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693章 官品厘清肃吏治(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93章 官品厘清肃吏治(二)

不仅是这些州县官吏,对于朝廷的督抚、布按以及各道、府等地方大员,一样也要予以严管,首先就是督抚衙门的属官、吏员问题,原本督抚只是临时钦差性质,事毕即还,巡抚、总督等地方大员,并没有固定的属官,而是往往从地方官府或者布按二司中抽调属官和吏员到督抚衙门中办差,使得本就缺乏官吏的地方官府官吏更少。

而这些督抚大员们出镇地方,往往建立幕府,幕府又可以指文武高官出征时搭建的营帐或者巡抚地方时的衙署。“幕府”之中的长官,被称为“幕主”,而辅佐“幕主”的人,则有“幕官”和“幕宾”两类人。

所谓的幕官,简而言之就是将官们公署之中的属吏,本身就归属于朝廷正式的官僚系统,一般是从辖区内的各级官府中抽调而来的。

而除了这些人之外,就是大明的所谓幕宾,也就是督抚官员们自己私人聘请的类似师爷性质的人,幕宾和幕官的不同之处在于,幕官虽然也听命于幕主,但幕官是由朝廷分给的属吏,名列官籍,身份为官;幕宾则是由幕主私人聘请的辅佐人员,身份为客,不食朝廷俸禄,一切待遇均由幕主给支,两者合称就是我们常说的幕僚。

原本这种制度从唐宋以来确实有存在,大明的这些督抚大员也经常开幕府,广请幕宾,王守仁担任督抚的时候就曾经说过:“凡荐贤于朝,与自己用人又自不同,自己用人,权度在我,故虽小人而有才者,亦可以器使。”

大明的这些官员的,一旦出镇,往往都要聘请大明的幕宾为自己的服务,很典型的代表就是胡宗宪,他在担任浙直总督的时候,就大量的聘请幕宾,为他服务,为了养活这些幕宾,胡宗宪也耗费了不少银子,所以当年弹劾胡宗宪为总督银山并非空穴来风。

大明的这种幕宾制度虽然是沿袭自前代,但是大明初年时,朝廷为各级地方行政公署都设有幕属官,这一类幕职并非由长官自己征辟,而是朝廷负责铨选,使得幕属官一方面配合长官工作的同时起到了监督长官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虽然公署有幕职,但是有司并不器重他们,反而自己聘请幕宾治事,或者将具体事务托付给胥吏,后来新任的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朝廷并不配给属吏,因此这些督抚也有自己聘请宾客辅佐。

到正统年间,这种事情已经是非常普遍了,朝廷大臣出征之时就可以自主征辟文士,正式出现了幕宾一职。如文人周鼎因为生病弃官归家,而金忠讨伐福建盗贼的时候就将其征辟至幕府,让周鼎为自己出谋划策。

而且现在这种幕僚在大明非常之风行,从州县官员的师爷,到京师部院重臣们,往往都豢养门客幕宾,现在幕宾在各级衙门中都有存在,上至内阁大臣,大太监,下到六科给事中,各类衙门,各色官员聘请幕宾蔚然成风。而这些所谓的幕宾,在实际上大多是干些什么呢?

据朱载坖通过厂卫了解的信息,这些幕宾们主要从事的就是四种工作,一是负责幕主奏章公文的处理,不少幕宾经常给幕主当枪手,比如胡宗宪名下着名的军事着作《筹海图编》,实际上的作者是胡宗宪手下的幕宾郑若曾,还有如徐渭在胡宗宪手下负责奏章公文五年,记文可百篇。

二是以备顾问,当参谋,这一点就很符合大家印象中的谋士形象了,当然了,参谋之事也是幕主负责事务以及朝廷政务,俞大猷在带兵打仗之时就曾聘请王阳明弟子颜钧为“军师”出谋划策。

三是处理民政,我们上文说道明中期以后各级官署都有开幕府聘请幕宾的风尚,这其中聘请宾客最多的就是各地知县,由于现在官员们长于经史,不通政务,官员行政能力亦是逐渐下降,不理民事,为了摆脱这些日常政务的打扰,基本上每个知县都会聘请幕宾为自己处理民政。

四是帮闲,所谓帮闲就是当幕主赴缙绅宴请的时候,在一旁献艺,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等,给自己幕主脸上增光添彩,以上四项便是幕宾所负责的主要事务。

很大程度上,这些幕宾是在代行朝廷官员的职能,这是朱载坖所决不能允许的,现在这些幕宾价码可不便宜,据厂卫的调查,幕主需要幕宾辅佐军政民生上的繁杂琐事,而幕宾则需要幕主提供的佣金养家糊口,幕宾每年收入多者可达二三百两,少者也要三十两。

这种所谓幕宾制度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在朱载坖看来,这种所谓的幕宾制度不仅使得官员的行政能力下降,而且还容易因此滋生腐败,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说,他们的俸禄显然是不足以支付聘请幕宾的费用的,他们要维持官员的排场,要有相对富足的生活,还要豢养不止一个的幕宾,对于这些官员们来说,他们除了去贪墨之外,没有别的来钱的路子。

而对于这些所谓的幕宾们来说,有一些确实是有抱负有理想,因为各种原因不能通过朝廷的科举,但是绝大部分的所谓幕宾从事这一行的主要原因都是为了银子,他们往往利用这种为官员担任幕宾的身份,假借官员的名义,获取钱财,这就会导致大明的吏治更加腐败。

所以这种情况是朱载坖所不能允许的,现在这种所谓幕宾的风气越来越蔓延开来,太监们也不能免俗,不少地位极高的大太监也会延请幕宾,比如着名的大太监刘瑾就曾聘请落榜生员张文冕为自己的幕宾,对于这种情况,朱载坖认为要严厉予以禁止。

事实上大明初年的官吏更加缺少,但是这些官员们一样能够将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的,如况钟在担任苏州知府的时候,内署不延幕客,一切奏疏、榜谕、谳案,皆公所亲裁。一样能够将苏州治理的很好,这是行政能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