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不愧是武功侯,真有乃祖之风!若能轻松收复北地郡中部与南部地区,我们的整体实力又能增长不少,对于将来击破南匈奴,统一整个北地郡亦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只是北地郡先零羌的族人加上军队有近十万人,还是需要将他们内迁到关中各郡吗?”董卓大笑一声后,已经开始盘算攻下北地郡中南部之后的事情了。
“启禀董公,我们还是可以效仿之前平定安定郡的政策,当时我们将安定卢水胡、罕幵羌、安定先零羌三族的王族、贵族及其后裔,以及所有投降将士们的家属,全部内迁到了京兆尹、冯翊、扶风三郡,而各族的普通百姓则留在了当地,从事农耕与生产。
北地郡同样可以如此实施,毕竟就算有异心,或是起兵作乱,基本都是各族的王族与贵族的后裔,普通百姓既没有勇气反叛,也没有能力反叛,除非像秦末那般,严苛的法律将普通百姓逼得走投无路了。”冯异抱拳说道。
“冯兄之言,正是我想说的,而先零羌的军队,则可以全部收编成为董公麾下的军队。
白某相信,他们的族人皆在关中诸郡,在外作战的他们绝对不敢产生异心。
何况只要开启军功爵系统,让各族的将士享受与汉人相同的军功升迁,他们只会为了董公而奋勇杀敌,绝不会有任何的反叛之心。
毕竟有了军功升迁希望的他们,比起原来的生活,可不知好了多少倍。
当年的秦国为什么能威压海内,一统华夏,与重用其他国家的贤才有直接关系。
如今的各族之人对于汉王朝来说,何尝不是春秋战国时代,其他国家之人对于秦国。
虽说如今各族的贤才无法与当年的山东六国相比,但是羌人以及诸游牧民族之中的勇士,却并不比汉人少。
若我们能整合羌人与游牧民族,对于将来问鼎天下,绝对是一大助力。”白起侃侃而谈,说到最后问鼎天下时,让董卓的内心也热血沸腾起来。
白起与冯异对于整合其他民族融入进来,都相当有经验。
白起可是亲眼见证了义渠如何从一个强大的诸侯国,最终被秦所灭,族民与领土成为秦国的一部分,义渠人也渐渐融入到秦国之中,成为秦人的一部分。
后来秦并天下,与楚汉相争,义渠人的骑兵可是成为大秦一统华夏,刘邦剿灭楚霸王的主力。
冯异同样见证了在光武帝刘秀的指挥下,将南匈奴内迁到了河套地区,与汉人杂居。
南匈奴经过了近两百年的时间,在原本历史中,曹操为了北方的稳定,先后将南匈奴分为五部,每部择立贵族为帅,另选汉人为司马对其进行监督。
之后曹操又扣留了南匈奴的末代单于呼厨泉,派遣右贤王去卑监国,将已经分成五部的南匈奴再次打散迁入到了并州、凉州、雍州、司州等各郡县之中。
司马炎篡魏建立晋朝后,南匈奴已经完全融入到汉人之中。
作为熟读经史的大贤蔡邕,则有些忧虑的说道:“当年光武帝迁南匈奴至河套地区,虽然帮助汉王朝抵抗了来自北方诸如北匈奴、鲜卑、乌桓等游牧民族的入侵。
但是随着这些年汉王朝整体国力的下降,他们也开始蠢蠢欲动,不再愿意担任护卫大汉王朝边疆的职责,反而对我们汉王朝的万里江山虎视眈眈。
羌人同样如此,他们刚开始迁入凉州之时,倒也安分守己。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地官员对他们的剥削日益严重,以及在看到汉王朝的整体实力江河日下后,他们在百年前开始不断反叛。
直到今日,羌人仍然在凉州大地上,不断的制造叛乱。
这场持续了近百年的羌人,不知何时才能到头。甚至羌人的叛乱已经从大汉的边疆延伸到了关中地区,战争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为了平定羌乱,大汉朝廷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朝廷的国库被掏空,甚至多位皇帝还需要依靠卖官卖爵来缓解朝廷的财政危机。
同时,为了支援凉州,百姓的赋税不断加重,大部分人的生活苦不堪言,若非北方出现了刘虞这般贤能之人,东方的陶谦也将徐州打造成了世外桃源,恐怕大汉的北方与东方早已经不复为国家所有了!”
“蔡伯喈大人的担心不无道理,不过,无论是南匈奴还是羌人都是在大汉国力下降之后,才开始生出不臣之心,或是起兵叛乱的!
如今我们雍州的兵力无论是数量还是战力,如果称第二,没有哪个州敢称第一。
至少现在,归附的其他各族不可能存在反叛之心,至于未来的事情,谁又说得清楚呢?
而归附我们的各族将士,对于我们来说,是现在完全能用得上的即时战力,是能帮助我们一统雍州,甚至整个天下的精兵。
只要我们雍州始终有强大的军队坐镇,这些归附的各个民族,就会像当年义渠人融入到秦人之中,渐渐成为雍州的百姓。”在冯异看来,只要雍州内部不出现问题,以他自己与白起二人的能力,为雍州开疆扩土绰绰有余。
而且不只是他们,董卓麾下出色的文臣虽然不算多,但是将领方面可是人才辈出。
凶狠狡诈的李傕、善于带领骑兵冲锋的飞将吕布、有名将之风,作风稳健的徐荣,当然冯异最看好的还是出身边郡的张辽。
令冯异感到最可惜的是,他非常欣赏的谋士贾诩,在京城政变之后,据说托病不出。后来因为指出董公的藏宝之地,立下大功,而被朝廷重新征用,已然成为皇帝刘协的心腹,实在是太可惜了。
这一位善于谋划,有汉初陈平之风的谋士,如果还在董卓身边,必定令整个雍州如虎添翼。
“现在最重要的是能否劝说北地傅氏助我们一臂之力!”白起神色凝重的说道。
“文忧,明日你就去北地郡泥阳县一趟,估计几日能回?”董卓立刻向李儒询问道。
“去则一日,返则一日,留宿一日,最迟三日返回!”李儒思索片刻,恭敬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