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盗薮 > 第1077章 跟我装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出租车停在紫意轩门口。

我甩下车钱,几乎是小跑着冲进了紫意轩。

店里还是那股熟悉的味道,李八指正坐在八仙桌旁,对着桌上一个铺着软布的锦盒,眉头拧成了疙瘩。

听见门响,他抬起头,看见是我,明显松了口气,又立刻指了指那盒子。

“吴果,你来上手瞧瞧,我这心里直打鼓。”

我也没客套,洗了手擦干,走到桌边。

锦盒里,那件永乐青花缠枝莲纹盘静静地躺着。

白釉温润,青花发色浓艳深沉,果然如李八指所说,苏麻离青的特征明显,铁锈斑深入胎骨,晕散自然。

缠枝莲纹画工流畅精细,布局疏密得当。

底足削切利落,露胎处泛着自然的火石红,糯米感十足。

大明永乐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笔力遒劲,符合官窑的规制。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盘子,入手的第一感觉是沉手。

官窑瓷器的压手感是出了名的。

但我屏住呼吸,集中全部精神去细细体会那份重量。

掂量了几下,心里微微一怔。

好像……是轻了那么一丝?

极其细微,细微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能只是心理暗示。

我对着光线仔细看胎壁厚度,均匀,没问题。

用手指关节轻叩,声音清越悠长,瓷化程度很好。

用高倍放大镜观察釉面气泡,青花下沉程度,底足老化痕迹……

一切看起来都无懈可击。

“怎么样?”

李八指皱着眉头问。

我放下盘子,缓缓摇头,眉头也皱了起来。

“李叔,眼学上看,挑不出任何毛病。所有特征都对。至于分量……”

我顿了顿:“您要不说,我可能根本不会在意那一点点细微的差异。但您这么一提,我再细细一品,好像……是有那么一点点说不出的轻浮感,但太轻微了,几乎可以认为是烧造时的个体差异。”

“对吧?!”

李八指一拍大腿:“就是这种感觉!玩意儿太到位了,可就是这手感,差了这一口气!我心里这坎儿就过不去呢!我摸了一辈子瓷器,永乐官窑过手也不少,这手感错不了!这盘子,邪性!”

连我都感觉出来了,那就绝不是空穴来风。

可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做旧手段再高明,胎骨是很难完美复刻的,尤其是这种顶级官窑的致密感。

我盯着那盘子,脑子里飞速过滤着各种造假的可能性。

胎土配方?烧成温度?

还是……有什么我更没想到的?

“出货的人什么来路?”我问。

“生面孔。”

李八指道:“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穿着普通,说话带着点外地口音,看着挺老实。说是祖上传下来的,急着用钱,开价不算离谱,但也绝不便宜。我反复问了几遍东西来源,他都对答如流,没什么破绽。”

“东西留下了?”

“留下了,按规矩给了定金,说好三天内最终答复。”

李八指指了指柜台里的账本。

我沉吟片刻,如果真是高仿,那这水平已经高到吓人了,绝对出自顶尖高手。

在津沽地界上,乃至全国,能有这手艺的……我脑子里猛的蹦出一个名字,天工坊!

上次我们结下了梁子,也算坏了他们的事。

难道是他们卷土重来,故意做这么个东西来试探我,甚至报复我?用这种几乎看不出破绽的货来砸紫意轩的招牌?

越想越有可能。

“李叔,这事您别管了,交给我。”

我脸色沉了下来:“定金的事我去处理,这盘子,咱不能要。”

“你怀疑是……”

李八指也是老江湖,瞬间明白了我的意思,脸色阴沉:“天工坊的手笔?”

“十有八九。”

我冷声道:“除了他们,我想不出来谁有这本事,还能让东西带着这种邪性。”

“那怎么办?你想找他们去?肯定不会承认。”

李八指有些迟疑,他说天工坊有些背景。

“找?上哪儿找?他们这会儿肯定比耗子藏得还深。”

我摇摇头:“但他们既然出了货,总会留下尾巴。李叔,这两天您多留意店面和街面上的生面孔,那个送货的人,如果再出现,立刻告诉我。”

接下来两天,我几乎泡在了紫意轩,反复研究那个盘子,同时也动用自己的关系网,悄悄打听最近有没有类似的高仿永乐瓷出现,以及天工坊的任何风吹草动。

盘子依旧看不出任何问题,但那份微妙的轻浮感像根刺一样扎进我心里。

李八指的感觉没错,这绝对是突破口。

第二天下午,一个通过关系认识的在鬼市混的人给我递了一句话,说前两天好像听人提起,有个收益极高的老师傅,最近接了个私活,仿的就是永乐的盘子,工钱开得奇高,但要求也极其苛刻,据说光是胎土就反复试验了上百次。

消息很模糊,但指向性很强。

又过了半天,神手李的手下报来消息,说好像看见那个给紫意轩送货的老实男人,昨天进了城西一家叫集雅斋的古玩店,进去待了很长时间才出来。

集雅斋?

老板叫赵四,是个滑不溜秋的老油条,店里真货假货掺着卖,口碑一般,他怎么会和送货人扯上关系?

我立刻意识到,集雅斋很有可能是个中转站,或者赵四根本就是知情人,甚至是天工坊的外围人员。

不能再等了!

我让李八指看店,自己揣了把匕首,直接去了城西集雅斋。

集雅斋店里光线昏暗,货架上摆的满满当当。

赵四正拿着鸡毛掸子有一下没一下的掸灰,看见我进来,愣了一下,随即堆起满脸的假笑。

“哎哟,吴老板?什么风把您吹来了?稀客稀客!”

古韵珍阁开业的时候,这家伙去了,所以认识我。

我也没跟他绕圈子,直接走到柜台前,盯着他的眼睛,说道:“赵老板,前天是不是有个四十多岁,外地口音的男人,来你这了?”

赵四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恢复自然,打着哈哈。

“哪天没几个客人进进出出啊?吴老板您这问的没头没脑的。”

这逼跟我装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