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生活在世上,性格不要过于暴戾,怨气不要过于深重,否则,不仅不会享受到人生的快乐,反而会感受到人生的悲催。
俞蝶是俞琴弟弟俞超的女儿,想到弟弟过早离开人世,想到过早离开人世的弟弟,没有留下儿子,而仅仅只留下一个女儿,她的心里好生难受,好生难过。
一个人,一个女人,如果在心心里存储了同情别人的情愫,那么,她们很有可能,而且很快会把这种情愫,转化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
俞琴同情弟弟,觉得弟弟还没有享受到人生的快乐,还没有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就匆匆忙忙离开了人世。
她在心里同情弟弟,但是同情归同情,同情唤不来弟弟生命的回归,她知道,她对弟弟的同情,只是心里的一个存在而已,最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但是俞蝶不同,俞蝶虽然不是俞超的遗夫女,但是,他在女儿还年幼的时候匆忙离开了人世。
在俞琴的眼睛里,俞蝶应该得到父爱,应该得到厚重而绵远的父爱,但是,俞蝶显然没有得到,俞琴于是觉得不公平,觉得这个世界对俞蝶不公平,她想把这个世界对俞蝶的不公平还给俞蝶。
俞蝶是俞琴的外孙女,作为舅妈,俞琴觉得她有责任,有义务去帮忙俞蝶,去帮助俞蝶,去给俞蝶尽可能多的爱,让俞蝶在有爱中去生活,去享受美丽的人生。
俞琴不会生育,这是她生活中的短板,更是她生命中的短板,当她得知李天明是老公借腹生子,她也不能生气,而是把李天明当亲儿子抚养。
这种做人方式,不仅为了取悦老公,更是一种责任,嫁给李云博,却不能给李云博留下儿女,在俞琴眼里,这是不负责任,而当李云博有了儿子以后,把他的儿子抚养长大,就是对老公负责的。
俞琴渴望老了以后,能有人尽孝,她渴望死了以后,能有人上山祭祀,没有人祭祀,睡在山上会感觉凄凉,坟墓很快就会变成荒凉。
凄凉是俞琴不想看到的,荒凉的生活,不是俞琴想要过的,而为了避免荒凉,自己要负责任,尽力把李天明抚养长大,这就是俞琴在心里界定的先苦后甜。
弟弟俞超死了以后,俞琴觉得弟弟可怜,俞蝶同样可怜,因此,在很多场合,在很多时候,她把俞蝶当女儿看,什么事情都依着她。
现在俞蝶走上门,脸色阴沉,看上去火气很重,李云博以为俞蝶知道了他的秘密,特意上门理论,想当面问清楚这件事,因而表现得惊慌,在心里直骂知情人过于草包,把绝对不能说的事情说了出去。
而俞琴没有想到这件事,她的思维没有李云博那么敏感,没有李云博那么复杂,要迟钝许多,要单纯许多,她所想到的只是俞蝶火气重,火气大。
俞琴知道一个人,火气不能过重,火气不能过大,否则会伤害身体,甚至严重伤害身体,她作为俞蝶的舅妈,她有责任去帮助俞蝶,把俞蝶从火气重,从火气大的困境中解脱出来。
俞琴想到这里,想到自己应该行使责任,当即把她的脸,弄得温情起来,她对俞琴的态度,在这时变得无心和蔼,变得无比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