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崔时珍不知道的是,在方国富的村长帽子被摘下的那天晚上,方大宝就被人用麻袋罩住狠狠的打了一顿,肋骨都断了好几根,现在还趴在家里养伤呢。

这事是谁做的,在小溪村大家各有猜测,传的比较真实一种说法就是方大宝得罪的人太多了,现在他爸被摘了村长的帽子,没人保护他,自然是他以前得罪的人来报复他了。

“那新的村长是谁?”崔时珍关心的问道。

崔白梅摇摇头说道:“还没选出来呢,据说有可能会从镇上调一个人过来。”

现在的小溪村,可是整个镇上重点发展的经济村点,有些镇上的人都会特地到小溪村的食品厂上班,那里山好水好生活环境也好,重点也能挣到钱,越来越多的人爱到小溪村生活了。

管理整个小溪村的村长自然要慎重选择,也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在村里选票投决了,不过这都不是崔时珍和崔白梅要操心的事了。

崔白梅乐的伸手搂住崔时珍的胳膊,亲昵的靠在崔时珍的肩上。

“傻乐什么呢?”崔时珍伸手将崔白梅耳边的头发往后面别了别,崔白梅的头发好像长了一点。

崔白梅摇头晃脑的说道:“我高兴!”

崔时珍知道崔白梅为什么高兴,还不是因为当初方大宝做的事情,尽管那时候已经教训过方大宝了,现在看到方大宝挨打还有方家落难,她还是很开心,她就是见不得曾经欺负过她表姐的人过的好。

姐妹俩乐不可支的搂在一起说话。

“总算是挤出来了,这取行李的人可真多。”刘斌轻松地拎着一大袋行李站在车边,沉重的行李没有让他吃力,在人群中他颇为费力地挤了半天才出来。

“遇上开学季,都是寄存行李的。”陆思行也微微皱起眉。

崔时珍和崔白梅听到声音后,迅速推开车门下车,姐妹俩颇有默契的要去帮忙拎行李。

陆思行朝两人摆了摆手,因为行李太多,后排座位上也堆满了行李。

“陆哥,现在要去哪?”刘斌上车后转头问陆思行。

“去理工大学。”陆思行早已经想好了安排,先送崔白梅去学校报到,办理好住宿问题,将崔白梅安置好再送崔时珍去孙思宁的中医馆。

没过多久,几人便抵达了崔白梅心心念念的北京理工大学门前。

崔白梅静静地站立在校门处,眼前宏伟壮观的校门建筑庄严肃穆,校名“北京理工大学”六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仿佛散发出智慧和知识的光芒。

崔时珍上前一步,抬手在崔白梅的肩膀上拍了拍,这里有崔白梅的梦,以后她就要在这里进行四年的大学生活。

“表姐,我一定会努力的!”

努力学习,努力报效国家。

崔白梅在心里默默的说道。

“我相信你!”崔时珍相信崔白梅会做到的。

进入理工大学,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宜人,一片生机勃勃之景尽收眼底。这里到处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青春气息,让人心驰神往。

在这个充满学术氛围和青春气息的校园内,崔时珍觉得自己好像都年轻了,年轻真好,趁年轻,还可以做很多事,还可以努力更努力。

陆思行上前一步,轻轻搂住崔时珍的腰,崔时珍回头,两人相视一笑。

离别的伤感,倒是让美好的校园环境给冲淡了一些。

一辈子还很长,所幸他们还很年轻,还有很多时间。

孙思宁的中医馆内就有员工宿舍,他的中医馆真的很大,在北京的名气也很大。

“嫂子,你要来‘同仁馆’上班啊?”刘斌只是听陆思行说崔时珍要来北京一家中医馆学习,他也没多问,以为只是求医拜师的那种,但他没想到崔时珍竟然是在鼎鼎大名的同仁馆上班。

“是学习。”崔时珍纠正刘斌话中的意思。

“那还不是一个意思,你不照样要在这里看病治人?”刘斌不在乎的反问。

崔时珍点点头回答道:“这倒也是。”

刘斌凝视着崔时珍,他的目光与之前随意的眼神截然不同。

此刻,他眼中流露出的不再仅仅是好奇或欣赏,而是一种敬畏之情。

在这一刻,他才意识到,眼前的崔时珍是一个杰出的医者,否则她不会被同仁馆招进来学习的,要知道同仁馆在北京那是相当出名的,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有什么疑难杂症都挤破了脑袋过来看诊。

同仁馆里的老大夫都是医术高超的中医,只不过它的创始人孙思宁老人家近些年坐诊的时间少了,一周也就坐两天诊,很多人为了求得孙思宁的专家号,拿钱买都买不来。

听完刘斌的话,崔时珍不禁问道:“这个同仁馆真的这么火吗?孙老师这么受欢迎的吗?”

不怪崔时珍这样想,因为她这几年在江州市是知道的,自从西医崛起之后,大家更认准西医的见效快,毕竟中医讲究的是循序渐进,温补治疗,现在的人们更认准西医的快速治疗技术。

刘斌立刻上前一步,脸上露出了极为夸张的表情,他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声音高亢地喊道:“同仁馆当然很火!孙思宁专家当然很受欢迎!”

崔时珍被刘斌突然拔高的嗓门吓一跳,耳朵都快炸聋了。

陆思行走上前,嫌弃的伸手推了推刘斌“好好说话。”

刘斌嘿嘿一笑,憨笑的说道:“不好意思,刚刚太激动了。”

陆思行的眉头紧锁,催促道:“快说,你嫂子初来乍到的,对这里也不熟。”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焦急和担忧。

陆思行心里想的是,崔时珍刚到北京,对这里一切都不熟悉,对孙思宁的同仁馆更不熟悉,这里的弯弯绕绕肯定不简单,刘斌是这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肯定知道的比他们多,提前把知道的告诉他们,也能让崔时珍心里有个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