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一名鸿胪寺的官员领着一个中年人缓缓走进了万民殿。这个中年人,便是吐蕃的使臣那杰措。他身着一件脱毛的羊皮长袍,显得有些破旧。
那长袍的颜色已经褪得发白,仿佛经历了无数的风吹日晒,这是换上民族服装出于自尊?还是故意装穷卖惨?
自己一面嘀咕,一面又向那人看去,那杰措的脖子上挂着一串长长的绿色珠子,珠子颗颗圆润,晶莹剔透,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他的腰间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金牌,这些金牌雕刻得十分粗糙,却透露出一种古朴的气息。
那杰措的脸上覆盖着浓密的络腮胡子,如同一团乱麻,让人难以看清他的真实面容。他的鼻孔里塞着一块棉布,不时地仰头猛咽,似乎在忍受着什么不适,那模样看上去异常古怪。
在那杰措身旁,紧跟着一个年轻人。这年轻人同样身穿羊皮长袍,不过他的腰间并没有悬挂那些厚实的金牌,而是挂了好几块坠衣装饰的玉佩。玉佩的质地温润,雕工精细,与那杰措的装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年轻人留着细细的八字胡,给人一种文质彬彬的感觉。可惜的是,他那原本眉清目秀的面庞,却被太阳晒得黑红黑红的,与他的气质有些不相称。更引人注目的是,他的一只眼睛竟然肿了起来,看上去颇为滑稽。
离石站在大殿门口,他的眼力极佳,即使距离较远,也能将这两人的容貌看得一清二楚。
万民宫并非仅仅是一座宫殿,而是一组宫殿群的统称。它实际上是由万民殿、夭坛、地坛、太庙、西臣阁以及政务大楼等几座大型建筑所构成。虽然其占地面积相对较小,但通过巧妙地利用高层建筑,有效地节省了占地,充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朝歌城尽管规模宏大,但毕竟也有其限度,不可能无限扩张。为了提高办公效率,避免官员们在往返途中浪费大量时间,许多政务机构尚未迁至帝都。此时,离石决定接见吐蕃帝国的使臣,其中一个重要目的便是试探一下吐蕃使臣的反应。
吐蕃使臣不辞辛劳地远道而来抵达朝歌城。然而,朝歌城中并未见到满朝的大臣,这使得外界对于帝都是否定在朝歌城产生了诸多猜测。离石若在万民殿接见吐蕃使臣,无疑将坐实外界的种种猜测。
此外,没有其他持不同意见者的干扰,离石能够更加自由地按照自己的设想来推进外交计划。毕竟,人多嘴杂,想法各异,若事先未能统一思想,自然会在意见上产生分歧,甚至可能让外人看笑话。
更何况,这可是离石首次在朝歌城接见外国使臣啊!象征意义重大,如果群臣们还不赶紧搬迁,那他可就要另起炉灶啦!
毕竟,大泰的工业化发展已经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而帝国培养的那些专业官员们也都已经成长起来了。相比之下,原来那些半吊子的官员们,显然已经不再适合这个飞速发展的大秦帝国了。
然而,这些官员们毕竟为大秦的崛起做出过一定的贡献,离石自然也不能对他们卸磨杀驴。正好,通过这次搬迁政务机构的机会,可以试探出哪些人是不愿意跟随自己的,从而进行一次初步的官员筛选。
就在离石正苦思冥想该如何打开这个局面的时候,谁能想到,他的二郎竟然无意中与人打了一架,这可真是给他送来了一个绝佳的借口啊!现在,他完全可以以在帝都打架斗殴为由,依据泰律来惩罚那些外国使臣。
虽然这样一来,他自己的二郎也会受到一些惩罚,但扫大街又算得了什么呢?要知道,这熊孩子在家里可没人伺候,房间都得自己打扫,洗衣做饭更是不在话下。
离石对自己子女的教育方式完全参照了后世普通人的家教模式。这种教育方式使得每个孩子都拥有极其坚韧的脸皮和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这是这个世界上所谓的世家门阀和皇室贵族所无法比拟的教育模式。
特别是对于吐蕃贵族来说,他们连自己动手干活都会觉得丢人,更别提被罚去扫大街这样的事情了,那简直就是一种奇耻大辱。然而,正是因为离石深知这一点,所以当面对吐蕃贵族时,他完全可以特赦他们的罪责,从而化干戈为玉帛。
不仅如此,离石还会安排吐蕃贵族游览阿房宫,让他们亲身感受这座宏伟宫殿的壮丽与辉煌。接着,带他们参观炼钢厂、纺织厂等工业化成果,让他们亲眼目睹这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这样一来,吐蕃贵族肯定会被这些工业化的成果所震撼,心中只会想着如何学习这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而根本无暇顾及和亲之类的事情了。
不过,离石心里也很清楚,工业化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学会的。毕竟,后世全世界有那么多国家都在努力学习工业化,但真正能够掌握并全面实现工业化的又有几个呢?
至于罚款方面,秦律有着明确的规定:凡是涉及打架斗殴者,需处以二甲的罚金。这里的一甲,换算成货币单位,便是一百黑龙币,而二甲罚金自然就是二百金币了。如此高昂的罚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价。
然而,二郎的情况却有些特殊。因为他尚处于未成年阶段,根据秦律规定,未成年人在面临罚款时,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减免。不仅如此,受害者还可以依法要求赔偿。这样一来,二郎很有可能会非常乐意接受通过官府来解决此事,也就是所谓的“公了”。
当然,如果选择私下解决,也就是“私了”,二郎恐怕就不会那么心甘情愿了。毕竟,私了意味着他需要承担全部的责任和损失,这显然不是他所期望的结果。
这便是离石心中的盘算。他知道,这里是朝歌城,是他的势力范围和基本盘。在这个地方,他无需过分担忧报纸舆论会胡乱带节奏,从而对他造成不利影响,但他还是应该自律,不能肆意妄为放飞自我。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吐蕃使臣亲眼目睹朝歌城的繁华盛世,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荣昌盛和强大实力后,他们必然会对秦国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将为双方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以及贸易往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而这种贸易往来一旦开始,只要它不被中断,秦国就能够巧妙地利用秦低币来持续不断地从吐蕃帝国身上“抽血”。所谓秦低币,指的是秦国货币相对于吐蕃帝国货币的汇率优势。通过这种汇率差,秦国可以在贸易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秦国需要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展现出坚挺的信誉。只有这样,吐蕃帝国才会愿意与秦国进行贸易,并相信秦国是一个公平、平等的合作伙伴。
这种公平、平等的观念需要秦国在日常交往中不断地传递给吐蕃帝国。从平时的点点滴滴做起,逐渐培养起吐蕃帝国对秦国的信任和好感。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却是非常必要的。
当秦国进入工业化阶段后,其传统的外交策略也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对于身边的近邻,秦国应以软实力慢慢同化为上。通过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逐渐拉近与近邻的关系,使其成为秦国的友好伙伴,最后与大秦融为一体。
而对于那些异域蛮邦,如阿拉伯帝国等等,则应以武力威慑为主。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强硬手段,如明抢进行军事掠夺,这样一来,秦国可以全力建设国内,提升自身的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秦国在处理与吐蕃帝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关系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既要注重树立良好形象和信誉,又要善于利用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只有这样,秦国才能在异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对了,还有倭人也属于蛮荒遗种,他们和扎小辫的野人,都属于帝国的敌人,应该慢慢予以铲除,反正时间充足,帝国可以慢慢铲除它们,每年都杀一部分,用上百年时间,逐渐铲除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