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点的,在看到自己被龙焱,往明显不对劲的地方引带,也就会半路上自己主动停下,放弃还想打的念头了;
不聪明点的……那就只能亲眼见识一番,为何龙焱小时候不会主动动手打人的原因了:
印象里就只有龙焱在幼儿园和小学里,各被请过一次家长。
当然这并不是龙焱或另一方的什么主要过错,而是老师认为既然有问题,且要一次性把问题解决透彻。
不管是否是双方孩子,存在明显恶意欺负另一方的意图,亦或者是其它什么隐性原因,让孩子不好开口。
如“习得性无助”,指个体在多次经历无法控制的负面事件如被欺负后,会形成“努力也无法改变现状”的认知,进而放弃寻求帮助。
孩子可能认为“即使告诉家长,情况也不会变好”,甚至担心“家长会责备我”或“欺负者会变本加厉”,从而选择沉默。
若孩子曾试图求助但未被重视如家长说“别惹他就行”,或问题未解决,会强化这种无助感。
或是“恐惧与威胁感知”,子可能害怕欺负者的报复,如“如果告诉家长,他下次会更狠”,或担心家长介入后引发更大冲突。
这是一种对“被评价”的恐惧,如担心家长认为“你怎么这么弱”,“是不是你招惹的”,导致自我价值感降低,恐惧心情将产生指定激素,会激活大脑的杏仁核,触发“战斗-逃跑-冻结”反应,而“沉默”就会是“冻结”的一种表现。
此外还有“羞耻感与自我归因”;“信任破裂与依恋问题”;“认知偏差和灾难化思维”;“社会文化与家庭环境影响”;“发展阶段年龄相关特征”等诸多因素……这些就暂且不提了。
那小龙焱这会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老师作为客观中立的一方,没有偏袒谁,知道对方的小孩是看不惯龙焱过于认真守规矩的表现,一冲动之下才动手的,龙焱没有还手也没有任由对方打他,把他引带到老师这来,很明显就是要让老师来客观中立地处理。
老师自然也不会靠说谁要是不好好实话实说,就会先通知谁家长来这种方式来处理,这样只会让孩子的应激反应心理加深。
所以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要请家长,而且是双方都要请,摆在同一平台同一明面上,让双方父母都能知道,自己孩子究竟是什么真实想法什么真实情况。
这种时候一般双方父母都会来的,真关心各自孩子的情况下。
龙焱父母第一次被请过去时,还是特地换上了日常便装去的,毕竟不要给对方父母,留下他们一家子都是军人的过于严肃认真印象。
也不要因为看到他们是军人,就说小龙焱要是真有错,那当军人的父母,又是怎么带孩子的等一系列不好言论产生。
所幸,这双方父母都比较健谈负责,这次交谈完后,也都算是愉快解决的。
不过有一点,老师当时说,假设,当然,只是假设。
假设龙焱还手了会怎样。
因为那时龙焱读的幼儿园楼层班级比较高,龙焱所在的班是五楼,跟他差点发生矛盾的那个小孩,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硬生生地追就着龙焱,从五楼跑到一楼,然后就到了老师办公室。
小龙焱当时只说:“真还手了,对方就没法还第二次手了。”
虽然这在对方父母和小孩听起来有些令人怪生气的,可当龙焱得到老师和自己父母允许,展示了一下要是他真还手之后会是什么结果,对方父母和小孩立马就不生气了:
地上有块碎石,小龙焱捡起来后,一口气尽力扔向幼儿园旁边——一座即将明天被拆迁的危楼那里。
算上隔着一堵墙,和半条街道,大概有个十几米的距离,碎石扔过去,砸到危楼一侧的半面烂尾墙,然后碎石彻底碎了。
而半面烂尾墙也被砸垮了……
自那时起,直到小龙焱在幼儿园结业之前,该幼儿园就再也没发生过一起小孩打闹的事件了。
这时你说他不是吧,他也确实不是,从那时起,他就没再主动表现过让其他人,要跟他做的一样认真守序——自己照样按照自己的规矩,一个人照样过的好好的。
早上去得早门卫大爷没开门怎么办?很简单——让小龙焱自己带张校园卡,早上刷门自己进去就行了;
课堂上发言总是会被小龙焱补完发言怎么办?很简单——课堂上就全让小龙焱发言,课后其他学生孩子们去问老师就行了,或者反着来也行;
老师板书没写好会被小龙焱说怎么办?很简单——课前就把板书给写工整写好,或是直接上课让小龙焱来写都行,反正他表示同意了。
改变不了他人那就改变自己,总之小龙焱就是这么度过了一个充实的早期学习时光。
而到了小学,他依然还是这么成长表现的,且因为年龄大了一点的缘故,相反以前没法做出的一些事,现在他都能做到了:
是在小学一年级时,不知又是因为什么事,小龙焱和对方同学又各自被请了家长。
这回只有龙焱母亲来了,龙焱父亲在外地执行任务——老师一打电话过去,就听见对面传来的全是各种枪弹炮火的声音,也就默默地挂断了电话。
事后也算是较为愉快的解决了,不过不知是不是当年那小学老师,跟那幼儿园老师是否有某种联系。
她也问了小龙焱那个问题——假设龙焱还手了会怎样。
不过这次小龙焱也正要如出一辙回答时——小学里警报声响起,发生了极其少见的校园恐怖袭击事件。
龙焱母亲作为军人,自然就是让老师赶紧带着小龙焱他们回到班级上,关好门窗,只要对方不是炸弹式或元素之力恐怖袭击,就不会造成明显人员伤亡。
而她自己,就赶紧奔赴到发生恐怖袭击的位置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