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小财主招上门女婿 > 第2249章 折断鸿鹄的翅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别的学堂是每旬休沐一天,而巧宝认为那样太苦了。

“每五天之中,休沐一天,劳逸结合,更合适。”

巧宝作为书院院长,有这个权力,真的就这样干。

今天恰逢休沐,她、双姐儿、赵宣宣和唐风年一起骑马出去玩耍。

唐风年带她们去看河边的碾米坊。

“这个碾米坊比较特别,不是依靠人力或者畜力,而是依靠水流的力量。”

“我喜欢水的力量,既然你们教女弟子搞器械,更应该去瞧瞧这个地方。”

一听这话,巧宝和双姐儿对视一眼,潇洒地下马,手牵手,往碾米坊跑去。

唐风年和赵宣宣把马匹的缰绳交给护卫,然后跟在巧宝和双姐儿身后。

碾米坊里的器械正在不停转动,发出很大的噪音,特别吵耳朵,而且还伴随水声。

这里不仅碾米,而且还磨面粉。

巧宝皱一皱鼻子,闻到很浓的面粉味。她和双姐儿就像好奇的小猫咪一样,到处观察,看啥都稀奇,顺便叽叽喳喳地议论。

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就问唐风年。

“爹爹,这里的器械需要像人一样休息吗?”

唐风年微笑道:“大概不需要,因为水流日夜都不休息。”

“不过,我没在这里干活,也不太懂。”

他打开钱袋,拿出用红线串成梅花状的铜钱,递到干活的人手里,然后询问他们。

得到赏钱,那些男女很欢喜,笑道:“遇到枯水期、发洪水时,肯定没法干活。”

“何况,哪有那么多粮食让我们天天从早到晚磨来磨去?”

“别人不送粮食来,我们就没事干,只能休息。”

“这些东西也要休息,否则要弄坏的,修起来很麻烦。”

赵宣宣用双手捂住耳朵,受不了噪音。

巧宝和双姐儿却喜欢这里,如同寻宝,舍不得离开。

“明天,我们把女弟子带到这里来,让她们开开眼界。”

“利用水的力量干活,人就轻松多了。”

……

两个小姑娘你一句,我一句,叽叽喳喳。

赵宣宣眼眸含笑,暗忖:我是不是老了?一点也没发现这里好玩……

这时,巧宝跑过来,一双瑞凤眼亮晶晶,右手拉扯赵宣宣的衣袖,举一反三,大声说:“娘亲,这里的器械可以磨面粉,磨得如此细腻,想必也可以磨药粉。”

赵宣宣瞬间惊喜,想一想,使劲点头。

走出碾米坊之后,巧宝又去拉扯唐风年的衣袖,兴奋地说:“爹爹,我也喜欢水的力量。”

唐风年与她对视,最擅长哄小闺女,循循善诱,说:“光是喜欢,还不够。咱们去书坊找找这方面的书,看看比咱们更聪明的人是怎么利用水干活的。”

巧宝点头如捣蒜,又骑到马背上,和双姐儿并驾齐驱,回城去,模样风风火火。

赵宣宣反而不慌不忙,笑道:“巧宝从小就是急性子。”

当初,当巧宝还是奶娃娃时,就容易急得哇哇哭。

唐风年与赵宣宣并驾齐驱,注视小闺女的背影,笑眼暖如春江水,说:“着急的人,一般懒不了。”

“算缺点,也算优点。”

赵宣宣自嘲:“难怪娘亲总骂我懒,因为我不着急。”

“这是天生注定的,怪不得我。下次见到爹娘时,我就这样对他们说。”

王玉娥和赵东阳回老家已有一年,赵宣宣越来越想他们,还想乖宝、立哥儿和李居逸,想俏儿……

秋风拂面,把她的发丝吹得凌乱,美貌却在凌乱中显得更加张扬。

他们骑马进城门后,放缓速度,避免扰民。

街道两边的男女老少都好奇地望着他们。

赵宣宣和唐风年回望他们,从笑脸和温暖的眼神里看到人心。

有十几个孩童精力特别旺盛,追在马儿后面跑。

唐风年转头问:“宣宣,你看到什么?”

赵宣宣眉开眼笑,说:“男女老少吃饱了饭,开始找别的乐子……”

唐风年忍俊不禁,翻身下马,又去扶赵宣宣,让官差牵马回官府去,他们自个儿则是去书坊帮巧宝挑书。

天知道,让巧宝主动买书有多么难。她讨厌的书,肯定比她喜欢的书更多。

街上很热闹,但书坊里相对清静。

掌柜一看到唐风年,就两眼放光,如同看到熟悉的财神爷,连忙起身迎接,笑得满面春风。

唐风年微笑道:“黄掌柜,你忙你的,我自己慢慢挑。”

黄掌柜态度殷勤,连声笑道:“好,好,慢慢挑,如果没找到合适的,就告诉我,我一定想办法。”

赵宣宣轻手轻脚地靠近巧宝和双姐儿,跟她们商量,没有代沟。

唐风年挑书很快,不像巧宝那样一知半解。

巧宝问:“这本书,家里有没有?”

她不想买重复的,免得花冤枉钱。

赵宣宣把书接过来,瞧一瞧,也不确定,说:“先拿着,等会儿问你爹爹,他记性比咱们好。”

双姐儿骄傲地说:“我家里,记性最好的人,是我娘亲。”

赵宣宣笑道:“我猜也是她,因为灿灿小时候就特别爱看书。”

“那时候是下雪天,石师爷不在家,灿灿和荣荣来师爷学堂帮忙上课,天天从石家书房借书回去看。”

“荣荣说,灿灿一看书,就不怕冷了。荣荣不一样,她比较贪吃。”

双姐儿最爱听赵宣宣说她娘亲小时候的事,听完又追问:“我娘亲小时候是不是和我一模一样?”

赵宣宣点头。

双姐儿顿时像吃了花蜜一样,欢喜极了。

赵宣宣眉眼弯弯,暗忖:其实小时候的灿灿和双姐儿并非一模一样,毕竟一个是纸扎铺的闺女,另一个是京城世家的千金。不过,只要我说一样,双姐儿显然更高兴。

离开书坊之后,唐风年又亲自去街边买果子。

等他买完,离开之后,那些小贩就像被皇帝赏赐黄金一样高兴,议论知府大人最喜欢吃什么果子,还说:“唐大人身上有薄荷香气,我鼻子灵,闻到了。”

别人好奇地打听:“知府大人有没有多给几个钱?”

那小贩立马挺直腰杆,清一清嗓子,一本正经地编故事:“我做生意童叟无欺,怎么能多收钱?”

“唐大人经常来买我的果,有一次多给铜板,我坚决退回去,唐大人还夸我呢!说我这人最实诚,是个君子!”

他自认为,夸作君子就是最好的。

围观的人纷纷羡慕他,很快就把他的两箩筐果子买个精光,都想沾一沾好运气。

那些男女老少既迷信,又淳朴、天真,认为唐知府喜欢的果子肯定是最好的,就像寺庙里高僧给佛珠开光一样。

普通佛珠变成灵珠,普通果子变成灵果……天大地大,永远有人迷信这些。

— —

东缉事厂的太监杜明正在收集大同府的情报。

他如同一只大蜘蛛,他手下的探子如同蜘蛛网。

他们重点关注唐风年和大同总兵曹将军,至于那个新书院,杜明根本不放在眼里,认为一群穷孩子翻不起风浪。

由于新书院教弟子们医术、器械,却不教大家如何考科举,所以富人家的孩子直接绕道走,认为这什么新书院教的东西没有前途,没有吸引力。

杜明也是这样觉得。

真正把新书院视为人生希望的,反而是那些穷孩子。如果某个孩子实在是太穷,便可以找院长帮忙,暂时免除束修和伙食费,并且签订契约。等将来学有所成时,按照契约,以偶尔免费行医,或者直接捐赠钱财的方式偿还,不计较时间上的期限。

所以,新书院吸引的穷孩子越来越多。

“不仅能学真本事,还能填饱肚子,还能吃到香喷喷的肉。”

这种话一传十,十传百,比阿弥陀佛更管用。

然而,东缉事厂却对这些穷孩子不屑一顾。

东缉事厂的爪牙千方百计寻找官吏的把柄,寻找富人的把柄,有时候甚至故意栽赃陷害,无中生有。

比如,他们找个借口,说某人对皇上大不敬,有谋反之心,便可以越过审案的衙门,直接对那个人实施抄家的惩罚,霸占人家的财物,还可以刑讯逼供。

唐风年对这种事有所耳闻,在私下里对赵宣宣说:“那些人无法无天,践踏王法。”

“我绝不允许他们在大同府如此胡来。”

他此生最引以为傲的本事之一,是审案、写判词,认为王法和规矩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失去这些,人间就会混乱。

赵宣宣生出忧虑,但没考虑得那么深远,说:“如果石师父能管住石子固,石子固或者小法海公公变成东缉事厂的头头,到了那时,咱们家才能高枕无忧。”

唐风年牵住赵宣宣的手,手心温热,叹气,说:“据我所知,目前石子固比小法海更受重用,因为石子固的手段凶狠毒辣。”

赵宣宣倒吸一口凉气,用另一只手拍拍唐风年的手背,拍出清脆的掌声,低着头,说:“糟糕!如此一来,两个愿望都要泡汤。”

“石师爷掌控不了石子固,小法海公公也当不了东厂头头,岂不是往坏的方向发展?”

唐风年一听这话,反而变乐观,把她那又短又丰盈的手包裹在手心里,微笑道:“在史书上,违背民心的事都属于倒行逆施,这样干都长久不了。”

“民心就像水的力量,能冲刷污秽,也能淹死任何狂妄自大的人。”

赵宣宣把脑袋靠他肩膀上,琢磨此事。

唐风年抚摸她的肩膀和胳膊,也若有所思。

— —

“巧宝姐姐,信鸽回来了!”

双姐儿一看见信鸽就兴奋:“快看看,是不是我爹娘寄信来了?”

信纸被卷成细细的形状,巧宝把信纸从鸽子腿上的小竹筒取出之后,没随便拆开。

仅仅凭借信纸的外观、绑信纸的彩线的独特排序,她就认出来,这是石师爷寄来的信。

她连忙说:“这是给我爹爹的,肯定是公事。”

她拿着信纸卷,跑去找唐风年。

双姐儿轻轻抚摸鸽子的羽毛,有些失落,暗忖:娘亲和爹爹已经有三天没给我写信,我天天给他们写,他们却不回我……盟哥儿和大哥也变哑巴了……筠姐儿也不给我写信……他们都怎么了?是不是家里来了一个比我更会讨人喜欢的小姑娘?

她正胡思乱想时,巧宝又跑了回来,亲手喂鸽子。

双姐儿好奇地问:“信上写啥了?京城出大事没?”

巧宝摇头,眼睛盯着鸽子,说:“有些事,爹爹会主动告诉我。但还有一些事,就算我缠着爹娘问,他们也不会说。”

“我干脆就不问,免得变成啰嗦的小老太婆。”

双姐儿叹气。

巧宝灵机一动,难得细心一次,问:“你是不是想家了?”

双姐儿突然傲娇,双手把玩腰间悬挂的玉佩,说:“除非他们先想我,我早就不是小孩子,我来大同府是为了证明我自己有本事,绝对不能软弱。”

“如果我天天说想家,盟哥儿肯定会笑话我。”

眼看鸽子吃饱了,巧宝拉双姐儿去洗手,然后去屋檐下坐着,和唐母一起吃果,说:“在我眼里,盟哥儿已经是你的手下败将。”

“我和你已经当书院院长了,盟哥儿还只是小书生呢!咱们跟老夫子平起平坐,等下次见到盟哥儿,让他给咱们行礼。”

双姐儿噗嗤一笑,脑子里的阴霾飞走一大半,想象盟哥儿对自己行礼的那个画面,瞬间感觉吃东西更有胃口。

唐母吃石榴,一粒一粒地吃,不像巧宝。

巧宝喜欢吃石榴,一会儿就吃光一个最大的。

反正这玩意儿又吃不饱,她一边说话,一边动手剥下一个,分给双姐儿吃。

— —

唐风年看完石师爷的亲笔信之后,如同被乌云笼罩,把信纸递给赵宣宣,说:“看完就烧掉。”

最近,他们经常用火烧信,小心翼翼,让秘密变成灰烬,已经习以为常。

赵宣宣看完就烧,不敢磨蹭,盯着火焰,说:“皇上对三公子不抓、不审、不判、不降罪,偏偏又不许三公子离开家宅,目的是什么?”

唐风年也盯着信纸燃烧的火光,说:“这就是不杀人,却诛心,折断鸿鹄的翅膀,让鸿鹄变成家养的公鸡。”

赵宣宣唏嘘:“想想就难受。”

“还有石子固,石师父如今根本降服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