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育幼院?让守让和那个张岁岁一起搞?”
当朱厚炜将事情拿到弘治皇帝和朱厚照面前说时,父子两人皆是感到有些诧异。
朱厚炜点点头:“对,搞一个皇家育幼院,作为那些办大王世子们的教育之所。”
“类似于以前的大本堂。”
大本堂,洪武年间太祖皇帝朱元璋设立的宫廷藏书处所之一,也是太子与诸王们读书学习的地方。
除了皇子之外,还会选民间之俊秀及公卿之嫡子,入堂中伴读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只不过,它存在的时间较为短暂,很快便被取缔了。
但对于弘治朝的情况而言,取缔不取缔其实关系不大。
就他们这一支的人丁情况,满打满算三个崽儿,还都是从小不乐意坐教室的主,有没有大学堂其实没差。
“虽然藩王外封了,但大明目前的宗亲们是个什么货色父皇和哥你们应该也清楚。”
“所以外封真正的希望,其实还是下一代。”
“把他们养正养好,撒出去的‘星火’才能真正‘引燃’。”
弘治皇帝、朱厚照下意识的点点头,宗亲中比较有骨气的宁王等人水平也就一般离优秀还有一大截距离,虽然外封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总不能真让他们送死去。
再怎么说,都是太祖皇帝的血脉。
“所以,宗亲外封后续衔接的,应该是宗亲下一代的养成计划。”朱厚炜继续说道。
“而且载疆现在虽然还小,但过几年也该启蒙了,但他的启蒙该如何教,新时代的皇孙该怎么更好的成长,咱们其实是没有什么好的参考的。”
“让皇家育幼院先试两年,等小载疆到年纪该启蒙了,咱们也不在至于手足无措不是?”
朱厚照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若有所思:“确实,宗亲外封应该是将汉文明的火种传播到四海八荒而不是去给人家当韭菜的。这已经养废了这么多代了也该进行一定调整了。”
“至于载疆那小子倒还好,实在不行我这个当爹的亲自上阵,还能教不好孩子?”
弘治皇帝闻言,顿时看向朱厚炜:“皇家育幼院的事朕允了。”
“不过对其,你们要多上心一些,书院、军校的人才不少,可以抽调几个做好功课,皇孙还小,宗亲这个年龄段虽然不多但也需费不少精力,需要人手给太子妃分担。”
“那个小道姑叫张岁岁是吧,若确实是个人才特赐一个高士的名头也无不可。”
弘治皇帝说着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朱厚照。
皇孙的教育参照朱厚照的教育史传统的路子在新时代确实可能不太适用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教育权绝对不能落在亲爹朱厚照的手中。
好不容易有个宝贝大孙,弘治皇帝可不想就这么被自己的逆子带歪了。
“父皇,您的眼神告诉儿臣,您心里在议论儿臣。”
朱厚照有些幽怨。
他刚说完可以亲自行家教老爹就答应了皇家育幼院的试运行,还悄摸“不怀好意”的瞅他!
干什么!
那是他亲儿子,难道还能害他嘛!
“咳咳,朕没有,别胡说。”
弘治皇帝轻咳一声,再嘱咐了两句有关于育幼院的事便让两人滚蛋了。
朱厚照怎么看都觉得,这是自己老爹被自己看穿后心虚的表现。
“哪有亲爹这么看儿子的,这怕是个表爹。”
朱厚照没好气的跟朱厚炜吐槽着,两人一同朝着科学院研究所方向行去。
科研,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即便是一个在后世看来微不足道的小玩意,在初期要从无到有克服的难点也足以让人抠到头秃。
谢迁虽然不知道朱厚照、朱厚炜在科学院研究的具体内容,但却真心感觉到了朱厚炜当初说三五年不轻启战事的真实性。
弘治二十二年最后一点时间忽略不计,弘治二十三年一过大半,朱厚照、朱厚炜除了隔一段时间会上朝参政议政以外,再没有同往年一般干什么大动作。
别小看这平静的短短大半年,要知道从弘治十一年开始到弘治二十二年以两人为首的镇国府搞事频率平均都是以数月计,快点时候甚至能以半月计甚至以日计!
大半年,算上弘治二十二年年底的一段时间,转眼就是三百日。
三百日没有搞事啊,这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简直就是梦一般的时光。
很多文官们真的感觉自己做了一个不真实的梦,怀疑回到了弘治十一年之前文官集团“蒸蒸日上”的美好时光。
若不是镇国府底下出来的人规模已经不容忽视且一直在底下一步步进行着区域性的改革试验,可能真的会让他们觉得这十几年就是一个真实的梦境一般。
当然,朱厚照、朱厚炜也并非真就彻底将存在感削了,因为科学院推出的产品,依旧在不断推陈出新。
“镇国车行开业啦!由太子殿下、蔚王殿下主导研究,大明科学院最新研究成果,自行车即将出售!”
“自行车,骑士一般的风采!”
“尤其是二尺三寸的主力款(二八大杠),能载人能运物,一人可带数百斤,妥妥的家庭强助力!”
当车行的人骑着展示款在京中溜达了一圈表演了一番极限载物后,迅速刷新了人们的认知引爆了市场。
京城的出行方式,开始发生转换。
而这,只是其一。
自行车,是镇国府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功,但不是唯一成果。
在其之后一两年时间里,镇国府农业部等部门也接连发消息。
“科学院联合农业部所开试验田大丰收,小麦亩产稳定增产三点八成以上!”
“辽东大粮仓开荒取得突破性进展,未来大明北方有望实现粮食自产自足!”
“镇国府养殖业新成绩,肉猪产肉量稳步提升,养殖新指南《母猪的产后护理第三精修版》已在镇国书铺上架!”
“小琉球甘蔗种植业新突破,白糖产量稳定,未来大明白糖有望更加亲民!”
“京京铁路已通行,第二代蒸汽机车时速取得显着提升,出行成本大幅下降!”
原本以为今日平静期的文官们眨眨眼揉了揉觉得自己纵然读了一辈子书,可还是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
说好的平静呢?
感情那近一年的平静是为了后面的持续爆发输出?
我们以为你们手里头没活了,结果你们转头就改变了世界?
“比起前十几年,这三五年才更可怕。”
有文官看着这段时间不断出现的新品感觉后背有些发凉。
“虽然前十一二年镇国府的动作很多,但吾等终究还不算被甩开到看不清跟不上的地步。”
“可近几年的发展速度却让吾有一种对镇国府日后动作完全看不透的感觉。”
“若一直下去,非镇国府一系的出身的文官们是不是将彻底落后于时代,最终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
“这太可怕了。”
若说当初镇国府再握兵权横压向文官集团,只是让他们感觉郁闷、失意与不甘,但心中依旧相信属于他们文官集团的时代终会回来。
但现在,这肉眼可见的更迭,清晰可见的知识代差,让他们意识到这些“新”正在摧毁他们这些“旧”的根基。
他们很可能彻底被抛弃被扫进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