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吉菩萨端坐于小须弥山道场之中,周身散发出柔和金光。手中持着一柄宝杖,名为飞龙宝杖,身旁伏着一颗定风神珠。这日,菩萨正在参禅入定,忽忆起自己得道前的因缘。
原来灵吉菩萨并非天生神圣,前世曾是一位名叫慧明的修行者,居于南瞻部洲一处山林中,日夜诵读经卷,期盼有朝一日能悟得正法。
某年大旱,山中溪流干涸,草木枯萎。慧明不忍见生灵受苦,发愿若不能求来甘霖,宁愿自身化为清泉。他三步一拜,九步一叩,向西方而行,历经七七四十九日,唇干裂,肤晒伤,仍不停歇。
至第五十日,慧明昏倒在路上。朦胧中见一老者走来,问道:“你为一山生灵舍命求雨,可曾想过自己修行功果可能因此中断?”
慧明气息微弱地回答:“若见苦不救,修得长生何用?”
老者点头,化出原形,竟是文殊菩萨。文殊道:“你心有慈悲,合该得道。”遂指点他前往灵山听如来讲法。
慧明历经千辛万苦抵达灵山,听如来讲《妙法莲华经》,当听到“若人发菩提心,为一切众生作依怙者,当得成佛”时,豁然开悟,顶上现出光明。如来赐名“灵吉”,意为“灵山听法,吉祥如意”,并授记他将成为掌管风向、助众生渡过难关的菩萨。
如来道:“北方有黄风怪,常起恶风,毁人庄稼,伤人性命。你当往降伏,救度众生。”
灵吉菩萨领旨,驾云至北地,果见黄风大作,飞沙走石。那黄风怪原是灵山脚下得道的貂鼠,偷吃了琉璃盏内的清油,怕金刚拿它,逃到下界为妖。
菩萨现出法身,高百丈,手持如来所赐飞龙宝杖。那宝杖化为八爪金龙,张牙舞爪,一把抓住黄风怪。黄风怪急呼:“菩萨饶命!我愿改过迁善。”
菩萨慈悲,不伤其性命,只道:“你本有灵性,何故为祸人间?我今为你授三皈五戒,今后在我道场修行,将功赎罪。”黄风怪叩首受戒,从此跟随菩萨左右。
如来又赐定风珠予灵吉菩萨。此珠非凡,能定八方来风,救危难于顷刻。
数百年后,东土大唐有取经人玄奘西行求法。途经八百里黄风岭时,那黄风怪旧部闻得唐僧肉可长生不老,遂起歹心,掳走唐僧。孙悟空与妖怪相斗,不敌那漫天黄风,被迷了火眼金睛。
正危急时,太白金星指点悟空:“唯有小须弥山灵吉菩萨可降此风。”
悟空一个筋斗云寻至菩萨道场,见菩萨正在讲堂为众说法:“风有八种,恶风起于贪念,善风生于慈悲。以定慧之心,可转恶风为清风...”
菩萨知悟空来意,即取定风珠与飞龙宝杖,随之前往。至黄风岭,妖风正狂,菩萨将定风珠抛向空中,顿时风止沙落,天地清明。又掷出飞龙宝杖,化为金龙,擒住妖怪。
菩萨对悟空道:“大圣,此怪原是黄风旧部,我当年慈悲放过主怪,却未想到余孽仍在此为祸。可见度化非一时之功,须持之以恒。”遂将妖怪带回道场教化。
后唐僧师徒行至火焰山,被千里烈焰所阻。悟空借得芭蕉扇,却扇火愈旺,几乎伤身。正无奈时,忽见祥云自西来,灵吉菩萨现于云端。
“大圣莫慌,此乃八卦炉中真火,非寻常之风可灭。我以定风珠助你,可使风力集中不散,一举灭火。”菩萨将定风珠置于扇上,悟空再扇,果起清风,渐渐雨落,火焰熄灭。
唐僧合十礼谢:“感恩菩萨屡次相助。”
菩萨还礼:“三藏不必客气。风火本是同源,心静自然凉。取经之路看似降妖伏魔,实则降伏心魔。望诸位保持初心,终得正果。”
临别时,菩萨又言:“前路尚有风浪,记住:以定慧之心面对,则八风不起,万境自如。”言毕驾云而去。
此后,灵吉菩萨仍居小须弥山,时常讲法。有求风调雨顺者,只要诚心祈祷,菩萨必以神通相助。遇有迷失方向的旅人,往往会在风中得菩萨指引,化险为夷。
人间遂流传一句话:“心有灵吉,八风不动。”谓只要内心安定,外境如何变幻,皆能如如不动,自在安然。
而灵吉菩萨始终记得自己初发心时的誓言:不为自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这或许正是他能掌管诸风,救度一切困厄的真正原因——以慈悲为风,吹散迷雾;以智慧为航,渡人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