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全能学霸的养成系女友 > 第390章 击落天才的羽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礼堂内的喧嚣如同沸腾的鼎炉,掌声、欢呼声、议论声交织成一片,几乎要将屋顶掀翻。

唐玉泽站在风暴的中心,神情却异常平静,仿佛刚才那场惊世骇俗的辩论与他无关。

他只是完成了一次必要的澄清,一次对傲慢的回击。

然而,讲台上的仲齐教授,却无法从这巨大的冲击中回过神来。

他脸色灰败,黑框眼镜后的眼神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只剩下被碾碎后的空洞与难以置信。

那顶由无数赞誉和成功编织的天才王冠,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个他视为吃灰吃喝拉撒的本科生,用最纯粹的知识力量击得粉碎。

“不...不可...能。”

他嘴唇嗫嚅着,声音微弱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仲齐那引以为傲的逻辑体系,那构建了多年、支撑他睥睨同行的学术自信,在唐玉泽的一大堆的宏大论述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和狭隘。

他试图在脑中组织反驳,却发现每一个念头刚升起,就被对方早已预设的更高维度的批判所瓦解。

这种挫败感,远比实验失败、论文被拒稿来得更加猛烈和彻底。因为它直接动摇了他认知世界的根基。

就在这满堂喧闹与个人死寂的极端对比中,一个更加尖锐、更加不甘的声音,带着最后一丝挣扎的疯狂,从仲齐喉中挤出,甚至盖过了部分嘈杂:

“等等!”

他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住正准备转身离开的唐玉泽。

那眼神像是濒死的野兽,充满了不甘和最后一丝疯狂的赌性。

“你不是要跟我进行人类基因组奥秘的辩论吗?很好!”

“人类基因组!这是生命科学的基石,是皇冠上的明珠!”

“你一个看着都不像是高年级的本科生,难道对那三十亿个碱基对构成的浩瀚星图,也能信口开河,大谈什么‘终极奥秘’吗?!”

“ppt后面的内容我不讲了,咱们就好好就这个人类基因组奥秘来辩论一下吧!”

仲齐的声音嘶哑,带着一种破罐破摔的决绝。

他几乎是吼出来的,试图用这个更为宏大、更为基础的领域,找回一丝尊严,哪怕只是证明对方并非全知全能。

此言一出,台下瞬间安静了不少。学生们虽然激动,但也知道人类基因组的复杂程度,这可不是单靠思维深度就能驾驭的领域。

罗铭诚刚刚放下的心又提了起来,紧张地看着唐玉泽。

前排的杨毅院长也微微蹙眉,觉得仲齐这已是强弩之末,有失风度了。

教务处主任更是开始扶额,他本来是看仲齐是他们学校这几年出去的最优秀的学生,才请他回来演讲,让老师们来攀攀关系的。

结果现在这个年轻的天才教授,却反而被在场的一群老师领导看不起了。

唐玉泽看向状若疯狂的仲齐,眼神里掠过一丝怜悯,但更多的是冰冷。

“看来,仲教授依然没有明白。”

他的声音清晰而冷静,如同冰泉流淌。

“知识的领域或有边界,但思维的维度没有。您执着于在单个领域内用更深的挖掘来证明自己,而我,只是在用一个更上层的框架,来审视所有领域共通的逻辑。”

他顿了顿,无需准备,那关于人类基因组的思考,早已在他脑中盘旋许久。

“人类基因组的奥秘?它早已不仅仅是那本由AtcG写就的、静态的‘生命之书’。”唐玉泽开始了他的讲述,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洞悉本质的力量。

“我们现在谈论的,是三维的、动态的、与表观遗传标记共舞的基因组!是enhancer(增强子)与promoter(启动子)在细胞核内空间中的遥远‘握手’,是染色质在不同状态间切换的相分离物理,是非编码RNA构成的庞大暗物质海洋对基因表达网络的精密调控。”

他信步走向讲台,没有看仲齐,而是面向台下所有学生,仿佛在进行一次真正的科普讲座。

“测序技术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得到了字母,但如何读懂由这些字母写成的、充满嵌套结构和动态交互的‘程序’,才是真正的挑战。我们就像拿到了一台超级计算机的机器代码,却不知道它的操作系统、它的编程语言、它实时运行时的状态。”

“而您,仲教授,以及许多像您一样的研究者,依然沉迷于寻找单个‘关键基因’,试图建立简单的‘基因型-表型’因果关系。这就像试图通过找出计算机代码里的几个特定字符,来解释整个操作系统的运行和一款复杂游戏的呈现一样荒谬!”

“人类基因组的终极奥秘,不在于那99.9%的相似性,而在于那0.1%的差异如何在复杂网络的放大和缓冲下,产生如此惊人的表型多样性;在于基因调控网络的鲁棒性与脆弱性之间的平衡如何决定健康与疾病;在于环境信号如何通过表观遗传学等机制,‘雕刻’和‘重写’基因组的表达模式,甚至产生跨代遗传!”

唐玉泽再次展现了他那超越时代的视野,将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甚至信息科学融会贯通。

当然,哪怕唐玉泽是面向全体师生在讲这些理念,下面却没几个人能听得懂。

只有杨毅,稍微能够理解唐玉泽所讲的内容,所以当别人都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时,他则是被狠狠的震撼了。

仲齐教授听着,脸上的血色一点点褪尽。他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同样无法反驳。对方指出的,正是顶级期刊上讨论的未来方向,是他自己隐约感觉到却未能清晰表述的困境。

他试图插话,提出一个具体的技术难题,比如“如何准确预测非编码区突变的功能性影响”,但唐玉泽立刻从算法瓶颈、数据整合困境和生物学验证的复杂性等多个层面进行了剖析,将其拆解得体无完肤。

这已不是辩论,而是一场单方面的、思想层面的降维打击。

仲齐节节败退,毫无招架之力。他引以为傲的知识储备,在对方那仿佛没有边界的知识体系和深邃的洞察力面前,显得如此可笑和可怜。

最终,当唐玉泽以一个关于“如何定义‘基因’本身这个基本概念在新时代下的内涵与外延”的哲学性问题作为结束时,仲齐彻底哑火了

他张着嘴,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的骄傲,他的自信,他作为天才的一切,都在这一刻被彻底撕碎,碾落成泥。

仲齐踉跄了一下,扶住讲台才没有倒下,眼神彻底黯淡下去,仿佛被抽走了灵魂。

礼堂里,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一次,不仅仅是出于解气和崇拜,更带着对知识与思想的由衷敬意。

这场一波三折的讲座,终于以这样一种谁也未曾预料的方式,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