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小财主招上门女婿 > 第2152章 清澈的少年斗不过老狐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52章 清澈的少年斗不过老狐狸

皇帝的眼神那么深沉,就像深不见底的夜空一样。

原本,笑意是他眼里的璀璨星光,但此时此刻,星光都消失了。

显然,他不想促成这桩亲事。

原因很简单,欧阳家太兴旺,出了个锦衣卫指挥使欧阳凯,一个接近封侯爵的大将军欧阳侠,如今又有个军功显着的小将军欧阳城……

欧阳一家功高震主,同时,唐风年又是前途无量的优秀文官,如果这两家强强联手,恐怕能对皇位造成威胁。

皇帝最忌惮官员互相勾结,官官相护,搞结党营私那一套。

此时,他不再高兴,反而暗暗恼火,露出三分假笑,说:“爱卿,这事不知唐知府是否答应?”

“你问过他没有?”

皇帝身为老狐狸,没有立马拒绝,而是故意试探更深的秘密。

论心计,欧阳城显然不是皇帝的对手,他还沉浸在“天赐良机”的喜悦、紧张和激动中,不好意思地摇头,说:“之前尚未挑明。”

“不过,我有信心,也有真心和诚意,只要圣旨赐婚,我相信唐家肯定和我一样高兴。”

他的真心和诚意,皇帝已经看到了,可惜皇帝并非助人为乐的大善人。

皇帝习惯性地用手指轻轻叩击酒杯,暗忖:不知唐风年是何想法?如果他也想跟欧阳家结亲,朕绝不会纵容他!

凶狠的光,在皇帝的眼中一闪而过。很快,又被他用复杂的虚假的笑意掩饰住,掩饰得很好,至少欧阳城没发现皇帝的真实打算。

皇帝故意笑道:“爱卿,你先去试探唐知府的意思。如果他答应这门亲事,朕再赐婚。”

“喜上加喜。”

欧阳城胸膛起伏,过于激动,连忙恭恭敬敬地道谢,然后慢慢退下。

接下来,欧阳城总是偷瞄唐风年。

唐风年正与另一位官员相谈甚欢。

欧阳城悄悄思量,该如何挑选最佳时机去向唐叔坦白心中诚意?

他暗忖:唐叔应该不会拒绝我吧?我不是孬种,我在战场上证明了一切!如果他还想寻找比我更好的女婿,肯定找不到。何况,我和赵甜圆是青梅竹马,这是最可贵的。

这时,那位与唐风年聊天的官员喝了太多酒,恰好离席,去外面如厕。

欧阳城把握住这个时机,飞快地站起来,走向唐风年。

可是,不巧的是——皇帝突然站起来宣布:“众位爱卿,考虑到反贼朱太极还下落不明,咱们不能疏忽大意。”

“酒宴先散了,等把反贼和敌军奸细斩草除根,再回京城庆祝。”

官员们连忙下跪,恭送皇帝离开,然后酒宴散场。

唐风年立马开溜,溜得飞快,因为他没喝酒,脑袋清醒,急着骑马回家,不像那些醉醺醺的官员。

有些喝醉的官员需要仆人搀扶,甚至醉得呕吐,吐出来的东西又酸又臭。身边的仆人皱眉忍耐,心里嫌弃,但表面上不敢。

唐风年骑马快快的,白捕头、阿亮、阿光等人骑马追随他,中途打几个哈欠。

这时候确实不早了,众人刚才吃饱喝足,现在忍不住犯困,想进温暖的被窝去睡觉。

欧阳城目送唐风年骑马离去的背影,表情失落,忍不住胡思乱想,因为唐风年在今晚的庆功宴上并未像其他官员那样主动跟他套近乎,反而还故意回避他。

虽然欧阳家和唐家的关系本来就不一般,不需要刻意套近乎,但欧阳城想尽快把自己和赵甜圆的亲事定下来,所以有些急躁。

正因为这份急躁,因为他此时心心念念想的都是赵甜圆,所以导致他有些疏忽大意,把一些该敏感的情况没考虑到。

比如,他想不通,以前伸手拍他肩膀,对他十分关心的唐叔为何今晚故意疏远他?

— —

另一边,唐风年很累,主要是心累。

回到知府衙门的大门口,他翻身下马,忍不住叹气,然后把缰绳交给阿亮,自个儿大步流星地回后院去。

赵宣宣还没睡,正搂着越病就越闹腾的小皇子,用岳县的方言哼唱童谣。

唐风年走到窗外时,听见她的声音,忍俊不禁,暗忖:肯定是巧宝撒娇、调皮,非要宣宣唱这个给她听。

然而,等他掀开门帘,走进内室时,大吃一惊。

赵宣宣转头看他,哼唱声暂停,露出无奈的笑容,简单解释太监王卷托自己照顾小皇子的事,又言简意赅地补充:“他生病娇气,不好哄。”

唐风年走过去,伸手触摸小皇子的额头,问:“好些没有?”

赵宣宣点头,轻声说:“估计荣荣经常用岳县童谣哄他,所以他爱听这个,否则就哭。”

她的话刚落音,小皇子就发出哼哼唧唧的哭声,很难受的样子。

赵宣宣疲惫、叹气,轻轻抚摸他的小小后背,又开始哼唱。

王玉娥在旁边呼呼大睡。

唐风年看一眼王玉娥,问:“娘为何也睡这里?”

他怀疑王玉娥是不是也病了?

赵宣宣暂停哼唱,飞快地解释:“我让娘亲陪我,因为她照顾孩子有经验。”

“要照顾小殿下一整晚,我担心自己打瞌睡。”

“风年,你今晚睡书房,行不行?”

考虑到赵东阳打呼噜,比较吵耳朵,所以她没建议唐风年去赵东阳那边卧房凑合。

唐风年爽快地点头答应,但没急着去睡,而是伸出双手,问:“累不累?”

“我来抱一会儿。”

赵宣宣把迷迷糊糊的小皇子递到他怀里,长长地松一口气。然后,她赶紧下炕穿鞋,跑去净房,解决一下“人有三急”的问题。

因为担心小皇子闹腾,她洗手之后,又风风火火地跑回来。

生病的小孩子一副萎靡模样,没精力闹腾了,身边的怀抱那么温暖,像小火炉一样,他越睡越沉,耳朵也睡了。

唐风年低头观察一会儿,确定他熟睡了,然后跟赵宣宣说悄悄话,关于今晚的庆功宴,特别是自己与皇帝的对话。

赵宣宣关心地听,边听边思量,顺便帮小皇子抚摸后背,轻声说:“伴君如伴虎,那么深的城府,咱们哪里看得透?”

“宁肯不要什么赏赐。”

唐风年的笑容加深,说:“知我者,宣宣也。”

赵宣宣捂嘴偷笑。

唐风年又说:“不过,如果真的什么赏赐也不要,又恐怕让皇上扫兴。”

“所以我替百姓讨赏。”

……

赵宣宣听完之后,暗忖:皇帝不肯减免半年赋税,有点小气。

不过,她只敢在心里想想,嘴上不敢说。

眼看唐风年也困倦了,张嘴打呵欠了,赵宣宣又伸手把小皇子接过来抱,然后催促唐风年去睡觉。

“你明日还要当官,可不能当瞌睡官,闹笑话。”

“快去睡吧,要不要再吃点夜宵?”

唐风年笑容满面,伸出手,捏她脸颊,说:“一个人吃,没意思,懒得折腾了。”

赵宣宣眉开眼笑,说:“快去睡,否则要天亮了。”

“反正我白天再补觉,我不用当官,没人管我。”

唐风年凑到她额头上亲一下,然后转身离开,去书房。那里有供人休息的小床,铺盖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