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目前已知且能看到三名恐怖分子!……两名恐怖分子各持枪持刀!……在警卫室里挟持着一名受伤的警卫人质!……而在校门正对方向不到两百米处的三层楼居民楼楼顶上!……还有一名狙击手!……”
可当龙焱母亲这么一番话说完时,好像又想到了什么关键点:
“奇怪……这目测距离从我这里看过去,确实看上去不到两百米……”
龙焱母亲再次倚靠着墙角,紧贴着墙皮缓缓站起身。
“不到两百米的距离……那个狙击手,在刚才却又只是开枪打伤……哦不,只是子弹擦伤了我的手?……”
元洲国产的标准狙击枪,哪怕是遭遇走私但未被二次改装的情况下,标准有效射程都应该是在六百米到八百米之间。
威力更不用说,正常情况下,两百米的距离内,刚才那一枪就算是打歪了自己,即便是子弹擦着手掌一侧而过,那不应该只是刚好擦出一些血,应该会连带手掌的那一块肉都被打掉。
很明显龙焱母亲这里没有,说明对方不仅可能打偏了,连用的子弹都应该不是标准的狙击枪规格子弹。
“可是……对方是故意还是有意打偏的呢?明明之前开枪制止我想捡起甩棍,那声响听上去都很干脆利落,刚才我应该还暴露在他的有效射程里,明明能再一次很有机会地射中我的要害,可他又没有把握住……”
这时后方的警卫们,听到龙焱母亲告知的已知消息后,纷纷点头会意,先要从掩体两侧依靠防爆盾缓步前进,先救出警卫人质再说。
当然,对方的狙击手这一切都还是看在眼里的,直接又对后方即将靠近的警卫们发起狙击。
“砰!——砰!——”
短时间内开了两枪,两枪基本都打在了龙焱母亲身边,一枪打在了墙角边缘,打得墙皮“噌噌!——”掉落。
一枪打在刚走到龙焱母亲背后,那持盾警卫的防暴盾上,惊的他们后方一众警卫,赶紧又贴在两侧掩体躲起来暂时不前进了。
“能给我一把枪吗?!”龙焱母亲从衣兜里拿出自己的军徽给警卫们看了看,表示自己是名现任军人。
“原来是名军人女士啊,我们就说你身为家长,怎么敢独自先跑过来跟恐怖分子对上了……”
“学校里其他师生怎么样了?”龙焱母亲边接过一把手枪,单手将其抵住鞋后跟一压,就将手枪给上膛并继续边问道
“学校后门有袭击吗?有其他人受伤吗?”
“后门关好了没有恐怖分子出现,其他师生也没有受伤,我们后面还有两个警卫拦住了一名没及时回班的教师,算在一起我们这里有十个人。”
“嗯……现在就是要优先救出人质!……”
龙焱母亲又拿出手机,点开自拍模式,悄悄探出一点自拍显示界面,往狙击手所在的方向照了照。
看到显示界面的那楼顶上,又一瞬亮光闪起时,她便立刻撤手收回手机。
下一秒就又是发子弹打来,角度不高不低,晚收的话不是手机被打碎,就是自己右手真要被打穿。
但也正是因此,龙焱母亲又掌握住了一些信息:
她发现警卫的防爆盾上,镶嵌着一枚……猎枪子弹?!
“原来如此,并不是狙击枪,所以射程短,精准度低,且每次开枪时的声音较大,不到两百米的距离人耳都听得见,且这种猎枪子弹一看就是只能用单管猎枪进行射击的,穿透力自然也没有常规的狙击枪强。
这下一切都说的通了,之前对方开第一枪,想制止龙焱母亲捡起甩棍,这的确是开枪警告,表示对方有远距离狙击手。
后面校内警卫们从后方赶来,对方并不是朝龙焱母亲开枪警告,是想对后方赶来的警卫们开枪警告,但因为龙焱母亲当时后退并挥手,到了该猎枪的最远有效射击范围,子弹打来就往龙焱母亲手上意外擦上了。
对方所使用的猎枪远距离射击范围,是真的有限,现元洲之上的常规猎枪,有效距离最多就刚好两百米,且最好都是采取直线定点平面射击才效果最佳,用来打猎就刚好。
而用来在高处从上往下,进行两百米及以外的远距离狙击的话,那效果可就差强人意了,弹道会受风阻会开始延运动抛物线直线下垂,实际打的距离会比想打的距离近
不仅不一定打的准,即使打中了还不一定能打的死人。
达到或超出有效距离的情况下,这种普通规格的防爆盾都挡的下。
在看向防爆盾上的弹孔,按照刚才推测预算的弹道运动抛物线下垂影响,即便这颗子弹会打穿防爆盾,但也只会打到持枪警卫的一侧肩上,造成不了致命伤害。
至于最后为什么对方用猎枪却还安设了狙击镜,貌似应该并不是为了打准什么……
龙焱母亲又回想起之前有个小细节——两个在从警卫室里挟持着警卫出来的恐怖分子,排除那个傻乎乎的矮胖恐怖分子,高瘦恐怖分子在看到自己的第一眼,眼神中明显有些紧张的。
这种紧张并不是因自己挟持着人质,看到她后跟她对峙的紧张,而是一种”出乎人意料”的紧张。
也就是说明,龙焱母亲在后来的警卫们之前,出现在高瘦恐怖分子面前,对方感受到了没有想到她会出现在这里的一种紧张心情,进而流露出那种紧张的眼神。
且后面当自己较为冷静沉着地说出,“对方不要伤害继续伤害警卫人质”等一番话时,高瘦恐怖分子再把枪对向自己的时候,双手很明显就是剧烈抖动了一番后才对向自己。
是自己出乎意料的出现,外加冷静沉着的应对表现,让对方感到紧张进而有些担心了吗?
这是一种“情绪传染理论”——人类情绪具有天然传染性,高紧张状态的劫匪会无意识释放焦虑信号,如语速加快、肢体颤抖,期望对方产生镜像反应以确认自身情绪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