱妖符跃然纸上。符箓贴上府门刹那,金光暴涨,如烈阳融雪!府内阴气瞬间被涤荡一空,一声凄厉的狐啸自虚空传来,随即消散无踪,府邸重归宁静祥和。
“先生大恩,玉玲粉身难报!”玉玲感激涕零,深深叩拜。
杨戬扶起她,神色淡然,那丝悲悯已隐入眼底:“分内之事,不必挂怀。”言罢,他转身离去,青衫背影在玉玲含泪的崇敬目光中渐行渐远。
回到冷清的卦摊,喧嚣的人声仿佛隔着一层水幕。杨戬枯坐摊后,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那串冰冷的佛珠。方才短暂的出手,像投入死水的一颗石子,激起了深藏心底的波澜。昔日金戈铁马、号令天兵的辉煌,与战友同袍并肩浴血的豪情,还有……那场改变一切、让他坠入凡尘的惨烈大战……一幕幕在眼前翻涌。
“这……便是我的归途么?”他对着虚空低语,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眼底深处的不甘如火星般一闪而灭。
暮色四合,长安华灯初上。就在灯火阑珊处,一个苍老而熟悉的声音穿透喧嚣,清晰地在他耳畔响起:
“二郎真君,何至于此?”
杨戬猛然抬头。摊位前,一位须发皆白、衣衫虽旧却难掩仙风道骨的老者正含笑望着他。竟是太白金星!
“星君?!”杨戬难掩震惊,霍然起身,“您怎会下界至此?”
太白金星捋须微笑,目光温润如昔:“听闻故友流落人间,特来探望。真君风采,纵经劫波,亦难掩其华。”
“风采?”杨戬苦笑,自嘲地扫过破旧的卦摊,“星君莫要取笑,如今不过一介凡俗卜者,苟延残喘罢了。”
“非也。”太白金星摇头,目光如炬,直视杨戬眼底,“天眼有瑕,神躯有损,然真君胸中那颗伏魔卫道、傲视群伦的英雄之心,何曾损过半分?只要此心不灭,何愁不能……东山再起?”
“东山再起……” 杨戬浑身一震,这四个字如同惊雷在他死寂的心湖中炸响。他凝视着太白金星深邃的眼眸,过往的峥嵘与眼前的困顿激烈碰撞,迷茫与一丝久违的悸动在胸中交织翻腾。
长安城的夜色愈发深沉,星河璀璨,仿佛在无声地低语着古老而宏大的天命。杨戬仰首望天,那深藏的不屈之火,终于开始艰难地挣脱灰烬的束缚。
数日后,长安城南的街市依旧喧闹。杨戬的卦摊前,行人匆匆。他静坐如石,目光穿透人群,似在等待,又似在追忆。
一个沉稳有力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停在了摊前。来人身材魁梧,面容刚毅,道袍虽旧却一尘不染,周身萦绕着山岳般的厚重气息。
“杨戬兄,别来无恙乎?”
杨戬循声望去,眼中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玉鼎真人?!”他猛地站起,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当真是你!终南山一别,恍如隔世!”
玉鼎真人上前,用力拍了拍杨戬的肩膀,朗声笑道:“正是贫道!师尊常念及兄台,言道若兄能勘破心中藩篱,重归仙途,指日可待。今日一见,兄之精气神韵,果有复苏之象!”
杨戬闻言,心头百感交集,紧握对方之手,喟然长叹:“玉鼎兄……重返仙界?谈何容易!这一身修为,这天眼之伤……”
玉鼎真人敛了笑意,正色道:“杨戬兄,你我修行之人,岂不知否极泰来,枯木逢春之理?一时困顿,何足道哉!你之心志未颓,道基犹存,此乃根本!天眼之损,未必无药可医;法力之失,亦非不可重聚!”
杨戬眼中挣扎之色更浓,沉默如铅。
恰在此时,那熟悉的身影再次悄然而至,正是太白金星。他慈和的目光扫过二人:“故友重逢,可喜可贺。然何故愁云满面?”
杨戬与玉鼎真人连忙施礼。太白金星摆摆手,看向杨戬,语带玄机:“杨戬,你之沉浮,看似劫数,焉知非是破茧之机?天意如织,莫要辜负了这番……磨砺。”
“星君是说……此乃命中注定?”杨戬愕然追问。
太白金星但笑不语,只留下一句:“信己之力,顺天之数,前路自明。”言毕,身影如烟般淡去。
“杨戬兄……”玉鼎真人待太白金星离去,目光灼灼,“星君所言极是。破局之机,或在眼前。”
杨戬沉默良久,胸中郁结的不甘与太白金星的点拨、玉鼎真人的鼓舞激烈碰撞。终于,他猛地抬头,眼中熄灭已久的火焰轰然复燃,斩钉截铁道:“玉鼎兄,是我执迷了!沉沦非我杨戬之命!此身此志,当再战乾坤!”
玉鼎真人眼中闪过欣慰:“好!这才是我认识的二郎真君!贫道闻得终南山深处,隐居着一位云中子前辈,精研修复本源、疗愈道伤之法,于兄台之症或有奇效。你我何不即刻动身,前往求教?”
“云中子前辈?”杨戬精神大振,“事不宜迟,我们这就启程!”
二人收拾行囊,辞别长安。前路崎岖,山高水长。他们跋涉于险峰幽谷,共御风雨,同斩妖邪。一路扶持砥砺间,昔日同门之情愈发醇厚。杨戬沉寂的血脉,也在一次次并肩战斗中,悄然复苏着力量。
终南山巍峨的身影终于矗立眼前。千峰叠翠,万壑生烟。流泉飞瀑如银练垂落,奇花瑶草点缀林间,氤氲的灵气几乎凝成实质。山风过处,松涛阵阵,恍若仙乐纶音。
杨戬与玉鼎真人驻足山脚,仰望那直插云霄的群峰,感受着扑面而来的浩瀚清气与天地道韵,胸中激荡着敬畏与新生般的希望。
“终南山……”杨戬深吸一口沁人心脾的灵气,喃喃道。
“正是!”玉鼎真人目光灼灼,“此地,便是你我重塑道基,再启征途的起点!”
苍翠的竹林掩映着蜿蜒小径,沙沙竹语似在低吟。杨戬与玉鼎真人相视颔首,毅然踏入了这片隔绝尘嚣的灵秀之地,身影渐渐没入苍茫山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