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这位徐呆子的真实身份,是“字母表”组织的“x”。
按照之前的规律,这些“字母表”成员的代号,对应着其姓氏拼音的首字母。
那位在“涟漪假面舞会”上见到的“F”,本名就是方梦瑶。
至于那位卢进锡描述的莫教授,不出意外就是“m”。
而眼下这位徐呆子,对应的自然是“x”。
高异确实想过,他在未来应该有机会见到更多的“字母表”成员。
但他从未想到过,会以这样的方式见面........
更没有想到的是,见到的会是“x”。
早在“南康实验中学”的“许愿机”事件后,高异就一直把“字母表”组织放在自己的情报收集列表前列。
雅典也在互联网上作威作福的时候,也一直有在收集相关的信息。
不过说到底,“字母表”都是个成员较少且极为封闭的小团体。
虽然也存在“K”那种极度高调的存在,但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不太会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
尽管如此,“x”无疑是个例外。
高异很早就听过他的名号。
在半年前,他还没有成为玩家的时候,曾在收集新闻素材的时候查到了一篇有意思的帖子。
几千字的描述洋洋洒洒,但内容并不复杂。
简单来说,一位自称“小琴”的独居女子自述,在某个晚上她家中闯进了一个陌生的男人,并偷走了她家的钥匙。
如果只是这样,那这也就是起奇怪的入室盗窃案罢了。
但令人不安的是,那个陌生男人夺走钥匙后没有离开,反而就在小琴家中住下了。
每天小琴起床的时候,都能看见那个高大的陌生男人,一言不发地站在门口。
“你是谁,你到底想做什么?!”小琴愤怒地质询着,却得不到任何回复。
她想要离开房间,可那个男人就这么挡在门框位置,寸步不让。
哪怕小琴拼尽全身力气,将男人稍微推开一点,但那不大的缝隙又会立马合上,不给她离开的机会。
每天只有极少数的时间,那男人会让开位置,让小琴暂时离开房间。
“还有一次,我亲眼看见钥匙从那男人裤兜里掉出来了,我扑上去想要拿走,却又被他拦住了.......”
“我每天睡觉前、起床后,都能看见他站在那.......我快要疯了,我该怎么办?”
“我问他到底想做什么,但他从来不回答我!”
“我当然报过警,可警察什么都没做!他们完全不在乎!!”
“我在发这个帖子的时候,那个男人还站在那里......”
“我不敢拍照,我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个诡异的帖子很快在那个小众的灵异论坛上受到关注,并成为热门。
底下的回复者众多,大多数人都觉得这是在编故事——毕竟那个论坛本就有写自传体灵异小说的传统。
但还是有一些人,想要为那个自称小琴的姑娘出谋划策。
当然,都是些馊主意........
直到某位用户,发出了这么一条评论:
“你说的这个男人,怎么那么像一扇门呢?”
这话,算是解答了帖子内的种种疑惑。
为什么会有钥匙在裤兜,为什么会阻止女子离开,为什么警察不管.......
故事很快走向,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子被自家房门逼疯,这种颇有黑色幽默气质的方向。
但那个帖子还未结束,名叫小琴的女子坚称那就是个男人。
终于,在众多跟帖者的打趣和嘲笑中,她选择了拍照。
她将手机摄像头抬起,对准了自家的房门。
但也就在那个时间点,那篇帖子消失了。
高异知晓这件事的时候,去追踪发帖的账号,上方的内容已经全部被清空。
只有头像,变成了一张白底黑字的图片,似乎是要传达出最后的信息。
上方写的是,“那个男人叫做‘x’”。
如果事情只是这样结束,那这可能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都市怪谈。
但在几个月后,高异成为玩家的时间点,他在查阅“南康晚报大厦”事件的信息时,找到了一些相关的资料。
那似乎是“调查局”内部整理后流出的内容,充斥着各种近一年来差点酿成舆情事件的网络话题。
高异自然对此极度感兴趣,第一时间便抱起这堆资料开啃。
其中一篇,就是名为小琴的女子,和那个推不开的男人。
原来如此,这起事件也有异能参与,所以那个女子不是单纯的疯了........
报告的内容并不多,似乎调查和记录的人也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翻开那篇资料,高异只看见了两个东西。
一个,是名为“x”的“字母表”成员的相关记录。
另一个,是一张照片。
那场景,高异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全身漆黑、透不出一丝光亮的黑影,就站在门框之中,死死地盯着摄像头。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就和现在高异看到的场景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