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 > 第149章 到海的对面转一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王伦来到了给平涛分配的院子,敲了敲门,里面没有人,随即一想,平涛可能是去李家成的小院了。

这造船对于平涛来说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容易,但是要造王伦需要的军舰,那得把蒸汽机搬上去。

李家成在王伦成亲的时候,带领研究所的众人用三个小型的蒸汽机改造了三个小客船,作为喜船。这喜船也就十几米长,宽也就是两三米;但是要把这蒸汽机放到大海船上,那难度可就是翻着翻的上升了。

当然了,除了梁山之外,大宋用尺和丈来做计量单位。

王伦现在手头上有十一丈的神舟大船20艘,有约十丈的大船30艘,有约9丈的大船50余艘。

王伦询问了船工,再经过自己的估计,觉得手头上的这些大船的排水量在300吨到400吨不等。

就这点排水量,这都是当今世界的天花板。

你可以怀疑大宋的武力值,但是你不能怀疑大宋的手艺。

王伦到了李家成院子的时候,这平涛正撅着屁股对着桌子,看着桌子上的小蒸汽机发呆。

这个蒸汽机也就水桶那么大,是李家成平日的时候拿来教学用的,但是功能和大蒸汽机一模一样。

王伦走进了院子中间,闻到了一股奇怪的味道。

这个味道王伦在穿越前的小时候没少闻,那个味道就煤炭燃烧的味道。

“嗯,不对。”王伦当场愣住。

“有何不对?”武松在问的时候,双手已经把双刀抄到了手里。

“哎呀,赶快收起来。”王伦看见旁边武松的动作,一脸尴尬。

“嘿嘿。”武松笑了笑,把刀重新插到背后刀鞘上。

“李家成,你给我出来,你是不是找到了石炭?”王伦激动大喊。

“嗯,大哥?你怎么知道?”李家成从角落里兴奋地走了出来,双手还是黑乎乎的。

“在那里?快给我看看。”王伦激动地跑了过去。

“在这儿。”李家成从角落拖了一个袋子出来。

王伦用颤抖的手从袋子里拿出两块黑乎乎的东西,来回端详了几下,然后两块煤炭往中间一拍,顿时碎渣渣就掉了一地。王伦捡起来一块儿小的煤炭,用手指一撮,一抹黑就到了手指上。

“从哪里弄的?”王伦激动大喊。

“从你那梅园的角落里翻出来的,差点被几个小伙子给扔掉,我看着像石炭,就烧了一下,还真的是石炭。”李家成笑着解释。

“什么?就在我的梅园?我怎么不知道?”王伦瞪大了眼睛。

这就是自己辛辛苦苦找的煤炭啊,还以为要什么时候打到太原府或者潞州府才能弄到,这宝贝怎么就突然出现了?还在自己的院子内。

“嘿嘿,这没办法。”李家成摊了摊手:“你那梅园是前任知府杨戡的别院,我们拿下登州府后,这别院所有的人都换成了我们的人,自然也就不知道这院子里还有这宝贝了。我刚才问过了之前衙门里一个小衙役,这石炭是那杨戡委托他哥,从徐州弄过来的。”

“徐州?”王伦仰起头开始琢磨。

这徐州倒是有煤炭,后世某地质大学就在徐州,可是这徐州的煤炭现在就能开采了么?

“徐州的石炭产量多么?”王伦问李家成。

“我不太清楚。”李家成摊了摊手。

“徐州石炭的产量不少。”平涛笑着走了过来,跟王伦一拱手。

“徐州的石炭一般用来炼制百炼钢,一直被朝廷控制在手里。只是这两年官府腐败,这矿都承包给下面的商人挖掘。这些煤炭商人们偷偷地弄出来一些,卖给一些贵人过冬用。”平涛笑着说:“前年时间,我一个旧相识还从海州弄了一船石炭走海路到了登州。”

“哈哈,真的是太好了,简直天助我也。”王伦激动大喊:“有了石炭,我们海军最后的一块短板就补上了。”

武松不明所以,但是李家成确是明白的。

“确实,这石炭要比普通的炭耐烧,且不用处理,直接就能用,也好存放。这炭想要耐烧,需要复杂的工序,成本可不低。”李家成笑着说:“不过这石炭要从徐州运到这登州来,也不便宜。”

“嗯,那暂且不管他,我们买就是了。”王伦笑着说:“这徐州就在沂州的西边,离我们梁山不远,唉,又得吴先生去运作运作。”

“平院长,你那旧相识可还在登州?回头让朱贵兄弟去跟他聊一聊,咱们得有一条稳定的石炭供应路子。”王伦问平涛。

“应该还在登州,稍后我就找朱贵兄弟。”平涛笑着说。

“哈哈,这个稍后再说。”王伦把手在衣服上胡乱擦了几下:“平院长,这个蒸汽船的改造有难度么?”

“对于别人来说有难度,对于我来说难度不大。”平涛自信地笑着说:“我早上去看了一下那些船,其中有一艘十丈船还是我之前做的,我改起来应该很快。”

“太好了。”王伦搓着手,惊喜地问:“第一艘船多长时间能改出来?”

“我这边先安排人在船上把洞掏好,李所长的蒸汽机做好之后就直接放上去就行。”平涛想了一下说:“只是现在我在考虑,要把转轮放在船身两侧,还是后面。”

“相传在南齐时祖冲之发明了千里船,又叫车船,装两个转轮在舟的两侧,可日行百余里。”李家成笑着说:“但是这种车船两侧的转轮容易被东西卡住。平院长想了一个办法,把一个大号的竹蜻蜓直接放在船尾部,置于水下,则安全很多,速度也更快。”

“没错。”平涛双眼放光地说:“用密州的黄花梨木做一个反向的木质竹蜻蜓,放到船尾,这样的船速可以比原来的车船至少可以提高一倍。”

平涛说完,就快速走到了桌子旁边,拿起一个绘画毛笔,沾了点墨,在一张宣纸上,刷刷刷地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一个现代轮船的模型图就画了出来。平涛把旁边李家成的蒸汽机模型看了一眼,就直接画了一个剖面图,把蒸汽机直接装了进去。

两张草图画完,还没有用半刻钟时间。

这两张画出来,别说王伦,就是武松也大概明白了平涛要表达的意思。

“传闻平伯父在早年造船时,一张图都不用画,所有材料的尺寸都在自己的脑海中。平伯父造完船后,备下的材料也就会剩下几块板子而已。今天平院长小露一手,平家造船果然是名不虚传啊。”王伦感叹。

“嘿嘿,都是虚名。现在到了梁山大学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平涛所用的技能,前人也有;李所长所用的技能可是前所未有。李所长还说要把一种叫火箭炮的东西给装到船上去。梁山大学的奇思妙想当真是叫人叹为观止啊。”平涛笑着说。

“哈哈,咱也别等了,一会儿让兄弟们把诸葛院长,张小火所长请过来,咱们一起想想办法,看看怎么能早日把这第一艘蒸汽军舰给搞出来。”王伦笑着说:“到时候我非要坐着这军舰去大海对面的苏州转一转。”

“还请什么请,老夫早就知道这里有好东西了。”门外传来了诸葛金的声音。

“哎呀,叔父,您慢点。”这是张小火的声音。

得,人来齐了,那就来个军舰改装研讨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