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殿内。
铅灰色的晨光透过高窗,无力地切割着弥漫的尘埃。
曾经彰显汉家威仪、可容万人的巨大空间,此刻却像一个华美而窒息的囚笼,将天子和群臣牢牢锁在一片死寂之中。
光武帝刘秀复国后,选择定都洛阳,沿用西汉时北宫。
在汉明帝永平八年(公元65年),皇帝刘庄下令扩建北宫,新建德阳殿作为北宫前殿。
德阳殿建成之后,这里开始作为皇帝处理政务、举行朝会,以及举行岁首朝贺等重大礼仪活动的主要场所。
原本历史中,董卓迁都长安时,一把大火将洛阳烧了个干干净净,包括德阳殿在内的许多宏伟建筑,皆在这次浩劫之中,永远的消失在历史之中。
后来曹魏定都邺城,新建的宫殿大部分皆是仿照德阳殿的布局建造而成。
…………
此时的朝堂之上。
空气凝滞,仿佛一块无形的、冰冷的巨石压在每个人的胸口,连呼吸都需刻意放缓,生怕一点声响就会引爆某种无法承受的后果。
铜鹤香炉里飘出的缕缕青烟,不再是往日的瑞霭祥和的象征,笔直而脆弱地上升,旋即被沉重的氛围压得散碎无形。
御座之上,年少的皇帝刘协,身体微微前倾,僵硬地握着一卷来自幽州边陲的紧急帛书。
他的掌心渗出了不少汗渍,手指关节因用力而泛白,与他苍白的面色几乎融为一体。
那十二旒白玉珠冠垂下的流苏,在他额前极其细微地颤动着,泄露了夺回朝政没有多久的年少帝王内心的惊涛骇浪。
目光低垂,死死盯着那几行墨字,仿佛想要将这几个字从世上抹除一般。
“辽东郡太守公孙度…………僭越称公,建宗庙,设坛坫,行郊祀之礼……诸卿,想必早已经都知道了吧?”刘协的声音干涩低沉,在无比空旷的大殿中响起,微弱得几乎刚出口就被四周的昏暗吞噬。
话语落下,如同石子投入深潭,却没有激起半点涟漪。
回应他的,是更深、更令人窒息的沉默。
辽东,远在东北边陲,乃苦寒之地。
若在太平盛世,公孙度此举无异于螳臂当车,天子一纸诏书,大军旦夕可至,踏平其地,枭首示众。
可惜现在,并不是太平盛世。
朝廷的政令,几乎很难让天下间的诸侯臣服。
天子之威,甚至不及一方刺史或是州牧私自刻印的符节。
他们坐在这象征着天下最高权力的大殿里,却对一个边郡太守的公然背叛,无能为力。
这种无力感,比愤怒更灼人,比恐惧更刺骨。它像冰冷的毒蛇,缠绕着每个人的脖颈,缓缓收紧。
殿外寒风呼啸,卷过大汉历代皇帝的陵墓,发出呜咽般的声音,仿佛是高祖刘邦之后,历代汉帝英灵在这破碎山河上空发出的悲凉叹息,穿透厚重的宫门,清晰地传入到殿内每一位朝臣的耳中。
正在此时,大殿角落的一个声音响起:“陛下,臣认为,当派使者前往幽州,命令幽州牧刘虞出兵平定辽东叛乱!”
众人视之,乃黄门侍郎荀悦。
荀悦,字仲豫,出身颍川荀氏,名士荀淑之孙,司空荀爽之侄,“荀氏八龙”之首荀俭之子,“王佐之才”荀彧的堂哥。
荀悦少年丧父,十二岁时,能够解说《春秋》。
因为父亲荀俭盛年而逝,其兄弟又多,荀氏一脉虽然是当地的世家大族,资源仍然有限,开始向其他几个房门倾斜。
荀悦因此并没有得到多少族中资源,从而造成了少年时代,家里比较拮据。
荀悦想看书籍,往往没钱购买,只能去其他亲戚家借书看。
无论书籍的篇幅多长,荀悦阅读后,大多都能过目不忘。
荀悦成年后,性情沉着好静,长相漂亮,特别爱好着书立说。
汉灵帝时,宦官擅权,又因为“党锢之祸”的原因,许多士人不愿意出仕为官。
荀悦多次受到当地官吏的举荐,皆托病不出,隐居世外,世人不知其才。
只有他的堂弟荀彧特别称赞他,敬重他,并经常打着讨论天下大事的幌子,带着食物接济他。
原本历史中,在汉献帝刘协继位没有多久,荀悦被举荐到了朝廷为官,担任黄门侍郎。
黄门侍郎是皇帝近侍之臣,可传达诏令,主要的工作是在皇帝和尚书令之间公事处理的往来传达,属于能自由出入禁中的外官,能接触到众多朝廷机要,算是职位不高,却比较重要的岗位。
汉献帝迁都许昌后,非常喜爱文学,荀彧及少府孔融侍讲宫中。
荀彧又将自己这位才华出众的堂哥推荐给了汉献帝,累升秘书监、侍中。
当时政权完全被曹操把持,汉献帝不问政治,大权旁落,不过空在其位罢了。
荀悦多次献计,想暗中除掉曹操,但是当时许昌内外都被曹操心腹控制,心中有大汉的忠臣又早已经在李傕郭汜交火中丧命。
汉献帝刘协知道没有办法,故而并没有采纳荀悦的计策。
从中可以看出,荀悦与他堂弟荀彧一样,是绝对忠于大汉的臣子,甚至比荀彧还要过激。
…………
荀悦虽然官职不高,但是作为颍川荀氏的长子、长孙一脉,很可能代表的就是颍川荀氏的态度。
其他朝臣见到荀悦的回答,皆默不作声。
毕竟辽东郡本就属于幽州,让幽州牧刘虞出兵平叛,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幽州这些年发展平稳,在没有冀州、青州支援的两亿钱赋税后,仍然能自给自足,并且出兵收复上谷郡、辽西郡,足以说明幽州牧刘虞非常有能力。
只是从幽州出兵,必须经过天险辽泽。若是出兵太少,很难攻克辽泽天险,出兵太多,其他防御必定变得薄弱。
到时关外的胡马乘势南下,幽州好不容易得来的和平与发展,将付之东流,不可不防啊!”司徒黄琬,颇感忧虑的说道。
“司徒大人的忧虑不无道理。
以微臣所见,不如让幽州与徐州共同出兵。辽东有精兵数万,公孙度又与扶余国、高句丽、鲜卑等异族交好,单靠幽州一州之力,恐怕很难平定叛乱。
如今徐州牧陶谦的军队已经平定东莱郡,完全可以从东莱郡出兵,走海路北上辽东。”谏议大夫朱儁献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