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盛唐华章 > 第1165章 日内瓦大唐,还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65章 日内瓦大唐,还钱!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就过去了半个月。

新年新气象,在太极宫执政了一年的李瑛决定搬回大明宫处理朝政,早朝随即跟着迁徙到了大明宫含元殿举行。

自从改元“永乐”之后,大唐帝国的政治便走上了正轨,各部门按部就班的展开工作。

首先是兵部尚书杜希望走马上任,开始着手裁减各地军队的冗员,计划在半年内裁减三十万人,为大唐减轻财政负担。

军事方面,仆固怀恩率军从沧州南下,在经过了二十天的行军之后,目前已经抵达了扬州。

从沧州到扬州一千五百里路程,按理来说仆固怀恩率领的十万大军速度不可能这么快,但唐军到了徐州之后便在这里把辎重粮食装到船上,轻装简行,甚至还使用船只交替运输士卒赶路,大幅的加快了行军速度。

仆固怀恩抵达扬州之后,负责提供船只的扬州、金陵的地方官员已经筹备了五百多艘由战舰与民船组成的船队。

计划将十万唐军通过长江运送到渝州,然后再由四川进入青藏高原,支援已经与吐蕃人厮杀了整整两年的李光弼。

而奉命支援哥舒翰的李钦与李抱玉也率领五万兵马向关中进军,计划经陈仓入陇右,再穿过吐谷浑支援哥舒翰。

整个行程大概五千多里,而且没有水路减轻行军压力,所以李瑛将他们的征程放宽到了四个月,将士们每天只需要走四五十里路即可。

郭子仪率领十五万大军移师登州,在这里筹集船只,等待时机跨海消灭史思明率领的残军。

当然,翦灭史思明只是目的之一,郭子仪接到的另外一项命令就是“趁新罗病要他命”!

趁机吞并新罗才是李瑛的真正目的,目前坐山观虎斗,算是在“养蛊”。

在过去的三个月内,新罗国王连续派使者五次面见李瑛,请求大唐派遣援军帮助剿灭史思明,俱都被李瑛找各种借口搪塞过去。

史思明不愧是一代悍将,率领八万叛军跨海进入新罗之后,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占领了原先的百济地区,并且扶持百济的国王做了吉祥物,自立为大将军。

新罗连战连败,唐军又迟迟不发援兵,直把新罗王急的跳脚骂娘,无奈之下只能向日本国求救。

日本人担心唇亡齿寒,在向新罗提了一大堆条件之后,竟然派出了三万人跨过海峡登陆半岛,协助新罗反攻史思明,希希望能够收复原先属于百济的疆域。

新罗王急了眼,这次直接派出长子金乾运来到长安面见大唐皇帝,希望唐军在一个月内出兵支援新罗,再不出兵那就是见死不救了,那你们大唐就把前年借的那四百万贯还给我们新罗!

金乾运于正月十三抵达了长安,由礼部安排在驿馆暂住,到现在还没有见到李瑛的影子。

而在辽东地区,由于天气严寒,安守忠、田乾真率领的八万从叛军反正的唐军收复了原先属于大唐的土地,包括平卢节度使治下的卢龙、柳城等地。

这支唐军里面至少一半人原本就是平卢节度使麾下,或者是范阳节度使麾下的唐军,对东北地区的环境并不陌生,也能适应东北的严寒,和渤海人打起仗来完全不落下风。

渤海军正面战场占不到便宜,便打算走卢龙道偷袭幽州,被唐将安思顺率领三万唐军拼死挡住。

关键时刻,灭亡了叛军政权的王忠嗣率领七万唐军返回幽州,迅速派遣白孝德、卫伯玉分兵增援安思顺。

渤海军见已经失去了拿下幽州的可能,只好引兵退走。

腊月底正是天气最冷的时候,东北与幽州地区的温度达到零下二三十度,刀难出鞘,弓不得控,双方只能暂时休战一段时间,等着天气转暖之后再决生死。

而在青藏高原上,李光弼、哥舒翰两支大军以及从安西杀过来的高仙芝,正在三路围攻吐蕃。

吐蕃人也知道这是一场灭国之战,若是输了,不可一世的吐蕃王朝将会灰飞烟灭,因此赌上全部的国力与唐军决战。

面对灭国的风险,吐蕃赞普尺带丹朱决定爆兵,开始在全国强行征兵,计划短时间内从全国征召三十万男丁增援前线。

而李瑛在平定安史之乱后,也开始把军事重心向西倾斜。

按照李瑛的要求,除了原先支援李光弼的四川之外,湖北、湖南两省也要全力支援,给人、给粮、给钱,所有物资与后备兵力全部由四川布政使岑参统一调度。

陇右布政使颜真卿负责保障哥舒翰的后勤,关中布政使王繇作为副手,集结陇右、关中两地的人力、物力,给已经收复了吐谷浑地区,将青海湖纳入大唐版图的哥舒翰提供支援。

这样一来,再加上安西的军队,大唐差不多已经倾尽了半个国家的力量发动灭亡吐蕃的战争。

现在的局面是“六矿打一矿”,打不赢继续加,七矿打一矿、八矿打一矿……直到彻底灭亡吐蕃为止!

在平定了安史之路后,大唐国内已经海晏河清,四海升平,李瑛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灭亡吐蕃,让后代的子孙们一劳永逸!

在江浙方面,李嗣业经过了半年的筹集,总算凑齐了两百艘大船,准备搜山检海寻找崔乾佑的残部。

在海上行军不比江上,随时都会面临风暴的侵袭,因此小型的民船不能入海,至少需要能够容纳三四百人的斗舰才敢入海。

船只倒是凑够了,但崔乾佑跑哪去了?

为了找到崔乾佑军的行踪,李嗣业派出了数百斥候搜寻,分别赶往河北、新罗半岛、琉求岛、琼州岛等地追查。

李嗣业最初以为他从海上逃往河北投奔安庆绪去了,但直到沧州灭亡也没有发现崔军的行踪。

前往新罗的斥候经过一段时间的刺探,同样一无所获,可以确定崔军并没有登陆半岛。

而前往琼州的斥候也送来消息,琼州那边风平浪静,同样没有叛军的影子。

根据李瑛的判断,崔乾佑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琉求岛,但三十多名斥候在琉求岛上晃荡了半个月,依旧没有发现崔军的行踪。

这就让李嗣业奇怪了,崔乾佑带领的三万人难不成人间蒸发了?

于是李嗣业又修书请示李瑛,李瑛回复他崔乾佑十有八九去了琉求岛,琉求岛面积广袤,你派二三十个人去寻找,那不是大海捞针吗?

直接把军队开过去,在岛上像犁地一样犁一遍,朕就不信找不到崔军的影子!

于是,在腊月时节,李嗣业率领六万唐军自杭州湾乘坐两百多艘大船入海,花了七八天的时间登陆了琉求岛,开始大规模搜寻崔军的行踪。

大唐土地上最后两支还在行军的队伍则是夫蒙灵察率领的两万人与张巡率领的两万人。

夫蒙灵察的目的是安南都护府的治所交州,张巡的目的地则是贵州,虽然地点不同,但两人接到的命令却相同,那就是联手遏制南诏。

根据斥候的刺探,南诏国都太和城最近频繁出现吐蕃使者的影子,南诏国王皮逻阁已经露出反水的势头。

在这种情况下,李瑛只能未雨绸缪,集结了夫蒙灵察、张巡、雷万春等人赶往防备薄弱的南疆坐镇,以防南诏国背刺。

背负双手站在威严的含象殿中,望着墙上的巨大军事部署图,李瑛感慨万千。

“这么大的盘子,上百万军队的调动,四面出战,朕真的不容易啊,要不找个理由把李泌调回来吧?”

这一刻,李瑛有些想念李泌这个军师了。

满朝文武之中,裴宽、韦坚、李适之等大臣虽然都是政治强人,但在军事谋略方面但却有所欠缺。

关键时刻,李瑛还是得靠着李祎、萧嵩俩老头,以及颜杲卿、杜希望来谋划,不过论谋略这些人还是比不上李泌。

“启奏陛下,新罗使者在丹凤门外求见!”

就在李瑛感慨万千之时,在宫门外值班的太监匆匆前来禀报。

“他说陛下再不见他,就把前年借的四百万贯还给新罗!”