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只好说道:“仕山,你说的这些项目,干系重大,那都是要做好充足的风险评估,可行性分析......这些都需要时间。”
李仕山听出了典藏的意思,可是却又不想放弃这个机会,继续坚持道:“我知道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事情,反正现在时间还多,你就听我多唠叨几句呗。”
典藏忍不住又看一眼李仕山,那眼中的执着和那股不容忽视的“气势”让典藏心下微动。
也好,正好听听这个年轻人肚子里到底还藏着多少真材实料的“干货”。
典藏不再多言,继续拿起钢笔,轻轻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
于是,一场近乎“李氏单口相声”开始了。
李仕山清朗的声音在办公室里回荡着。
他结合未来十年的技术跃迁与国际风云激荡,引经据典,却又深入浅出。
从芯片制程的纳米之争,到新能源材料的突破可能;
从全球供应链的重组趋势,到网络空间安全的攻防博弈……
李仕山的思维跳跃却又逻辑自洽,宏观处着眼星辰大海,细微处又能落到具体的技术节点。
典藏不知不觉也听得入迷,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变得密集起来。
便签纸也换成了笔记本,一页,两页……很快布满了字迹。
时间悄然流逝,办公室里只有两种声音:李仕山清晰有力的叙述,和典藏笔下那疾徐有致的沙沙声。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敲门声响起。
漂亮的女秘书轻手轻脚地走了进来,端来两碗简单的馄饨和几样清淡点心。
闻着食物的香味,李仕山这才从那种亢奋的叙述状态中抽离出来,肚子也不争气的咕噜一声。
他抬手看了下腕表,都已经十点点多了。
自己不知不觉竟然讲了两个小时。
这个时候,李仕山才回想起来,自己下午四点多就往机场赶,六点多的飞机完美错过了晚饭。
这么一想,肚子就更加饿了。
典藏也放下钢笔,活动了一下有些发酸的手腕。
他看着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的几页纸,刚才这两个小时听得他是心潮起伏,大有收获。
他原本以为李仕山只是有些超前的想法,没想到他肚子里竟有这般系统而深邃的见解。
这已经超出了“灵光一现”的范畴,更像是一份经过长期观察和深思熟虑形成的战略推演。
他也听到李仕山肚子的响声,笑着将一碗还冒着热气的馄饨推到李仕山面前:“仕山,来,先垫点肚子,我们边吃边聊。”
李仕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也顾不上太多客气,接过碗筷。
典藏看着眼前他狼吞虎咽的将一口馄饨下去几乎没怎么咀嚼就囫囵咽下,心里不由得涌起一阵复杂的感慨。
李仕山,绝对是他仕途生涯中所见最异类的一个干部。
他见过的官员太多太多,沉稳老练的、锐意进取的都不稀奇,其中精通经济规律或是深谙某领域科技的学术型官员也见过不少。
可是,像李仕山这样,年纪轻轻,不仅精通官场规则,能在复杂的局面中游刃有余,更深谙宏观经济运行的内在肌理。
更难得的是,他对前沿科技趋势、关键产业命脉乃至国家战略安全层面,竟有着如此深邃的洞察和一种近乎本能的超前沿忧患意识。
这种格局和眼光,早已超越了一城一地的得失,把他放在任何领域,都注定会是璀璨夺目的存在。
典藏甚至觉得,让李仕山仅仅局限于官场,某种程度上,有些可惜了他的才华。
也就不到十分钟,李仕山便将餐盘上的点心和那碗馄饨一扫而空,连汤都喝得一滴不剩。
典藏见状,笑着问道:“不够?我让秘书再拿一些过来。”
李仕山也不客气,就和在自己家一样,“那就再来两份。”
典藏立刻按通内线电话吩咐了下去。
等到秘书关门离开,典藏端起自己的茶杯呷了一口,很是好奇问道:“仕山,我有点好奇,你怎么突然对这件事如此上心?你现在的工作范畴应该不涉及这些吧。”
李仕山喝了一大口温热的茶水,将喉咙里最后一点食物顺了下去,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他放下茶杯,目光灼灼地看向典藏:“我其实一直密切关注着国际局势,心里有一个……大胆甚至可能有些危言耸听的推测。”
典藏一听就来了兴趣,“哦~有多危言耸听?”
李仕山见典藏上钩,略微停顿,组织了一下语言,接着便将自己对未来十几年走势借着“推测”说了出来。
“如果我没猜错,今年咱国家的Gdp就会超越隔壁邻国,跃居世界第二。”
典藏微微一愣,要知道自从07年超越德国后,这两年一直都是第三。
也就是六月份,相关专家对海量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和评估,最后进行反复的验证才得出今年我国很有可能超过邻国,成为世界第二。
他也是才听到这个消息,没想到李仕山会预测的如此准确。
典藏没有发表意见,继续听李仕山的讲述。
李仕山此时的语气也变的凝重起来,“正因为我们到了第二这个位置,我们的局面将会不一样。”
“西方国家,尤其是白头鹰绝不会像现在这样,还保留着表面的容忍与合作。”
“如果我们稳住第二,经济还持续向上,那么白头鹰就会感觉到威胁,他就会有大动作。”
“到那个时候,等待我们的,将是更加严峻、更加苛刻、甚至充满恶意的国际环境。”
“我们虽然在很多领域有了长足进步,但必然还存在一些受制于人的薄弱环节,就像我刚才说的高端芯片、精密仪器、核心工业软件等等。”
“到那个时候,再想像现在这样,通过各种渠道获取这些关键技术,难度将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对方会筑起更高的技术壁垒。”
“可以说,眼下这几年,是我们弥补短板、获取关键技术最好,也可能是最后的时间窗口。”
李仕山说着说着,身体不自觉地更加前倾,气势更盛,“而且,我坚信,我们和白头鹰,是有着无法调和的结构性矛盾。”
“未来的某一天,必然会发生正面碰撞,这不是愿不愿意的问题,这是守成大国与崛起大国之间几乎无法避免的宿命。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不会很多了。”
李仕山的这个推测也让典藏的脸色严峻起来。
因为他确实听到过某位顶级专家也有这样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