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
听着三更天的钟声响起,仙锦城放下了数胡茬的手,轻咳一声,淡淡问道。
“诸位王叔,王兄,王弟,对此事怎么看呢?”
“纵然他们有罪,也罪不至死吧。”
“对,有罪也该开启太庙,动用家法,岂可用大元律法处置诸侯,自古便没有这个道理。”
“更何况还没有罪证,只是空口捏造,这是草菅人命。”
“不该如此,有违祖训,有违祖训啊。”
……
“咳,咳。”仙锦城轻咳两声,压下了殿内乱糟糟的声音。
“诸位王叔,王兄,王弟,这里是泰康殿,谁想进言,可上前奏禀。”
听闻此言,刚才还如菜市场一般的泰康殿,瞬间又落针可闻了。
“越王叔,刚才你说有违祖训,可否上前为大家具体说说。”
听到仙锦城点名,越王一惊,连忙摇头道。“老臣没说,老臣一直在喝茶来着,圣帝这茶好喝,好喝……”
“诀别王兄,你说该动用家法,不该用刑法处置造反的诸侯,不知可否上前细说。”
“回禀圣帝,臣并未……”诀别王还没说完,就听淮南王轻咳一声,他立即面露难色闭上了嘴,略微沉吟,改口道。
“臣并未说诸侯造反不该用刑法处置,臣只是说,诸侯即便有错,也是家事,该用家法处置。”
“哦。”仙锦城微微颔首,面无表情,看不出喜怒。“诸位谁认可诀别王兄的话,谁反对。”
见久久无言,仙锦城缓缓起身,道。“今日虽然不是在太庙,但这里并无外人,都是咱自家人,诸位想说什么直言便是,不必有所顾忌。”
诸侯们瞥了一眼跪在墙边,手拿纸笔的数十个小公公,心道。
自家人聊天,你倒是别让他们记录啊,数十个人记录,就算放个哑巴屁,他们估计都能分析出来本王前天吃的什么吧?
“既然诸位都不想说,那就由本帝说吧。”仙锦城缓缓踱步,走下王座,穿梭在诸侯中间。
“诀别王兄说此事应该在太庙处置,本帝认为说的非常对,祖训有言家事要用家法,刑法不加与尊者。”
仙锦城顿了顿,看了会众人的反应,又道。
“但几位王叔不肯前来啊,而且还有人不认这个祖宗了,你说让景韬怎么办呢?让本帝怎么办呢?”
“本帝总不能将太庙搬过去吧?”
听着仙锦城的声音开始变冷,诸侯们大气都不敢喘了。
虽然他们大部分人的军事实力都要强于仙锦城,背后也都敢骂仙锦城,但在圣城,却只能认怂。
就连不可一世的几大天王,不想成为众矢之的,也得乖乖装孙子。
“诀别王兄,你说呢?”
“呃……”诀别王讪讪一笑,躬身道。“回禀圣帝,是臣考虑不周。”
“不,你考虑的很周全,你说的很对,是该在太庙处置。”仙锦城挥手道。“本帝问的是他们不认祖宗,不肯前来,你说该怎么办呢?”
“臣,臣 ……”诀别王在心里已经将淮南王骂的狗血淋头。
他原本也打算来个不承认,可淮南王非要暗示他,让他出来挑头,可结果他跳出来了,淮南王却好像睡着了一般。
睡,睡,睡,咋不睡死你。
无论心里怎么骂,眼下该应对还得应对。
“臣愚钝,臣不知。”
“愚钝?不知?”仙锦城脸色一冷,沉声道。“古语有言,修身,齐家,治国,天下太平。”
“你连齐家都做不到,你怎么治国?怎么让诀别百姓过上天下太平的好日子?”
“臣知罪!”诀别王跪倒在地,高呼道。“臣知罪,请圣帝责罚。”
“你知罪?”仙锦城厉声问道。“那你给本帝说说你的罪过在哪里?”
“这,这……”诀别王心里叫苦连天,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被拿来开刀的那只鸡。
“臣罪在愚钝,臣往后会潜心钻研齐家治国之道,争取让诀别百姓过上……”
“潜心钻研就能改变愚钝吗?”仙锦城打断诀别王的话,气恼道。“等你钻研明白,诀别百姓都要死绝了。”
“百姓们早出晚归,勤勤恳恳,却还吃不饱饭,这是个问题,这是个大问题。”
仙锦城一甩手,走回王座,拍桌道。“这就是本王要说的第二件事,诸侯无能,致使封地内民不聊生,诸位说说该怎么办吧?”
殿内又陷入了沉寂,仙景韬见状上前一步,沉声道。
“禀父帝,祖训有言,黎民百姓乃大元立国之本,儿臣认为无能就该让与有能,一切要以百姓能吃饱饭为第一位。”
仙锦城微微颔首,冲着站在门口的冯毅喊道。“让景升进来。”
“是,主子。”
冯毅的声音刚落,一个富态的少年郎便迈着稳重的步伐,走了进来。
“儿臣叩见父帝,父帝……”
“免礼,起来说话。”
“是,父帝。”仙景升爬起身,不用仙锦城问,直言道。
“禀父帝,儿臣认为景韬说的在理。”
“但诸侯们毕竟都是仙家的功臣,正所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仅仅因为治国无能,就抹去他们的数辈积累下来的功绩。”
“若是如此处置,怕是有失公允。”
听闻此言,不少封地不宁的小诸侯们纷纷松了口气。
“儿臣认为当务之急,是调查清楚封地百姓的近况,分为三类,分别寻出应对之法。”
“第一类是诸侯的封地内十人有一人吃不饱穿不暖;第二类是封地内十人有五人能吃饱穿暖,但没有盈余,遇到一点天灾人祸,就会发生动乱。”
“至于第三类,当以淮南百姓为榜样,儿臣曾有幸去过淮南,那里的百姓不仅能吃饱穿暖,还家家粮囤满仓,即便遇到灾年,百姓们也不会轻易成为流民。”
“嗯,景升说得好啊。”仙锦城感慨道。“大元百姓就该过上这样的日子,这才是咱仙家为帝为王的目的啊。”
“如此才不愧对列祖列宗寄予的厚望,不愧对黎民百姓对我们的爱戴。”
“淮南王叔,你治理淮南有经验,你认为景升所说的“一类和二类”该如何改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