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新谱的《霓裳羽衣曲》在街头巷尾传唱,其旋律优美,舞姿婀娜,让人陶醉其中。
胡姬酒肆中,琵琶与羯鼓相互应和,奏出美妙的音乐。更有甚者,一些来自波斯的少年竟能熟练地诵读李白的新诗,展示出了文化交流的魅力。
此般景象,恰如宰相萧谨言所言:\"非圣主改制,焉得海内升平如此?\"
集市上,来自西域的商队带来了五彩斑斓的琉璃、精美的波斯地毯,与中原的丝绸、瓷器相互辉映,构成一幅繁华的商贸画卷。
街边的茶肆里,文人墨客们高谈阔论,不仅有对诗词歌赋的探讨,更有对新政下农桑之法、商贾之道的交流。
田野间,新的农具让耕种变得轻松高效,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百姓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宫中,皇帝坐在龙椅上,看着各地呈上来的捷报,露出欣慰的笑容。
后宫中,皇后也在与妃嫔们谈论着民间的新气象,大家都为这繁荣之景感到欣喜。
而朝堂之上,大臣们不再为了权力明争暗斗,而是齐心协力为新政的推行出谋划策。
整个大周,从上到下,都沉浸在这因推行新政带来的繁荣之中,一片国泰民安的祥和景象。
此般景象,恰如宰相萧谨言所言:\"非圣主改制,焉得海内升平如此?\"
在一个静谧的夜晚,太和殿里的鎏金铜漏发出清脆的滴水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
当铜漏滴到三更天的时候,值夜的宫女突然听到一阵奇怪的声音。她心生警觉,急忙走到龙榻前查看,却被眼前的一幕吓得脸色苍白。
只见独孤帝在龙榻上突然抽搐起来,身体不停地颤抖着。他原本威严的面容此刻扭曲变形,让人看了不寒而栗。
明黄锦被下,那只曾经执掌虎符、掌控天下的手,此刻正痉挛着抓住床栏,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出骇人的青白色。
宫女惊恐万分,她立刻高喊着让人去请太医。不一会儿,太医令张景仁便带着三位白发苍苍的院判匆匆赶来。他们冲进寝殿,看到独孤帝的状况后,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帝王的面色如金纸一般,毫无血色,半边嘴角歪斜着,涎水不受控制地从嘴角流淌下来。
这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中风之相,意味着皇帝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严重。
独孤明双膝跪地,直挺挺地跪在龙榻前,双眼凝视着父亲那宽阔的颈项。
在烛光的映照下,父亲颈侧那道蜈蚣状的箭疤显得格外狰狞,泛出一抹令人心悸的紫红色。
这道疤痕,是父皇在天启二年征讨北漠时所受的旧伤。那时,父亲还是一位年轻的将领,率领着大军浴血奋战,最终战胜了北漠的强敌。
然而,在那场惨烈的战斗中,父亲不幸被一支毒箭射中,虽然侥幸捡回了一条性命,但这道深深的箭疤却永远地留在了他的身上。
二十年来,这道箭疤每逢阴雨天气,便会隐隐作痛,仿佛是当年的毒箭仍在蚕食着父亲的生命。而此刻,在这寂静的夜晚,它更是像一条活物一般,在烛火的映照下微微蠕动,让人不寒而栗。
独孤明的目光紧盯着那道箭疤,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痛楚。他知道,父亲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前,这道旧伤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近年来,父皇为了国家大事日夜操劳,身体早已疲惫不堪。
就在这时,一群太医鱼贯而入,他们面色凝重地走到龙榻前,轮流为父亲切脉。
独孤明注意到,当他们交换眼神时,眼中都流露出一丝惊惶。这些太医,可都是曾为父亲调理出“三日不眠仍可挽弓”药方的国手啊!
然而,此刻他们却连脉案都不敢落笔,显然是对父亲的病情束手无策。。
当李宝儿那顶青布小轿缓缓地从角门被抬入时,整个场面显得异常庄重。
而更引人注目的是,禁军统领竟然亲自手持明灯,为这顶小轿引路。
这位名叫李宝儿的女子,虽然只是一个民间医女,但她却以“金针渡厄”的绝技而闻名遐迩。她的头发间仅仅插着一支半旧的银杏木簪,简单而朴素,却透露出一种别样的雅致。
当她的指尖轻轻搭上龙腕的瞬间,寝殿内所有铜鹤灯台的火苗似乎都感受到了一股无形的力量,同时微微晃动了一下。这一微妙的变化,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屏住了呼吸。
三息之后,李宝儿突然毫不犹豫地用手中的银簪挑开了帝王的左耳垂。在那里,有一粒朱砂痣大小的出血点,若不仔细观察,很容易被忽略掉。
“不是中风。”她的声音清脆而果断,如同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破了寝殿内那凝滞的空气。“是脑髓里的血管破了,就像摔裂的冰裂纹瓷器一样。”
她一边说着,一边迅速取出缠在腰间的桑皮纸,然后以惊人的速度在纸上画出了血脉淤堵的走势。
那张桑皮纸上的线条,宛如大周疆域图里淤塞的运河一般,错综复杂,看得独孤明心头一阵剧颤。
“陛下可还记得上月批阅奏折时,眼前是否出现过黑蝶乱舞的景象?”李宝儿轻声问道,同时从怀中取出了九根金针。
她的动作轻柔而娴熟,仿佛这些金针是她身体的一部分。当第三根金针准确无误地落在独孤帝的百会穴上时,奇迹发生了——独孤帝那紧闭的双唇微微颤动了一下,终于发出了病后第一个清晰的音节:“善……”
这个声音虽然微弱,但对于李宝儿来说,却如同天籁一般。因为这意味着她的治疗有了效果,独孤帝的病情开始有了转机。
然而,这个曾经用一纸《屯田令》养活了百万流民的帝王,如今却显得异常虚弱。
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在砂纸上磨过一般,艰涩而缓慢:“北境……军报……”
李宝儿连忙打断了他的话,伸手按住了独孤帝欲抬起的右手,柔声说道:“陛下,您颅内的淤血就像悬在黄河决口的泥沙一样,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