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太仆寺少卿,陈尚锦。

如今寺卿欧玉书已经请辞了,不出意外的话,少卿陈尚锦将会接任寺卿之位。

陈尚锦出自陈家,南地陈家,陈家名下有很多马场。

四十有四,担任寺卿,算得上是年轻有为,除了家族支持外,其履历与经历也是颇为丰富。

刘旺认识陈尚锦,只不过后者不认识前者。

一个大头兵,王府的护院,怎么会与一个世家子少卿有交集?

交集之处,正是军中。

在入京担任寺卿之前,陈尚锦曾是西关军器监少监、西关偏军督备。

刘旺望着齐烨,缓缓开了口,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微不足道的故事,当年的故事。

当年,刘旺刚刚入营。

当年,康止戈刚刚登基,新朝元年。

当年,齐怀武尚在南地追杀前朝余孽。

当年,西关外,诸国联军结盟,已大举进犯半年有余。

当年,关内边军、府兵已是杀出关外,寸土必争,寸土必守,战线拉的足有六百余里之长。

打了半年,关内子弟战死无数,西关外的诸国联军中亦有不少心中萌生退意。

刘旺刚刚入营一年不到,本是辅兵拉运辎重,前线死的太多太多人了,他又被编为边军守卒,站在城墙上不停的放箭、推滚石,用长枪捅穿一具具想要攀爬到城墙上的躯体。

入营时,踏上战场时,刘旺很兴奋。

身在战场之上,渐渐的,刘旺变的恐惧。

随着一场场战斗侥幸活了下来,刘旺变的麻木。

战争,使少年面容苍老。

战争,使文明满目疮痍。

战争,使人性消磨殆尽。

战争,也也使刘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听着军令,等待着杀死敌人,或者被敌人杀死。

出关的步卒,很多,回关的步卒,越来越少,刘旺再次被编入了其他大营,充当步卒,锐营枪卒。

刘旺已经记不得多少次出关了,记不得多少次杀人,记不得多少同袍倒在身边,也记不得安安稳稳的睡上一觉是什么感觉。

刘旺越来越沉默,唯一能使他开口的,只有一名老卒,也叫刘旺。

是的,两个刘旺,因为那时,刘旺不叫刘旺,只是叫旺子,姓氏都是入营时被军中典簿随意填的,军册上写的是王旺,王家村的王旺。

老刘旺是老卒,伍长,入营十一载,没立过什么大功劳,再熬两个月,正好满十二年。

为伍十二年,便可解甲归田回老家领几亩薄田,这也是老刘旺最大的愿望,入伍到现在从未变过的愿望。

老刘旺对小刘旺很照顾,说二人名字都带个旺字,命会旺,能活命。

活命,对军伍来说就是最大的运气。

两个刘旺,一同上战阵,一同为对方包扎着伤口。

渐渐地,整日嘻嘻哈哈的老刘旺,也慢慢沉默了。

谁都不知道,还要打多久。

直到有一天,来了旗卫关外的锐营,沉默、麻木的军伍们,双眼,渐渐有了光,紧接着便是欢呼声。

锐营的军伍们,不畏战,只是这仗打不值,大大的不值。

关外联军叩关,守国门拒外敌于关外,军伍用命,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这一次守关,明明兵力够了,足够守关了,待在城墙上等着敌军用人海战术填过来就好,完全可以守得住。

可不知为何,关门一次又一次大开,一支又一支大营出关作战,放弃了优势,以己之短攻地之长,伤亡惨重、惨重、惨重,一次比一次还要惨重。

议和的消息传来了,而且还是直接宣布的结果。

泰安元年,秋,七月十五,午时,止战休和,关外康军退回关内,关外诸国联军退回大漠。

小刘旺,永远记得那一日。

那一日,是大刘旺从军满十二年的日子,正正好好,一日不多,一日不少。

原本袍泽们都沉浸在回关的喜悦之中,可当旗卫离开后,一个穿着甲胄的人走到了大营中,令人擂了战鼓,锐字营千余名军伍再次集结,站在大旗之下。

身穿甲胄之人正是陈尚锦,既是军器监少监,也是督备校尉,因锐营主将、副将皆都战死,陈尚锦暂时执掌锐营。

陈尚锦,又命人擂了鼓,冲杀二十里之外的敌军军营。

督备说,午时休战前,要将二十里之外敌军军营冲散,击溃他们,为战死的五百多名袍泽复仇。

事实上,锐营战死的军伍,高达八百余人,而非五百多人。

有人质疑陈尚锦所说的话,他们很是抗拒。

小刘旺也抗拒,却被大刘旺套上了衣甲,随着步卒走出了大营。

小刘旺大骂着,回过头,骂声戛然而止,因他见到很多尸体,很多同袍被处决了,死前,他们争辩着,抗拒着,然后被陈尚锦的亲卫砍杀在了旗杆下,以畏战为由,殷红的鲜血迸溅到了旗帜上,随风起舞,摇曳着。

快到敌军的大营了,敌军显然没有料到即将休和,康军还会来冲营。

冲营前,小刘旺问大刘旺,还有多久到午时,后者说还有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他们就可以回关了,他也可以回家了。

小刘旺与其他同袍杀了进去,用长枪挑落了三个骑卒,又和一名很魁梧的敌贼扭打在了一起,滚在了血浆之中。

小刘旺有些记不起当时发生了什么,好似是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等站起身时才发现,敌贼死了,少了半个脑袋,旁边是满身血污的大刘旺。

都在厮杀,厮杀到了忘记午时要休兵,直到鸣金之声响起时,军伍们才回忆起这件事,恍如隔世。

当鸣金之声响起时,那一刻,敌军,同袍们,恍如隔世。

小刘旺与一名敌贼,咫尺之遥,断掉的长枪,只差半寸就捅进对方的心口。

敌贼颤抖的右手,抓着一支箭矢,拉成半月的短弓,缓缓收力。

对方笑了,笑的很诡异。

小刘旺却明白了对方的笑容,笑容中所代表的含义。

这场长达半年的战役,似乎并非是所有人都赞同。

午时,到了,终于到了,小刘旺回过头,傻笑着,大笑着,看见了大刘旺。

破空之声传来,大刘旺低下头,一支箭矢穿过了胸口。

大刘旺,战死了,死在了休战的那一刻。

小刘旺没有愤怒,只有无尽的悲伤,与不甘。

悲伤的小刘旺,自此,成了刘旺。

回到军营,回到关内,刘旺依旧没有愤怒。

因为陈尚锦说了,他们是为了战死的袍泽复仇。

可直到有一天,许久许久之后的某一天,刘旺,终究还是愤怒了。

那一战,毫无意义,至少对战死的八百六十一名锐营步卒来说,毫无意义。

下令进攻的陈尚锦,因“斩杀”了敌军的一名敌军万夫长而升任军器监监正,之后一路仕途坦荡,最终成为了京中太仆寺少卿。

斩杀敌军万夫长的,是谁,刘旺不知道,他只知道绝对不可能是陈尚锦,因为陈尚锦根本没有随军参战,也从来没有过随军参战,即便营地建在了关外,每当敌军来时,他也会骑着马带着亲卫不断后撤。

陈尚锦为何说他斩杀了万夫长,刘旺,同样不知道,他只知道前者在只差不到两个时辰休和之前叫锐营军伍出战,只是因他要一份功劳,一副能够仕途坦荡的功劳罢了。

“既你变成了刘旺…”

开口的,并非齐烨,而是阿卓。

阿卓将刘旺拉了起来,露出大大的笑脸:“那么,就由你来为两位锐营刘旺复仇吧。”

刘旺,满面泪痕,嚎啕大哭着,撕心裂肺。

战争,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淡化某些东西,这些东西,将会如同梦魇一般,伴随一生,折磨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