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老者听到余晖的问话后,目光中露出一丝疑惑:
“本代庇护所空间管理者,您来我们这里真的不是想要对我们不利吗?”
余晖也摸不着头脑:“我说为什么我来你们这里,你们会认定我会对你们不利呢?”
真菌老者:“您难道不是因为想要建立您自己的附属五行空间,所以才要来我们这里灭掉上代的附属五行空间吗?”
余晖听到真菌老者的回答后整个人直接愣住了,他怎么不知道庇护所空间还有这样的设定啊?于是他紧急联系了庇护所空间的管理系统,很快就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了。
原来新一代的庇护所空间在成型之初,为了稳固庇护所空间的主空间,每一代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圣者不算,他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是捡来的)都会在主空间外设立一些附属世界,一般设立的附属世界要么是五行世界,要么是四象世界,亦或者三才世界,至于两仪世界和太极世界,因为设立的难度太大,不在大多数庇护所空间管理者的选择范围内。
而且由于附属五行世界的设立最简单,也最好控制,所以绝大多数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都会选择设立五行世界。
而新一代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想要设立附属五行世界,就必须创造附属五行世界的核心,而且这个核心还需要有智慧,有思维。但是有个问题,那就是在同一时间,这样的核心只能存在一个,也就是说只要上代庇护所空间附属五行世界的核心还存在,那么新的附属五行世界的核心就无法创造,更别提生出神智了。
再加上附属世界的核心生命力实在是顽强(就算是庇护所空间主世界崩溃,这样附属世界的核心生灵也会依靠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存活下来),所以每一代新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都会在设立独属于自己的附属世界前,灭掉上一代庇护所空间的附属世界。怪不得真菌老者在发现余晖是新一代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后,会认为他是来灭掉木灵世界的,也怪不得木灵世界宁可在虚无中漂流,也不愿意落在地球上,因为木灵世界的古树能察觉到地球上有余晖的气息。
知道这一切后,余晖有些哭笑不得,因为自从他成为最新一代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后,他接受到的信息根本不是这样的,确实,如果想要庇护所空间能长久保持稳固,帮忙稳固庇护所空间主空间的附属世界是绝不能少的,不过余晖接到的信息和前面庇护所空间管理者得到的信息不同,他不但需要设立稳固主空间的附属世界,而且还需要设立所有的附属世界,包括附属的五行世界,四象世三才世界,两仪世界,太极世界,甚至还要在庇护所空间主空间之外设立混沌将庇护所空间主空间完全包围,才能彻底稳固庇护所空间。
由于他需要设立的附属世界数量众多且难度巨大(不管是两仪世界,太极世界还是混沌,其设立的难度至少是附属五行世界的上万倍),所以庇护所空间给他的信息是这些附属世界的核心可以直接找契合的生灵代替,不用重新创造。
不过这个信息余晖不会说出来,因为他必须在不透露这个信息的前提下让这些替代生灵自觉自愿的成为附属世界的核心,一旦这些替代生灵在知道这个信息的情况下成为附属世界的核心,势必会出现异样的心思,会导致庇护所空间附属世界产生新的核心,这样反而会动摇庇护所空间的稳固。
余晖:“这位真菌老丈(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才算合理,所以余晖临时想到了这个词。),我虽然是新一代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但是前来木灵世界真不是相对木灵世界不利,想必真菌老丈已经看出来了,我的实力并不算很强,甚至连庇护所空间都依旧还有持续发展中,连主空间都还未成型,更别提稳固庇护所空间的附属世界了,我来这里的真实目的确实是想和你们的古树老祖谈一谈,并且我可以保证,我的庇护所空间,就算要设立附属世界,也不会选择设立附属五行世界。”
说完后,余晖身上出现了庞大的属性之力。这些属性之力的出现,直接把所有真菌木灵全部给震住了,特别是真菌老者,他没想到这一代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居然在发展庇护所空间是收集的属性之力是混乱的(一般来说,庇护所空间在彻底成型前都是先收集五行属性,然后是四象,三才,两仪,最后才是太极),可是在余晖这里,真菌老者感受到无比充沛的太极属性之力,可以说庇护所空间的太极属性已经大圆满,至于两仪之力。虽然若隐若现,但是却生生不息,只要是时间足够,大圆满也不是不可能(余晖在剑界得到的毁天和灭地两把剑一直在为庇护所空间提供两仪属性),至于三才属性,天地属性都快溢出来了(同样是毁天和灭地剑的贡献),了人之属性却寥寥无几。而四象和五行属性虽然勉强算是齐备,到不管数量和质量都远不如太极,两仪和三才属性,如果换做他自己,也不会设立附属五行世界或者四象世界,毕竟设立太极或者两仪世界不香吗?
当然,他们被震住还不止这一点,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位新一代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怎么不按常理出牌啊?这样收集属性之力发展庇护所空间?怎么没有直接爆体呢?
不过虽然被余晖的这番操作震住了,不过他们也终于相信余晖确实对他们的世界没啥恶意了,毕竟拥有如此充沛的太极属性,这位是真看不上五行属性之力的。
真菌老者:“新一代的庇护所空间管理者大人,我们现在相信您说的话了,既然这样,我们不会再阻拦你,不过就算我们不阻拦你,其他木灵却不是我们能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