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家家户户有了钱,修建新房的建新房,买新衣的买新衣,就连平时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两块的肉也敢几斤几斤的买。

眼光长远一点的人家买几块荒地,多种些庄稼。

不少人家开始抓小猪仔回来养,鸡鸭鹅羊牛也比往年多了养些,养肥了,留着年底杀了吃肉。

赵猎户现在在织布坊工作,他媳妇从年后开始养了些兔子,几个月过去,已经发展成庞大的组织。

村民们看这东西繁殖的如此快,便也去赵猎户家抓几只兔子喂养。

兔肉不仅好吃,皮毛还能卖好价钱,怎么都赚。

就连去年差点过不下去的吴婆子和文娘奶孙俩也将家里的茅草房换成了土坯房。

全村一派喜气洋洋的景象,日子过得越来越有盼头。

家里有了余钱,自然就生出让孩子读书的想法,之前跟着穆翠翠学认字的几个孩子,现在已经能熟读三百千。

完全可以送去书院深入学习。

镇子上书院束修不菲,这几家还是咬咬牙,将孩子送进了青伊书院。

以前是没那条件,现在有条件了,谁不想自家孩子以后能出人头地。

这几个孩子入了学,穆翠翠不用再教他们识字,每天悠闲自在。

村民们找到村正,想让村正找穆翠翠商量商量,能不能继续教其他孩子读书。

“村正,前几个跟着穆氏学认字的都考进了青伊书院,说明穆氏确实教的很不错,咱家孩子一点基础也没有,送进书院人家不一定会要,我们是这样想的,能不能让穆氏继续教孩子认字,先把那什么启蒙书三百什么千学了,以后入学考试能容易些,束修多少我们该给绝对不会拖欠!”

“是啊,村正,我也不指望孩子真能学出个啥,起码不能像咱一样大字不识一个,跟着栖乐阿奶学些道理,会算数,只要以后能有个谋生的路子就成!”

“您去帮咱们说和说和,看看穆婶子愿不愿意!”

村正很清楚,他能当上这个村正,是因为他认识一些字,会些算数。

他也有将自家孙子送进学院读书的想法,将来他老了,孙子也能接自己的班。

奈何家里条件不允许,他也不像穆翠翠那样对三百千了解的很透彻,要不然早就亲自教孙子了。

现如今日子好过起来,当然要让孩子们多认些字。

黎秋宴,黎秋宥,还有一直跟着穆翠翠学习的男娃们都考进了书院。

由此可以看出穆翠翠确实还是挺厉害的。

村正点头,“我也正有此意,我去找穆氏商量商量!”

“好嘞!好嘞!”

村民们一脸期待的看着村正朝着黎秋月家走去。

村正一到,便直接开门见山,“穆氏,我有个事想同你商议!”

穆翠翠同黎秋月和林梦岚正在亭子里赏花喝茶,人工湖里之前被黎秋月撒了一些莲子。

已经长出了星星点点的小荷叶,还有一两朵指甲大小的荷花苞,现在还没有完全长成,估计明年能长出大片大片的荷叶和满池塘的荷花。

荷叶下面,红色锦鲤成群结队的来回觅食。

栖乐被黎秋月抱在怀里,手里拿着馒头,撕扯成碎屑撒进去。

鱼儿们仰着头,张着嘴,等待投喂。

见村正过来,穆翠翠将人带进亭子里坐下。

“村正,来,坐,先喝点茶!”

村正坐下后,端起杯子轻轻抿了口茶后开口,“村中各家想将孩子送到你这儿识字,不知你能不能抽出空来,你不用担心,他们说了,该给束修给束修!”

自从家里有了下人,穆翠翠清闲的很,黎秋月什么都不让她干,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样样不用她伸手。

地里的活计也不用她操心,下人们能干完的就干,干不完的就花钱找村里人帮忙。

她平时除了带带栖乐,算算账目,没有别的事情。

一听这话,穆翠翠乐意的很,她操劳这么多年,早已习惯忙忙碌碌的生活,这一下停了下来,总感觉空落落的。

“有空,当然有空,不管是谁,只要想来学认字,我都欢迎!”

村正欣喜不已,又突然想到什么,“可是村里男娃不少,起码百来个,要是都来跟你学认字,我怕没地方,你家房子虽大,但这些男娃皮得很,调皮捣蛋,我担心会将你家弄得乱七八糟!”

穆翠翠一愣,这倒是实话,之前村里也就七八个孩子跟着她学认字。

月月在楼上专门给她准备了书房,几个孩子一起学习完全够用。

这一下子百来个孩子,小小的书房根本装不下这些人。

要想学习必须得有个场地才行。

穆翠翠斟酌一番后开口,“不知各家愿不愿意出钱建个大学堂?”

一听这话,村正立马笑起来,“肯定愿意,肯定愿意,也不用各家出钱了,就用酒坊公账上的钱,盖个大大的房子,不漏雨,能放得下这些孩子就成,谁家送孩子念书,每家就派个人来帮忙盖房子,盖好后,每个孩子自备桌椅板凳……”

这事商量好后,村正兴冲冲离开,将这事儿跟各家一说,没有一个反对的。

村民们自发打土坯,砍木头,能帮忙的尽量帮忙。

村正则忙着买瓦片,油纸布等盖房必备的东西。

学堂的位置选在黎秋月家的西边位置,离得很近。

土坯打好,村中汉子们自发来盖房子,一个大通间,挖地基,盖框架,夯地基,封顶等,也就用了四五天时间。

村正还专门去镇子上花钱做了一个牌匾,上面刻有河西学堂四个大字。

牌匾挂上以后,学堂晾了几天,去去潮气。

家家开始来给孩子报名入学,每个月给50文钱当做束修。

报名人数一共是一百三十六个。

穆翠翠一看全都是男娃,她轻拧眉头,“没有女娃想来学认字的吗?”

村民们一脸疑惑,女娃学什么认字?

又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长大以后还得嫁人,白花这钱干啥?

“栖乐阿奶,女娃子不用学认字,学了也没用,男娃娃将来能参加科举考试,就算考不上,还能找些轻松的活计,女娃娃又不能考试,花这钱不是浪费吗?再说,家里还有不少杂七杂八的事儿需要女娃娃来干,她们都来读书了,以后这些活儿谁来干?”

“是啊,穆婶子,哪有女娃读书的,以后家里有了钱送她们去学学绣花、裁缝这些活计就够了,识字也没啥用不是!”

穆翠翠无语凝噎,目光逡巡在这些人脸上,所有人都是一副疑惑不解的神情,仿佛觉得她在说什么天方夜谭。

要想让他们答应让女娃娃来读书,看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穆翠翠思忖须臾,不紧不慢开口,“你们觉得月月是不是很聪明,很厉害,很能赚钱?”

黎秋月在旁边瞬间明白穆翠翠说这话的用意,她对着黎花低声嘱咐了一句,黎花离开后,她继续静静的听着穆翠翠开导村民。

“那是当然了,栖乐娘赚钱的点子多,脑瓜子好使,当然聪明了!可是这和女娃娃读不读书有什么关系?”众人不解。

穆翠翠浅浅一笑,“当然有关系,去年,自从我和月月单独过日子,她就开始跟我学认字,读书,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断积攒,自那以后,月月生意是做的越来越好,从鲜味素,到玻璃窑,到榨油坊,到织布坊,再到帮村里开办酿酒坊,每一项都很赚钱,而这些都是她把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相结合研究出来的!”

正说着,黎花气喘吁吁的跑回来,抱着一大摞书放在穆翠翠面前的桌子上。

穆翠翠立即明白这是黎秋月的用意,她在桌底下悄悄给黎秋月竖了个大拇指。

果然还是月月最懂她的想法。

穆翠翠拿起其中一本书,是黎秋月在系统商城买的百科全书,封面和里面的纸张,都是仿古样式,里面的字也毛笔字。

“你们看,自从月月识字以后,看了很多书,这本书里有很多常识方面的解析教学,手工制作,织布,绣花,做菜,酿酒,木工知识,烧窑知识等等,月月因为认识字,里面的东西都能看懂,她通过自学,研究出了玻璃窑,酿酒方子,完全不需要花钱找师傅学习,你们看是不是能省一大笔钱?而面前的这些只是一小部分!”穆翠翠又拿出水车的设计图,“这些就是月月根据书上一些关于古老水车的模型,加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的水车图纸,上面标注每一个零部件的名字,尺寸,规格等细节问题,如果她不识字,没有读过书,她能造出便民的风力水力相结合的水车吗?有了水车,村里各家今年省了多少力气,大家有目共睹,也亲身体会了……”

“可是!”其中一个妇人提出不同想法,“不是每一个人都像栖乐娘那样厉害,女娃娃以后还是相夫教子,料理家务就好,有了男人,学了也没啥用!”

穆翠翠很不赞同的摇摇头,“咱村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家家户户都有不少存钱,若是男人在外工作,你们家的亲戚见你们有钱了,来借钱,你们打心底不想借,但是人家又是磕头又是卖惨,还愿意写借条,可是你们完全看不懂借条上写的字,糊里糊涂按了手印,最后发现借条是假的,这钱就相当于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你们气不气?”

村民们听了以后隐隐后怕,这年头,哪家没有几个不靠谱的亲戚,若是因为不识字, 被人诓骗了钱,还没处说理去,这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但还是有人不死心,“所以咱这不是让男娃娃来读书了?孩子认识字,谁也别想骗咱!”

穆翠翠微笑摇头,“照着目前酒坊的生意来看,往后咱河西村家家户户会比现在还有钱,咱村的女娃们长大后,嫁了人,你们心疼闺女在婆家受苦,给了不少的嫁妆或者是给她某个立身的营生,女娃因为不识字,不懂算数,婆家人时不时在账目上动手脚,或者借点钱,时不时让帮衬点,女娃因为看不懂借条和账目,被坑了,你们说咋办?”

村民们立马怒了。

“要是敢这样对我闺女,我能一刀砍了他们家!”

“没错,再怎么说也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岂能让外人欺负了!”

见众人满脸愤怒,穆翠翠不紧不慢的说,“这杀人的事儿万万使不得,气是出了,可是自己也被搭进去不是?你们想,若是这时候女娃娃识字,认识借条,是不是就不会被轻易诓骗?这些事儿是不是就不会发生?”

一时间,村民开始犹豫起来,是啊,现在家家日子好过了,以后河西村富裕了,很难保证那些人不是抱着目的求娶自家闺女。

要是闺女真的啥也不懂,很容易被人欺负了。

就在众人犹豫之时,一个反对的声音传来,“不都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娃娃读书就是倒反天罡,是不对的,咱必须遵从老祖宗的训戒!”

这话一出,村民们又立场不坚定了,这可是孔老夫子流传多年的真理,既然能流传至今,肯定有他的道理。

穆翠翠循着声音的方向看去,人群中,赵铁山一脸的得意的看过来。

他过来就是故意来捣乱的,现在村里各家都有钱了,只有自家穷的叮当响,男娃们都能来读书认字,只有他的儿子没钱来读书。

现在穆翠翠竟然鼓动女娃也来读书,这不是更加让他们家丢脸?

这个赵铁山果然是个搅屎棍,穆翠翠正了正色,神情淡然,仿佛没有被这话影响到,她轻笑,“赵铁山,你还不错,竟然知道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那你知道它真正的意思吗?”

赵铁山嗤笑,语气满是傲然,“这有啥不懂的,意思不是很明显吗?你们这些妇人,没有才,不识字才是德,孔圣人说的话,你一个读过书的我不信你不懂!”

“哦?是吗?看来你也不是太明白,女子无才便是德,原句是女子无才辩是德,辩是明辨是非的辩,孔夫子本意是女子即使是没有才华,能够做到明辨是非,通情达理,也是一种美德,却被你们男人断章取义,用来约束压迫禁锢奴役女子,孔夫子可没有说让女子不读书,是那些别有用心之人乱扣的帽子!”

赵铁山一时语塞,不知怎么反驳,他哪里知道什么原来的意思,大家不都是这么说的吗?怎么到穆翠翠嘴里就是断章取义了。

他不服气道,“谁知道你是不是胡编乱造的,别以为你认些字就可以骗我们,说不定这就是你胡说的!”

看着赵铁山有点狗急跳墙的意思,穆翠翠笑意更深,“行,你就当是我乱说,可是这句话也只能诓骗咱这些穷苦的村里老百姓罢了,那些有钱大户人家的闺女,哪个不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哪个不是饱读诗书?为何他们不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反而越穷的人家规矩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