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隆庆中兴 > 第1782章 驿传血脉不容轻(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82章 驿传血脉不容轻(七)

申时行赶紧说道:“陛下,尚不至于此啊!何谈轻动兵戈!”

朱载坖冷笑了一声说道:“朕看有些人现在兜里有些银子,又觉得自己能摆布朝廷了,他们有田,老子有权,他们有银,老子有兵。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们种了大明的田土,岂有不纳税的道理,他们不纳税,朝廷拿什么来治国,拿什么来养兵?想要抗税,先试试自己的脖子硬不硬再说!”

申时行被朱载坖说的愣住了,张居正赶紧出来说道:“陛下,驿传银的分派,还是由有司确定之后由陛下圣裁即可,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使得朝廷的驿传正常运转起来。”

这点确实是朱载坖要重视的问题,现在既然任命了李世达为提督邮政总署,就应该迅速将邮政总署运转起来,使得朝廷的驿传走上正轨,这点确实是朱载坖比较关注的,朱载坖认为凡事必先立法而后行之,要整顿朝廷的驿传,首先就是要编撰邮驿则例,将邮驿规范化,一旦制定了条例,就必须严格执行,决不宽纵,对于任何违反朝廷邮驿条例的,都要予以严惩。

而对于邮政总署现在的任务,朱载坖认为主要是核定天下的驿站、急递铺和递运所数量,还有相应的人员、牲畜数量,编制相应的预算,同时要优化驿站和急递铺、递运所的位置,沿已经建成的直道设立驿站、急递铺和递运所,同时配置相应的人员和牲畜。

至于驿卒、铺兵的来源,朱载坖认为除了从民间招募之外,还要接受朝廷的退伍士卒们,他们毕竟有相应体能,有的也会骑术,同时作为士卒,他们更加明白军机重事的份量,不敢轻易延误文书传递,对于这些驿卒和铺兵,也要提升待遇,刺激他们为朝廷快速的传递文书。

现在的铺兵待遇普遍不足,根据之前各地的奏疏来看,铺兵驿卒的工食银普遍在七钱到一元之间,即便是东南富庶省份,铺兵的收入也不过一元二钱,朱载坖认为铺兵、驿卒承担着为朝廷转递公文这样的重任,岂可不优待?要提升铺兵驿卒的待遇,增加口粮等实物配给,同时以铺和驿站为单位,凡是一年之内没有出现公文延迟的急递铺和驿站,要给予奖励。

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增加邮政总署的收入,以保证驿传系统能够正常运行,按照朱载坖的上谕,民间的民信局接受邮政总署和所在地驿传道的管理,还有就是朝廷的递运所可以承接在驿传道备案的民信局等货物运输,收取相应的费用,这样收入都要由驿传道收取,并且用于朝廷的驿传开支。

之所以选择递运所来作为承接民间运输,主要还是由于递运所的作用,按照朝廷定制,递运所原本的主要职能是负责运输朝廷的各项物资,在原本的作用中,主要是运输朝廷的各种本色物资,因为之前朝廷主要的赋税都是本色,就需要运输大量的粮秣或者其他征收来的物资,而递运所主要就是负责这一事项的单位。

而随着朝廷的赋役折色制度的推广,不再需要将大量的本色物资转运到京师,主要是以折色物资的形式上缴户部,递运所就比原来要轻松很多。按照朝廷定例,每所设置车辆不等,大车一辆,载米十石者,人夫三名,牛三头,布袋十条。小车一辆,三石者,人夫一名,牛一头。

除了陆路的车辆之外,还有水上的递运所,按照相关的规定,也要配置相应的船只和水夫,用以运送朝廷的各种物资,按照规定,如六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三名;五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二名。四百料者,每只水夫十一名;三百料者,每只水夫十名,这些递运所本来是为了转运朝廷的物资而准备的,但是现在平时不会有这么庞大的本色物资调动。

但是朝廷又必须保持自己手中必须掌握一支可靠的运输力量,朱载坖在和内阁商量了之后认为,递运所不仅不能够取消,反而要予以大加建设,朝野出资为递运所添置重载车辆、牲畜和船只,在平时,他们以承接民间的各种运输业务,不仅可以养活自己,还可以创造出一些利润补贴驿传系统,而在战时或者其他特殊情形下,这些递运所就要为朝廷服务,为朝廷运输物资。

所以递运所不但不能取消,反而要大力支持,朱载坖命令内阁会同各个部门,按照地方的人口,商贾数量和要冲与否,设立相应的递运所,保障在朝廷手中始终掌握着一支足够的运输力量可用。

在结束了廷议之后,朱载坖翻阅起太子朱翊釴从北直隶发回的奏疏,朱翊釴巡视了北直隶的各处,发现比之以前,北直隶的道路情况要好了许多,百姓生活条件也要好的多的,随着朝廷投资的各种水利设施的兴建,和新作物的推广,老百姓至少不必面带饥色,一些百姓也会饲养一些牲畜家禽,棉花种植面积也得到提高,种植棉花所得银钱肯定是要比单纯种粮食好的多的。

不过对于北直隶的驿传,朱翊釴也确实感觉到不对,四面八方的文书,都是要经过北直隶抵达京师的,所以造成的结果就是北直隶辖区内驿站、急递铺、递运所极为密集,数量非常之多,地方州县为了保证这些驿传的正常运转,已经是费尽了办法,本身北直隶的财政状况就并不好,留存钱粮极为有限,还要供养这些驿传机构,所导致的结果就是州县困顿不已。

而原本还要南方各省的协济银两,但是这些银两无论是数量还是时间往往都不能满足北直隶驿传的需求,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州县为节省开支,尽可能裁减驿传,只要能够维持驿传的基本运作就行,同时巧立名目,再从百姓手中榨取银子,或者干脆让驿卒、铺兵包赔,这样做的结果就是百姓民怨沸腾,驿卒、铺兵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