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子将那封信拿起来,只是很普通的一个信封。封面上五个大字——“刘长子亲启”。守夜士兵们说不清楚这封信究竟是怎么凭空出现的,在看到封面上的字后,便直接将其拿过来了。
刘长子取出信来,展开一看,上面也是简简单单的内容:明日辰时三刻,城西六角亭,与君一晤!
信上虽然没有落款,但刘长子知道,写这封信的人应该便是张恪的人。昨天他们才谈好的事情,这么快对方就找上门了,倒是蛮有效率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张恪和潜伏在城里的人是有着顺畅的沟通渠道的。他们甚至可以随时互相传递信息,刘长子对此既有好奇,也有一点钦佩。要知道,安顺城为了防止敌人的渗透,是做了许多工作的。就说此次入城,若不是他本身身手还可以,又对义军的底细有深刻的认知,便未必进得来的。所以对于张恪他们居然可以这么顺畅、高效、及时的在城里城外进行情报的传递,刘长子还真的是很好奇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此外,令刘长子更加在意的是,自张恪领军抵达安顺城外,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然而,他们却始终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当然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很容易猜想得到。那就是:强攻安顺城,太不划算了,所要付的代价实在是太大。远不如围城,然后逼他们出城决战,更为稳妥。原本,刘长子也是这么想的。可是,如今看来,朝廷其实并没有干等,他们在暗地里还是有动作的。至少他们早早的就派了探子潜伏进来,不断的在收集着义军方面的情报。两军对垒,掌握情报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在收集情报这件事情上,显然朝廷方面并没有放松的。虽然不知道他们目前掌握到了多少信息,但终归是对义军不利的事情。而且,在城主府如此严防死守下,对方居然还可以这么神不知鬼不觉的送信进来,细思极恐啊!
城西六角亭,刘长子倒是知道的。虽然也算是安顺城的一个地标性建筑,但实际上只是一个建在丁字路口,供人歇脚、躲雨的亭子而已。又因为常常有人在这里送客、作别,所以也有人称其为“送客亭”。其它的,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了。对方选择要在那里见面,估计也只是因为那里比较易找吧。倒是为什么要选择在城西呢?朝廷的军队大部分都驻扎在安顺城的东边,照道理,为了方便互相之间传递信息,朝廷的探子应该待在更靠近城东的地方才对的。或者这样做其实只是个障眼法,为的是防止自己这边尝试去找到他们。这个倒是有可能的,虽然双方暂时化敌为友,目前也正准备要合作了,但其实彼此还并没有建立起多少信任感来的,所以留一手也是可以理解的。
翌日一早,刘长子乔装打扮后,在刘星等人的掩护下,偷偷的溜出了城主府。到达城西六角亭时,比约定的时间早了半个时辰。为了不引起对方的误会,此次刘长子是独自一个人来的。刘星倒是说过要陪同他过来的,不过被他拒绝了。一方面,刘长子担心自己这边太多人过去,有可能会吓跑对方;二方面,对方左右不过是朝廷的探子,而且对方肯定也会害怕暴露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是不用担心对方会做什么“不理智”的事情的。
刘长子站在远处,观察起六角亭及其周围的环境。不过,或许是因为还太早的缘故,此时周边一个人影都没有。也可能因为目前正处在战争状态,没必要的话,一般人也不会走出家门闲逛。再加上城西这边,本身就比较不繁荣,鱼龙混杂,治安也不太好,所以住在这边的人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少的。这些,或许也是对方选择邀他来这里见面的原因吧。
刘长子走进亭中,静静地站着。由于双方互不认识,也没有什么接头暗号之类的东西,因此只能以见面时间和地点来确认彼此的身份了。过了一会儿,远处一道人影出现,并径直朝着六角亭走了过来。
刘长子看到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怎么竟是个女人?还是说,路过的?
然而,那个女子,在刘长子的注目之下,却始终脚步不停的直直奔着亭子过来了。一直到对方毫不犹豫地踏入亭中,刘长子也终于确定对方还真的是自己所要见的人。因为若对方只是路人的话,见到亭子里有陌生男子在,大概率是不会走进来的。
果然,那女子进来后,拱了拱手后,率先开口道:“刘长子?”
“是我。”
“哦,小女子姓王,是张恪让我联系你的。”
刘长子点了点头。虽然对方是个女子,不过行事说话,倒是颇有些江湖气,考虑到对方本身就是在做着朝廷的探子这种特别的行当,所以倒也不足为奇。确认了彼此身份后,刘长子便将眼下的处境向对方介绍了一下,而后道:“我们手上倒是还有数千人手,而且都是信得过的。可是,只靠这么点儿人,面对到李原的大军,显然是没有任何胜算的。而且,李原大概是早就已经派人监视着我们了,一旦我们这边有任何动静都是瞒不过他的。对此,王姑娘可有什么主意吗?”
这个女子自然便是王大丫了。她潜进城里后,一直在努力的搜集各种情报,再通过鹰将将其送到张恪的手上。大部分时候,张恪并没有给她什么指示。不过前天晚上,张恪通过鹰将传信,让她想办法联系上刘长子,促成彼此的合作,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救出周勃等人。
接到这条指示后,王大丫还有点奇怪:怎么突然间要和刘长子这个对手合作呢?而且对方为什么要帮咱们救人了?莫非张恪答应了对方什么不合理的条件?直到听完刘长子的话后,才知道关键在李原的身上。因为有了这个共同的敌人,双方才能够暂时抛开各自的立场,进行合作的。张恪想要救人,刘长子想要重新夺回军队的指挥权,而要做到这两件事情,突破口都是在李原身上。只要搞掉他,双方的目的就都可以达成了。
王大丫想了想后,问道:“这个李原,总不可能一辈子躲在军营里吧?”
刘长子点了点头,道:“话是不错,可是即便他走出军营了,咱们也要有法子掌握他的行踪才行的。而且这人本来就鬼精得很,即便是出来,身边也总是会有一大批人随行的,想找到好机会对付他,还是挺困难的。总之问题还是很多的。”
王大丫微微一笑,道:“做任何事情,困难肯定都会有的。真想要做事情,就不要老是瞻前顾后的,而是一点一点的把事儿做起来。只要大方向不偏,最后总能达到成功的彼岸的。”
刘长子看了看王大丫,倒是没有想到一个比他也大不了几岁的女孩子,竟然能说出这般道理来。而且在面对困难时,还表现得如此乐观积极,令人由衷的欣赏。
“王姑娘所言有理,刘某受教了。”
“呵呵,这些话我可说不出来,这都是张恪说的。”
原来是那小子说的吗,那我收回刚刚那句话。刘长子在心里暗自吐槽了一句。王大丫自然不知道刘长子因为周薇的关系,对张恪是很不待见的,也更不会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见他沉着个脸不说话,便续道:“调查李胡子的行踪,这件事就交由我来想办法吧。明天还是这个时间,我们再来这里碰个头吧。”
刘长子点了点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王大丫确实是要比他们更合适做这件事的。一来,她本就是朝廷的探子,做这种事儿自然是比较专业的;二来,李胡子他们并不知道王大丫的存在,这一有利因素,显然也会更方便其行事的。
谈妥后,王大丫便干脆利落的告辞了。之前,她对于李原这个人确实是不够重视,所知有限的。当然,也不能说她粗心大意,主要她只有一个人在城内,哪里干得了这么多活儿的。现在,为了对付他,便需要更多的去掌握其信息,在没有任何帮手的情况下,工作量其实还是挺大的。而且周薇她们还被李胡子的人围困在顺来客栈里了,王大丫也希望尽快帮她们脱离险境的,自然不愿意浪费一丁点儿时间。
刘长子看着王大丫远去的背影,暗自感慨。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看得出来,这位王姑娘确实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探子。而从他所接触过的那些朝廷方面的人,比如周勃、马铁、高芝、张恪、李如松等人,各个也都是人中龙凤,各有各的本事。包括已经死了的原安顺城城主萧宏,其实也是很有能力的一个官员。他之所以会折在自己手里,更多的只能说自己运气还挺不错的。
从这些人的身上,刘长子意识到了朝廷的确是底蕴深厚,实力强大,人才济济的。他们之前所谓的要“再造乾坤”,如今看来,想简单了、也可以说想多了。起事之后,表面上看,义军聚集了二三十万人,但这些人里面,并没有多少能堪大任的人物。当然,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几十万人本是流民出身,哪能指望他们中间出现什么了不得的人?可是,刘长子知道,他们若真的想要成事,人才绝对是不可或缺的。可是,以他们目前的情况看,这个缺陷,暂时是没有办法补上的。
因为这些东西,刘长子才开始觉得他们所谓的“雄心壮志”,只怕是实现不了的。曾经有一段时间,他们是以为有机会的。可是,在见过了周勃、张恪、王姑娘等朝廷的人后,刘长子越来越觉得这个“白日梦”,或许该醒醒了。
从小以父亲为榜样,刘长子曾经以为自己所见到的世界便是全部,可是这几个月的所见所闻,让他明白了,这个世界是要远比他所见的要巨大得多,也复杂得多的。而之前在他眼里的那个“啥也不是”的朝堂,事实上有着多么令人望尘莫及的实力。不要幻想如何取而代之了,先想想怎么样才能继续生存下去吧!刘长子惆怅的又叹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