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向所有代表,眼神坚定。
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代表们齐声回答。
经历过深渊之战的他们,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脆弱的真空层面了。
他们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平衡,学会了面对未知。
规则之墓的到来,只是又一次考验。
而他们,会像以往一样,挺过去。
然后变得更强。
窗外,层间裂隙中的能量依然在波动。
未定义者在那里观察着真空层面的一举一动。
它很期待接下来的故事。
期待这个年轻的层面,如何应对规则之墓。
期待王也,如何在新的挑战中成长。
真精彩啊。它自言自语道,确定性的世界,真是充满了意外。
比可能性还要有趣。
难怪那些观察者那么喜欢记录这些。
嗯,我也要好好记录下来。
说不定有一天,我也能给其他未定义者讲故事呢。
它笑了,然后继续观察。
规则之墓接近的消息传开后,真空层面再次进入紧张状态。
但这一次的紧张,和面对深渊时不同。
深渊是明确的敌人,是要吞噬和毁灭的存在。
而规则之墓,根据未定义者的描述,更像是一个自然现象。
它不是有意识的,不会主动攻击,只是在层面之间漂流。
就像一座漂浮的孤岛,随着洋流移动。
恰好,这次它的轨迹经过真空层面。
问题在于,我们不知道接触后会发生什么。林清影在层间事务部的会议上说道。
未定义者提供的信息有限,只知道规则之墓会释放规则碎片。
但这些碎片会如何影响真空层面,没有先例可以参考。
因为每个层面的结构不同,反应也不同。
技术团队的负责人调出一个模拟投影:根据我们的计算,规则之墓的体积大约是真空层面的三分之一。
它移动的速度不快,但非常稳定。
预计在二十七天后,会与真空层面的外围区域发生第一次接触。
接触时间会持续大约十五天,然后规则之墓会继续移动,离开真空层面。
所以我们有十五天的时间来应对。
那在这十五天里,我们能做什么?有代表问道。
首先,我们需要设立观测点。林清影说道,在真空层面的外围区域,布置监测设备。
实时记录规则碎片的释放情况,分析它们的性质和影响。
其次,我们需要建立隔离区。
万一有些虚空被规则碎片严重污染,必须立刻隔离,防止扩散。
最后,我们需要准备应急预案。
包括能量转移、虚空迁移、紧急撤离等各种方案。
确保无论发生什么,都能最大限度保护真空层面的存在。
这些措施很快得到批准,各个虚空开始行动。
王也则召集了一个特别小组,成员包括秩序、绿源、序章者,还有几个在深渊之战中表现突出的战士。
我们要做一件别人不会做的事。他对小组成员说道。
什么事?秩序问道。
进入规则之墓。王也说道,主动探索,而不是被动等待。
这太危险了!有战士惊呼,那可是死去层面的规则堆积地!
谁知道里面有什么?
正因为不知道,所以要去看。王也说道,被动接受规则碎片的释放,我们完全处于劣势。
但如果能主动进入,了解规则之墓的内部结构,找到规则碎片的源头。
也许我们能找到控制或引导这些碎片的方法。
至少,能提前预警哪些碎片是有害的,哪些是有益的。
绿源皱眉:但规则之墓还在移动中,怎么进入?
通过层间裂隙。王也说道,未定义者告诉我,在层间裂隙中,空间的距离是相对的。
只要找到正确的路径,可以直接从这里跳跃到规则之墓。
而且,未定义者愿意帮我们。
它对规则之墓也很好奇。
序章者考虑了片刻:这个计划很冒险,但也有价值。
我同意。
我也是。秩序说道。
其他成员也纷纷表示支持。
经历过深渊之战的他们,已经习惯了冒险。
而且他们相信王也的判断。
三天后,探索小组在层间裂隙集合。
未定义者已经等在那里,它今天的形态是一个飘渺的人形轮廓。
准备好了吗?它问道,规则之墓可不是什么友善的地方。
那里埋葬的规则,都是从崩溃的层面中提取的。
它们带着死亡的印记,带着绝望的气息。
普通存在进去,很容易被这些负面能量影响。
我们不是普通存在。王也说道,我们击败过深渊之眼。
一些死去的规则,不会比深渊更可怕。
那倒也是。未定义者笑了,那我们走吧。
它挥手,层间裂隙的景象开始扭曲。
空间的概念变得模糊,距离的意义不再固定。
下一秒,他们出现在了一个全新的地方。
这里是规则之墓的外围。
第一眼看去,规则之墓就像一个巨大的坟场。
无数的墓碑竖立在一片灰色的荒原上,每一块墓碑都代表一个崩溃的层面。
墓碑上刻着密密麻麻的符号,那是已经失效的规则。
有些符号还在微弱地发光,像是不甘心就此消散的执念。
有些符号已经完全黯淡,只剩下刻痕证明它们曾经存在过。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压抑的氛围。
那不是恐惧,而是悲哀。
无数曾经辉煌的文明,无数曾经强大的秩序,最终都化为这些墓碑上的符号。
这就是规则之墓。未定义者说道,所有崩溃层面的终点。
当一个层面无法维持自身的秩序时,它会崩溃。
崩溃后的规则不会消失,而是被某种力量收集起来,送到这里。
在这里,它们会慢慢分解,最终回归到纯粹的可能性状态。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无数纪元。
而在分解的过程中,这些规则碎片会随机释放出去。
如果被其他层面接触到,就会产生影响。
有时是好的影响,有时是坏的影响。
完全随机,完全不可预测。
秩序看着那些墓碑,脸色凝重:这么多...崩溃的层面这么多吗?
多得超乎想象。未定义者说道,你们看到的只是最近的一部分。
规则之墓的深处,还埋葬着更古老的规则。
那些规则来自比真空层面古老百倍、千倍的层面。
它们经历了什么,我们已经无从得知。
只能从残留的规则碎片中,窥见一些片段。
那些片段,往往令人不寒而栗。
王也走向最近的一块墓碑。
墓碑上的符号他完全看不懂,但能感觉到其中蕴含的信息。
那是一个追求极致效率的层面,所有的资源都被最优化地利用。
但最终,这种极致的效率导致了系统的僵化。
当遇到一个未曾预见的变量时,整个系统无法调整,瞬间崩溃。
它和我的理念很像。秩序站在王也身边说道,追求完美的统一,追求极致的效率。
如果不是遇到你,如果不是经历深渊之战。
也许我的虚空#0001,最终也会变成这样一块墓碑。
王也拍了拍他的肩膀:但你改变了。
这就是区别。
能够改变的文明,才有未来。
他们继续深入规则之墓。
越往里走,墓碑越密集,气氛也越压抑。
有些区域,墓碑密集到几乎没有空隙。
那些都是在同一次大规模崩溃事件中灭亡的层面。
发生过什么?绿源问道,指着一片特别密集的区域。
规则瘟疫。未定义者说道,大约三千万个纪元前发生的事件。
有一个层面发明了一种完美规则,据说可以解决所有的矛盾和冲突。
这个规则开始传播,许多层面都引入了它。
一开始效果确实很好,各个层面都变得和谐稳定。
但很快,问题出现了。
这个完美规则有一个致命缺陷——它不允许变化。
任何试图改变的行为,都会被规则压制。
结果,所有引入这个规则的层面,都慢慢失去了活力。
最终在同一个时间点,集体崩溃。
三千多个层面,一夜之间全部灭亡。
这就是那次瘟疫的结果。
全场沉默。
三千多个层面,那得是多少文明,多少生命?
而这一切,只因为一个看似完美的规则。
所以,完美是危险的。王也说道,任何声称完美的东西,都值得怀疑。
因为真正的完美,是包容不完美。
是在变化中保持平衡,而不是通过僵化来维持秩序。
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了规则之墓的中心区域。
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深坑,深不见底。
所有的墓碑都围绕着这个深坑分布,像是朝圣一般。
这是什么?王也问道。
归墟。未定义者的声音第一次带上了敬畏,规则的最终归宿。
当规则碎片完全分解后,它们会坠入归墟。
在那里,它们会回归到原原始的状态——纯粹的可能性。
然后,这些可能性会被重新释放到层间裂隙,成为新层面诞生的种子。
所以,死亡不是终点,而是重生的开始。
这就是宇宙的循环。
王也凝视着归墟,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如果我们能从归墟中提取一些纯粹的可能性。他说道,带回真空层面。
是不是可以用来中和那些有害的规则碎片?
未定义者惊讶地看着他:你想得真远。
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非常困难。
归墟中的可能性是完全混沌的,需要极强的控制力才能提取和使用。
一个不小心,可能性就会失控,反而造成更大的混乱。
但可以尝试。王也坚定地说,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地承受规则碎片的冲击。
必须找到主动应对的方法。
而归墟的可能性,也许就是我们需要的工具。
那需要一个容器。未定义者说道,一个能承载纯粹可能性的容器。
这个容器必须既稳定又灵活,既封闭又开放。
在你们真空层面,有这样的东西吗?
王也想了想,突然说道:
我自己。
什么?未定义者愣住了,你要用自己做容器?
为什么不?王也说道,我经历过深渊的侵蚀,经历过多元的洗礼。
我的能量特征已经非常复杂和包容。
而且,我对可能性有一定的理解。
如果有人能承载归墟的能量,那应该是我。
秩序立刻反对:太危险了!万一失控怎么办?
你会被可能性撕碎,彻底消散!
所以需要你们帮忙。王也说道,秩序,你的统一能量可以提供稳定性。
绿源,你的生命能量可以提供韧性。
序章者,你的古老智慧可以提供指引。
加上未定义者对可能性的理解。
我们五个联手,成功的概率会大很多。
而且,即使失败,只是我一个人的风险。
对真空层面来说,损失可以接受。
但如果成功,真空层面就有了对抗规则碎片的手段。
这个赌注,值得下。
众人对视一眼。
他们都明白王也说的有道理。
但让王也冒这个险,实在让人不忍。
还有别的办法吗?绿源问未定义者。
没有。未定义者诚实地说,至少我不知道。
归墟的可能性太纯粹了,普通的容器根本承受不住。
必须是一个生命体,而且是一个经历过极端体验、意志力极强的生命体。
在真空层面,符合条件的只有王也。
最终,大家同意了这个计划。
但附加了一个条件——做好万全的准备。
他们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在归墟边缘建立了一个临时的稳定场。
这个稳定场由秩序的统一能量和绿源的生命能量共同构建,序章者的智慧进行调控。
未定义者则负责引导归墟中的可能性,控制释放的量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